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实现“设备创效”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4881 次点击
韩兴旭
(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成都610031)
摘要:铁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设备管理必须拓展工作面,积极探索建立铁路设备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以促进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产量,创造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安全效益型的设备管理体制。本文对做好设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效益的量化计算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设备管理;市场经济;效益
多年来铁路设备管理工作是最正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设备购置、更新、大修等全靠上级投资,所以各基层单位造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较为严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设备役龄普遍太长、设备老化、设备构成不尽合理等又普遍存在。自从党中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之后,铁路设备管理旧体制与新体制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了。为此,就必须积极探索建立铁路设备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以促进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对此,我们认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十分必要。
1转变观念,适应形势
设备管理工作应把思想观念的转变放在首位,重点建立以下几个观念:
(1)建立投入产出观念: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由于设备管理工作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重视资金投入较多,很少考虑投资效益;只管设备运转,不管运转的效益如何;检修只注重检修周期和形式,而很少去算成本。因此,必须围绕着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下大力气做好企业职工观念的转变工作。完善和真正落实设备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设备管理工作不仅为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更要为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素质。这是搞好企业工作的根本保证。随着铁路向电气化、高速化发展,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成套、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设备将不断注入,要保证这些性能先进、结构复杂的设备完好是设备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企业重视人才的引进的培养,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3)建立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观念:重视对设备技术改造重要性的认识。过去一提设备改造,企业总认为小改小革不如投资换新,缺乏考虑投入产出比,造成新上设备一投产便结束其使用寿命的大有所在,以往那种盲目投资不讲效益的做法必须坚决杜绝。
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至关重要。针对铁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和目前筹措资金相对短缺的现状,把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要利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入,加快设备技术改造的步伐,尽快提高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
(4)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为社会提供设备维修服务,和要求社会承担协作任务。随着铁路经营机制的改革,建立和促进设备服务市场势在必行,且条件日趋成熟。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社会的服务。不需再花费较多的资金购置一些大型或利用率低的设备,以及建立修理“后方”。另一方面,应利用铁路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承接设备维修和加工服务业务。对利用率低的设备或闲置设备,进入市场调剂,建立以设备维修为主,包括设备的租赁、调剂、更新、技术咨询等服务公司。
2抓好设备前期管理,提高投入效益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以往在设备的前期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弊端:
(1)在资金的投入中缺乏经济论证,造成重复建设,生产能力低。
(2)资金分流,投资效益低。基层单位点多面广,分拨给各单位的资金相对减少,因而不能搞大的项目,造成生产能力配套性差、投资效益低。
(3)在设备的规划选型中重于考虑设备购置费用,忽视设备整个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
(4)资金投入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拨款,不列入企业经营的盈亏考核指标。
(5)投资决策者不承担投资风险。
随着铁路经营机制的改革,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不再仅仅是要资金、铺摊子、上项目,而是要根据市场竞争条件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自身需要,以及现有设备的技术状况,对那些经反复论证,回收期短、投资收益高的项目方可决策实施。而行业主管部门应以设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等指标作为考核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投资决策的项目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1)应是生产急需的项目;(2)禁投资规模宽大窄用;(3)考虑投资效益的大小。
投资效益可用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两项指标衡量其大小:
(1)投资回收期是指方案实施后,以获得的纯收入(盈利)收回方案初期投资所需的时间。企业在前期论证工作中,应预测投资回收期的长短,根据回收期的长短来判定该方案是否可行。回收期越短,说明该项投资的效益越好,投资风险越小。投资回收期可用下式表示: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