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检维修改制企业成长的战略选择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3028 次点击
都跃良曾跃林
摘要:近三年,中石化检维修企业都陆续完成了改制分流,改制初期大多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文章就改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改制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辅业改制;战略选择;优势劣势;风险机遇
一、检维修改制企业的情况概述
2002年,国资委等八部委出台859号文件后,主辅分离已成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这个改革政策不但使改革对象不下岗,而且还能使改制企业和个人得到有效发展,所以很快在很多企业中实施,推动了很多辅业单位走上改制分流的道路。中石化检维修企业作为行业的辅业。近几年都抓住机遇。纷纷进行改制。这些改制企业目前都处于成长的初期,都能依靠母体的支持,及时转换机制。大多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改制企业必然越来越走向市场化,竞争的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改制初期的检维修企业,必须要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制订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使检维修改制企业健康发展。
二、改制企业内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
1、改制企业的优势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可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充足的资金、良好的品牌等。改制企业的优势:(1)员工全员持股的优势。改制企业以员工的经济补偿金入股企业,全体员工都持有企业的股份,这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激励和约束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具有重大促进作用。(2)母体支持的优势。改制企业都是从母体上分离出来,都与母体签订扶持协议。企业的基本生存业务能得到保障,在这种条件下,改制企业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开拓新的业务。(3)良好品牌的优势。改制的检维修企业原来都是母体的一部分。改制后,一般都仍能利用母体的品牌,在拓展业务时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4)人才集聚的优势。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原国有企业中都有大量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企业改制后。通过机制的转换,留住这些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改制企业的劣势分析。企业的劣势可表现在:战略模糊、成本过高等。改制企业的劣势:(1)人工成本居高的劣势。改制企业秉承了原国企的大部分员工,企业人员冗杂,人工成本高,因此,改制企业的成本压力非常大,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股权结构设置的劣势。改制企业的员工以工龄买断形式取得补偿金,再以补偿金人股,结果造成企业股权不但高度分散,而且人人几乎差别不大。而人人都是股东,又容易造成人人均不负责,会导致企业的治理效率低下,也很可能造成委托一代理的失败。(3)核心业务不突出的劣势。改制企业以装置保运和检维修为主营业务。业务本身技术含量不高,由于保运和检修业务都局限于原母体,没有进入市场竞争,所以原来业务的竞争能力比较弱。虽有不少企业实施了安装和制造的多元化策略,但总的能力十分低下。(4)员工思想观念滞后的劣势。体制改变了,但长期在国有企业体制下工作的员工,思想观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转变。企业要改变分配机制,调整分配结构的难度相当大,很多股东着眼近期利益,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改制企业面临的机遇分析。企业面临的机遇包括:国家的政策调整、市场需求的增长等。改制企业的机遇:(1)社会重化工大发展的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大发展的时期,大量的炼油、化工装置投入生产。这给检维修企业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机遇,改制企业可以以此为平台,抓紧布点,做大做精业务。(2)国家对改制企业的政策优惠。为了支持改制企业的生存发展。国家给予改制企业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所以,前三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机遇期,企业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再生产。(3)行业内重组联合机会。改制企业原来业务区域性比较明显,工作量受到限制,所以,行业内改制企业可以重组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成区域“航母舰队”,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地位。(4)创新发展的机遇。随着重化工大发展,技术国产化也快速跟进,大量的新技术都采用国产技术替代,这对检维修企业发展相关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发展制造业等,有助于企业增加新的效益增长点。
4、改制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企业面临风险可包括替代品的出现、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竞争对手的改变等。检维修企业存在的风险:(1)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检维修行业技术含量不高,行业进入的门槛也较低,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张,企业间的竞争必然加剧,生存发展的条件变得更艰难。(2)行业法规调整的风险。特别是检维修定额的调整,检维修企业的效益与定额密切相关。而目前的检维修定额都是沿用多年的版本,定额的不断先进是发展趋势,所以,定额的调整将会必然的。(3)装置运行水平提高。随着对装置运行掌握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装置都从一年一修已发展成四年一修,这样给检修企业的业务总量提出严峻的挑战。(4)管理因索的风险。除了外界客观的风险,内部管理风险也是巨大的,如公司改制初期采取的策略直接关系了企业成长的快慢。特殊的股权设置必然衍生出很多管理上的瓶颈。如企业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很难实施后续的机制和体制的转换等。
三、企业改制后成长的战略选择
1、企业业务定位的战略选择。根据改制企业业务特点和市场状况,宜采取以下战略:(1)实施品牌工程战略。检维修以维修保运为主,本质上就是服务,而服务要追求质量、形象、客户的满意度等,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实际上就是服务能力的大小,通过精细管理。实施品牌形象,将会提升检维修企业的市场接受度,增加竞争能力。(2)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由于检维修与制造和安装密切相关,所以在做精做好检维修工作的同时,应该走相关多元化道路,这是很多企业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道路,可以大力发展设备制造。也可以发展安装行业。这二个项目的大力发展,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抗风险的能力。(3)实施差别化的战略。避免与同行大企业直接竞争,寻找空白带。检维修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所以要想站稳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能力。例如。有些企业着力做好电气仪表,有的着力做大动设备维修等。
2、治理结构的战略选择。(1)股权结构优化策略。股权均衡设置导致股东素质不理想、股东决策近视化、重大项目分歧大等,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一个障碍,因此,企业改制后要继续调整股权结构,使股权向骨干和经营管理者集中,这样使公司的治理既有制衡的作用,又能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2)建立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改制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关键取决于企业委托一代理的有效性,改制企业采用特殊的股权设置,经营者的激励是缺乏的,往往在风险和机遇中追求妥协。所以,企业必须实施激励措施,包括期权等办法,同时,也要规定代理失败而必须支付的成本,这样就能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选择与企业的效率直接相关,改制后,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能一刀切地强调扁平化管理或者集中式管理,而是要因业务管理特点不同而采取相应的结构,例保运维修就适合比较扁平化的结构,而参与市场竞争的工程、制造就适用更分权式的管理。如项目部、事业部制都是选择之一。
3、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改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特点是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竞争意识弱等。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战略:(1)人力资源外包策略。企业的核心员工可以与企业直接建立劳动合同,有利于企业核心员工的稳定与成长。但对大量需要的一般技工,可以采用人力资源外包(包括劳务派遣)的办法,一方面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同时又降低企业用工风险。(2)订单培养策略。改制后企业用工数量增长较快,实践证明,新招员工素质很多适应不了形势需要,各企业都在摸索用工形式,部分企业采取的订单培养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各企业借鉴。订单培养注重的是从源头人手,控制培养过程,控制员工素质关口往前移,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
4、管理创新的战略选择。改制后必然要不断采取新的管理策略:(1)实施建立行业准入标准的策略。石化行业是高危险的行业,检维修过低的准人标准会导致无序的竞争。一方面不利于维修质量的稳定可靠,另一方面也会使检维修企业转移保障质量这个重点。所以建立行业准入标准,维持准入的门槛。可以促进本身具有优势的改制企业加强锻炼内功,把功夫下到现场。(2)建立区域性的业务联盟。改制企业普遍具有小而散的特点,各自为战,容易导致淘汰出局,所以,应该在改制企业中逐步建立业务联盟,这个联盟在产权上甚至可以考虑联合。但最关键的是共享资源,避免内部恶意竞争,联手稳定市场,达到联盟内部运行有统一准则,指导检维修企业有序地发展壮大。(3)管理制度梯度创新的策略。由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使企业长期存在新机制和老观念之间的交锋,改制后,企业管理上采取的大量新措施都必须做到梯度上升,稳步推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决不能抱“一蹴而就”的思想,否则事倍功半。
5、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走向市场的改制企业尤其要重视文化建设,统一价值观,统一思路,提升形象。(1)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的策略。不管是国有或者是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中提倡班子建设、队伍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以及先锋模范作用等对企业发展都是十分需要的,那种视党建工作为国有企业特有工作的观念是错误的。党建中提倡的很多工作做法特别在企业创业阶段能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2)思想政治工作文化策略。改制后。新机制下必须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更注重法律法规、现代管理思想。更注重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文化建设,反过来,通过文化的积淀功效促进思想工作的效果。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