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舰船特种设备维修保障的几点思考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7980 次点击
赵济民沈林
(海军青岛航保修理厂)
摘要:文章分析了舰船特种设备在维修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舰船;特种设备;维修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航海运输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给舰船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的维修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分析、解决舰船特种设备维修保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与维修费用,而且对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舰船特种设备维修技术保障工作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舰船特种设备维修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舰船设备已进入老化期
尤其是电子元器件已经达到或接近原设计使用寿命,这些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较短,维修频繁,维修费用高,且修后设备利用率较低,设备技术保障难度大。
(二)舰船特种设备种类多、型号杂
以罗经为例,目前仅青岛某航运公司就设备有多种型号。有时即使在同一舰船上,同一类型设备还存在不同的型号,比如GPS导航仪。而且这些设备在结构、原理、使用、保养上也不尽相同,既给使用、维修增加了难度,也给维修器材的筹措带来了困难。
(三)舰船上的个别设备安装位置不合理
部分设备设计安装时甚至没有考虑设备的现场可维修性,出现故障现场不能进行修理,只能送到专业修理厂进行维修,不能对设备进行实时维修保障,浪费了时间,增大了维修费用支出。
(四)各专业修理厂缺少样机,现有的样机与舰船设备型号不尽一致
这既不利于维修技术人员的学习较快掌握修理技能,而且也不利于设备修理。往往是在厂内修理损坏部件完毕后,不能迅速、准确、有效判断修理结果,只能返回舰船调试,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延长了修理周期,而且对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五)器材筹措难度大,保障不能及时到位
由于特种设备种类多、型号杂、数量少,器材筹措较为困难,特别是一些老设备,由于生产厂家转产、停产、倒闭等原因,给设备修理的器材筹措带来很大的困难。
(六)技术人员年龄层次和技术能力存在断层现象
由于是特种设备,专业比较偏,合适的技术人员比较少,导致引进专业人才比较困难。目前一些老设备主要靠老技术工人凭借经验维修,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二、积极探索研究科学有效的设备维修保障方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原则
1、主动保障。要求设备维修保障工作必须做到直接主动地为航运企业提供服务。按照企业所需的时间、地点、数量和条件提供技术保障。
2、靠前保障。设备技术保障部门尽量靠近舰船停泊码头配置,以便靠前实施设备技术保障。维修设备器材和人员靠近需要的地方实现现场抢修,提高设备修复率,减少维修成本。
3、灵活保障。由于舰船流动性大,技术保障难度加大,这就要求设备技术人员及时、快速、灵活地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保障要具有创造性,不拘泥于传统的保障方法,灵活使用和掌握技术保障力量、保障方式和方法,如及时调节、控制补给品和人员的运输,综合使用运力,调整优先保障顺序,适时调整等。
(二)采用高新技术,提高保障效率
提高保障效率的技术包括管理技术和工程技术。管理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分析程序,制定出恰当的工作流程,如可靠性分析技术、保障性分析技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分析技术等。工程技术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和设备保障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保障方式和手段,如维修自动识别(MAIT)技术、全资可视(TAV)技术、虚拟维修技术、远程保障技术等。
(三)努力培养技术保障人才队伍
1、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技术保障人才的积极性,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2、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抓好人才素质的综合考评。重奖重用优秀人才,对素质平平、表现一般的实行“末位淘汰”,要完善技术人才的引进机制,广开人才引进渠道。
3、注重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实现对修理技术人员和修理企业的资格认定。在设备的维修工作中,技术人员的因素十分重要,没有高水平的维修力量,就不会有高标准的维修质量。因此应重视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管理和培训,对维修人员要进行不同级别的工作训练和跨专业训练,以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维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