中氮企业设备维修体制改革探讨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2644 次点击
曾明星
(吉首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中氮企业设备庞大、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不同维修体制影响设备运行的状况与成本。本文介绍了金信公司维修体制改革的历程,阐述了中氮企业维修体制改革的趋势一社会化、专业化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氮企业;维修体制;社会化;专业化
湖南金信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信公司)前身为资江氮肥厂,是典型的中氮企业,更是典型的国有企业。该公司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且不断深化,企业的设备维修体制也在不断变革,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现在改企业已步入了脱胎换骨的彻底身份置换一国有企业改制时期,今后的设备维修体制何去何从,又将是值得管理者深思的问题。中氮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多、结构复杂而且庞大,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交变载荷等环境下运行,故极易发生设备故障或事故。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事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设备维修体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设备维修的质量与进度、设备综合效率的发挥及企业的生产成本。
1金信公司维修体制的改革历程
1.1生产车间“包机制”维修
从70年代中开始投产至80年代末,金信公司一直实行生产车间“包机制”维修方式。“包机制”是指由操作工、维修工、电工、仪表工等多个工种对一台机组联合包机并且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维护与维修方式。“包机制”对于工人来说具有排他性,即不管这台设备运行状况怎样,工作任务总是包机组成员的。包机组成员为减轻自己的维修工作量,以主人翁的态度努力地将设备维护或维修至最佳状态。这样充分地发挥了包机组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保证了设备的维修质量。但由于金信公司有许多特大型设备,而特大型设备几乎每次维修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且没备出故障常常不是均衡的。“养兵千日闲,用兵一时紧”,彼此间工作量不等,忙闲不均,常出现此机组的包机组成员没事做,但另一些机组的包机成员检修任务过重而耽误生产的现象,尤其在设备大中修时,更是任务不均,只得临时从其他包机组借工或将维修任务大量外包。但从其他包机组借工必会遇到很大阻力,因为不是他们自己的任务,而将维修任务外包又将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当企业在劳动力相当充足或剩余较多时,“包机制”方式仍是可行的。
1.2专业维修车间维修
在八十年代末,金信公司将各生产车间的主要维修力量分离出来,成立了专业化的建安维修车间。建安维修车间负责承担全公司范围内的设备大中修及临时性抢修任务。各生产车间仅保留了少部分设备管理与维修力量,负责管理设备技术档案、图纸及台账,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并对建安维修车间的维修质量进行验收确认。各生产车间根据维修项目的多少及机动处制定的设备工时定额支付建安维修车间的劳务费。这种维修方式有利于企业集中管理、调配全厂维修力量,人力资源优势凸显,处理应急性的突发事件能力大大增强。由于是“我使用,你维修”的维修方式,维修人员责任心大大下降,设备有问题需要维修时总是拖拖拉拉,并且还抱着一种设备维修太好收入减少的想法,所以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极差。另外,建安维修车间是在全厂范围内按工时平衡安排维修人员,尽管是专业化的维修队伍,原来专门维修甲车间设备的维修人员现在有可能被安排去维修乙车间的设备,由于不熟悉,引起维修质量下降、进度延长。生产车间和专业维修车间之间的分工也不够明确,维修车间没有完全按市场化运作,也没有竞争对手,两者都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经常扯皮推委,工作效率低下。
1.3生产厂“统管群修”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同样面临降成本、减员增效的问题。金信公司为了克服原来专业维修车间存在的缺点,把维修主力如钳工调回了生产车间,维修车间保留特殊工种及少部分维修与安装力量,并改组为子公司,自负盈亏。同时,将原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联程度较大的车间合并为一个生产厂,生产厂的所有设备的维修工作自身负责。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连年亏损,严格控制人员进入,下岗、辞职、内退等人员较多,企业人员剧减,此时再实行包机制肯定行不通。于是,从99年至今,各生产厂纷纷采取“统管群修”的方式维修设备。“统管群修”是指生产厂所有设备由设备管理人员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维修任务至每个维修班,各维修班按照完成维修工时的多少即维修工作量的多少来计算工资与奖金。这种维修体制打破了生产厂内部各工段、各区域之间的壁垒,统一调配维修人员,营造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氛围,克服了“包机制”在同一时间内各维修班工作量严重失衡的现象,可以减少员工数量,也避免了专业维修车间维修制的“我使用,你维修”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但相对“包机制”而言,由于工作范围相对扩大了,维修质量有所下降,然而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可以部分弥补。相对专业维修车间维修而言,调节余地下降,减员潜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