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流的通用备件管理系统设计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8486 次点击
张舸朱承璋
摘要:采用工作流技术,用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业务流程来自定义工作流,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备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环节,是企业ERP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通过分析企业职能部门和用户的工作流程,结合工作流技术,按照特性要求和统一原则,采用层次化、组件化、松耦合思想设计并实现了通用型企业备件管理系统。
关键词:工作流;软件工程;层次化;组件
1引言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规范管理流程、收集各种信息、提供商业智能、提高企业的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备件管理系统实现计划、采购、仓储、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集成和管理集成,优化企业的ERP系统,实现集成化的备件管理。通过提供完整的备件管理数据,对未来产品发展方向提供科学、量化的指导依据,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缩短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
2工作流技术
1993年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ManagementCoalition)的成立标志着工作流技术在计算机应用研究领域中地位的确立,相应的概念与术语也得到了人们的承认。现在,对工作流的技术研究以及相关的产品开发进入了更为繁荣的阶段,工作流管理系统已经进入到文件管理系统、数据库、电子邮件、移动式计算、Internet服务等各个方面。
工作流管理联盟定义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通俗地说,工作流是一类可完全或部分自动完成的业务过程,作为工作流技术的软件载体,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用有关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来协调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之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执行,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任何组织的运营都包含了许多的业务流程,建设各类信息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梳理用户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建模,并把它体现到信息系统的设计中。然而,传统的系统设计方式将业务流程以编码的方式固化在应用系统中,在业务流程和组织流程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需要将系统进行重新设计,造成重复投资。采用工作流设计思想使得上述情况发生了改变,应用系统的开发人员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分析和设计流程,智能地定义公文流程、会议流程,以及项目管理、人事管理、客户管理流程。工作流系统可以将管理事项抽象成类似于EXCEL的表单,再通过可视化的动态流程驱动这些表单,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各种充分体现流程管理思想的应用方案。工作流技术引入到企业应用软件中,业务过程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了更大的丰富,涉足企业内部资源管理、横向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等。从用户的角度,工作流技术带来(或将要带来)的变化是极其强烈的,是用户“梦想”的实现。采用工作流引擎技术,用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业务流程来自定义工作流,即使未来企业的组织结构或业务流程产生了变化,也可以通过图形化、可视化设计流程图随时调整。
3工作流设计
集团日常的业务处理或协同工作能按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过程进行流动,并且这一流动过程能被跟踪和监控。在一些老的“模块化”的产品中,系统的设计是面向功能的,用户必须不断地在层次结构的功能表(比如下拉菜单)以及各种对象中重复操作。通用备件管理系统要求直接面向用户,无论是总部的还是分支机构的,无论是集团高层还是普通员工,用户是系统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务分派对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电脑针对自己列出的“任务清单”,跟踪每一项任务的状态,或继续一项任务,而不必从一个模块退出,进入另一个模块,搜索相应任务的线索。用户的任务分派和任务的完成状态,可以被最大程度地流程化和受到控制。
考虑备件管理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图1反映从备件计划、审核、采购、入库、出库、财务的实施全过程,其中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的主要工作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将备件综合管理系统按照职能和用户划分为计划、采购、出入库管理、财务管理、统计查询五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多个模块,整体系统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