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进口设备管理?(一)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8599 次点击
近年来,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进口设备也在不断增加。这些设备大多是企业生产设备的精华,对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些企业的进口设备运行却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进口设备故障停机率高、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维护技术力量跟不上,有的是缺少技术资料、备配件等,但归根到底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只有做好进口设备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前期管理
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调研、选型、安装、调试与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为以后的设备使用与维护奠定基础,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培训正是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其最效能的关键。
1.做好原始资料的翻译工作。原始资料对于进口设备的管理、维护及人员的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台进口设备的随机资料都要移交到设备资料管理处,并组织人员翻译,在认真筛选后归档,然后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同时还要组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出国验收人同一起将译稿进行校对,将不规范的地方都更改过来,并将因外商工作疏漏、或有意设障而错漏的控制原理图、故障分析等补齐、更正。这对今后设备维护保养、备件选购等都很重要。
2.建立设备档案。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对进口设备的全寿命管理至关重要。对每台进口设备建立设备台帐、卡片与备配件清单,把设备的使用和故障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建立规范的档案制度,就能为以后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能对分析设备运行情况、研究改进进口设备管理与维修对策提供方便。
二、现场管理
保证进口设备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必须做好进口设备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主要是指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管理和润滑管理等。进口设备使用期限的长短、生产效率和工作精度的高低,虽然取决于进口设备本身的结构和性能的好坏,但也取决于其使用和维护情况。所以必须对进口设备实行特护管理,减少进口设备的人为劣化,减少因缺乏保养而造成的停机。
1.推行5S现场管理。5S管理可以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实施中可以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每一个阶段导入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并确保制度的长期性和严肃性。
2.加强现场监控,建立进口设备管理制度。企业领导要对进口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负领导责任,健全组织体系,加强设备现场监控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进口设备管理制度,对现场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进口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坚持进口设备巡检、交接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要“四到现场”,即设备管理到现场、设备检查到现场、设备工作协调到现场、设备问题处理到现场。
三、维修管理
我国传统的维修体系是采用集中维修体系,由设备部门负责全厂的设备维护,这种体系易发生互相推诿现象,不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影响维修效率。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设备维修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设备维修体制和维修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1.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体系。首先要搜集丰富的数据资料,组织设备维修需求的RCM分析与改进分析决策,通过优化设备的使用、维修、改进、更新各个环节,可以以最低的费用实现进口设备的维修与改造。同时,应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设备的运行数据采集和在线(离线)检测,及时掌握设备的技术状态并进行故障诊断,以作出科学决策,实现状态维修。
2.走设备维修专业化道路。由于进口设备十分注重机、电、液等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发动机匹配技术、结构件优化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应用,对设备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企业应积极寻求设备维修专业化、社会化的路子,摆脱因本企业维修技术有限造成的维修质量低下与维修工作滞后的困境。同信誉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外委维修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可具操作性的外委维修管理制度,以规范外委维修管理程序,确保外委维修质量,同时建立完整的外委维修技术档案(其中包括外委维修件的验收检测情况、出现维修质量问题的双方协议、使用后的质量跟踪记录等内容)来长期跟踪检验外委维修工作。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