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备件的科学化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4809 次点击
刘德峰
一、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
1.应用计算机进行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的设备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现代设务管理的过程。目前,除了少数先进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有效的现代设备管理制度外,大多数企业的设备管理仍处在向现代设备管理制度过渡的阶段,特别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仍然不够完善与扎实,离现代化设备管理这一全局性的发展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在设备管理工作在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困难与挑战。特别是在现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机构在改革,人员在减少,要求在提高,迅速采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已成为设备管理业界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即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保证企业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全过程实行科学化管理,是一项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此之外,应用计算机进行设备管理的必要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备综合管理、状态监测与故降诊断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有效性,无不依赖于完整、准确的设备管理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2)随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管理将为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质最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3)作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应用是保证设备管理与其他管理同步发展的重要条件;(4)有利于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辅助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计算机设备管理的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设备管理与设备的综合管理、全员管理一样,已不仅仅是辅助设备管理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它日益成为设备管理的一种先进方法和技术体系。
这一方法和技术体系的工作目标是:(1)通过建立设备管理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集成一个规范化的体系,形成规范、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工作依赖于这个规范化的体系去进行高效能的组织和实施。(2)通过建立设备管理的数据共享系统,采集、处理,存储和使用各类工作数据,监控设备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的动态表现,并利用系统获得的数据或信息,辅助各级管理部门作出决策,确保企业对资产变动与投资效益的控制。(3)通过建立设备管理的作业执行系统,动态建立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包括故降体系、点检标准、维修规程等技术管理的标准体系,形成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管理体系,从而为企业将来的设备技术工作提供深入的依据,提高管理作业的质城和效能,快速、准确、高质狱地完成设备管理工作。
二、通过计算机对设备实施全过程管理的关键,是建立标准化的设备基础信息结构
我们认为,通过计算机对设备实施全过程综合管理,关键是要建立标准的信息结构。这是因为设备管理的对象涉及面广,数据类型多,管理事物复杂,系统的成败取决于对设备管理事物理解的准确性,而不仅仅是基于计算机的对数据关系的认识,通过对设备管理对象的信息分类的划分及以此建立系统的标准信息结构,将确定设备管理内容与功能的内在准则,既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全过程综合管理的应用基础。
从计算机的信息观点来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可从四个角度进行类的分划:
管理层级分类:指设备管理的管理程序层级,一般可分为管理与控制级、执行与调度级、作业与事务处理级三个层级。
设备管理的信息分类:按工作对象可分为投资规划信息(对应于前期管理)、设备资产与变动信息(对应于资产台帐及档案管理)、技术状态信息、维修及其费用信息、备件信息、润滑信息和人员管理信息。
设备管理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可分为计划信息、作业实施信息和统计信息等;按资金运用又可分为资金计划信息、作业费用信息和效益评价信息等。
设备管理的概念分类:包括部门设备(A)、设备分类(B)、土次设备(C)、用途分类(D)、变动形式(E)、管理类烈(F)等。
设备管理的作业分类(G):主要按设备管理的作业类型进行划分,包括设备购置计划、变动记录、运行记录(含停机记录)、状态监测记录、完好检查记录、事故故障记录、点检作业、保养作业,维修作业和润滑作业等。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