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的装备维修保障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3432 次点击
王维王绪智
国防部和军兵种相结合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俄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组织实施的体制。
国防部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国防部总装备部负责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国防部直属的国防联邦订货总局负责通用装备及其维修保障物资的订货工作,并协调军兵种专用装备及其备件的订货和维修保障工作;总参谋部通信兵局负责通信装备的物资订货和维修保障。
总装备部是俄军武器装备发展和管理的最高领导机关,设3个总局:导弹军械总局、汽车装甲坦克总局和装备局,统管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通过下属的大型修理基地和修理厂对全军通用装备实施维修。此外,还对各军种主管装备的副总司令及军种装备技术部门实施业务指导。
国防联邦订货总局的前身是2003年3月11日成立的国防订货委员会。国防订货委员会是一个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其主要职能之一是协调各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编制通用武器装备及备件的国防订货计划,并向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提交有关国防订货的建议。在2004年的政府改组中,国防订货委员会被改组为国防联邦订货总局,不再仅仅充当协调机构的角色,而是直接履行通用装备的部分订货职能。
总参谋部下属的通信兵局是通信装备的中央订货和供应机关,负责武装力量通信装备和自动化指挥与通信系统的订货和技术保障,包括有线、无线电通信设备、车载式通信指挥设备、信息设备、密码设备及其修理器材的采购、供应,贮存与维修等。
各军兵种部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俄武装力量各军兵种都设有装备部门,负责本军兵种专用武器装备从研制、生产到供应、贮存、修理和废旧利用等整个过程的全寿命管理。
①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陆军总司令部设有主管装备的副总司令兼装备部长,下设导弹军械局、汽车装甲坦克局、陆军航空兵局、工程兵局、三防兵局等部门。但陆军武器装备的改装、订货、修理、使用等职能大都归属于总装备部和总参谋部的各总局手中,陆军只有工程兵局和三防兵局分别主管工程装备和三防装备的订货、供应和维修保障。
军区(方面军)的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由军区副司令兼装备部长负责,由军区(方面军)装备局组织计划和进行协调。军区(方面军)没有装备的订货权,只负责装备及备件的请领、储存、供应和维修等任务。军区(方面军)技术保障力量主要包括3个修理基地、2个装甲坦克总成修理基地、2个汽车总成修理基地、1个独立工程装备总成修理营、1个物资保障旅。
集团军(军)设有一名负责装备的副司令,下设通信、三防、工程、汽车装甲坦克、导弹军械等勤务部门,管理各类储备仓库,负责各类装备及备件的请领、发放、修理以及战时的前送、修理和后送等勤务。集团军编有一个修理基地和1个物资保障旅。
②海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海军总司令部设有主管装备的副总司令兼海军装备部长。下设汽车装甲坦克勤务局、军械局、订购局等部门,负责海军通用装备的供应、储备、管理与修理业务,以及国防部通用装备名录之外的海军装备(如水雷、鱼雷、扫雷装备、反潜武器等)的订购、供应、储存和修理工作。此外,海军总司令部还设有造船局和舰船修理局,前者负责海军舰船的科研与生产订货,后者负责海军舰船的维修。
舰队是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舰队司令部设有装备副司令,下设装备局和舰船修理局,分别负责舰队通用装备和专用装备的请领、供应、贮存和修理等技术保障工作。
③空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空军总司令部设有主管装备的副总司令兼总工程师,下设订货局、军械局、汽车勤务局、电气勤务局等部门,负责已列入国防部名录中的部分武器装备及空军专用装备的请领、供应和维修。各军种使用的绝大部分航空装备和防空导弹一直由国防部的相关总局负责订购和维修。目前,这一局面正在逐渐改变。自2004年以来,空军已经陆续接管了陆军和海军航空装备的订货与管理权,将来还可能接管防空武器装备、雷达和电子战装备的订货权。
④兵种装备维修保障体系。除上述各军种外,俄军还设有战略导弹兵、航天兵和空降兵3个兵种,都建立了完备的装备保障体系。
战略导弹兵司令部设有装备副司令兼总工程师,负责领导与导弹武器有关的工作。战略导弹兵下设导弹航天装备局,管理着战略导弹兵的导弹武器库、特种武器贮存基地和仓库,统管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以及配套军械的订货、供应、维修、保养和报废处理等工作。
航天兵司令部设有装备副司令兼总工程师,负责领导航天兵专用装备的订购、供应,储存和修理等技术保障工作。
空降兵司令部设装备副司令兼装备部长,负责本兵种通用武器装备的请领与供应,各种伞降装备的订货、供应、储备、修理等技术保障工作。
其他强力部门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俄政府其他强力部门也都设有相应的装备勤务部门,如边防军参谋部作战局设有装备处,联邦安全总局设有技术保障局,紧急情况部设有后勤与装备司,联邦警卫总局设有装备勤务局等。这些机构负责所属部队和机构专用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但接受国防部国防联邦订货总局和总装备部的协调。通用装备的相关技术保障工作由国防部装备部门负责。
分层次的装备维修保障训练体系
俄军的维修保障技能训练绝大部分在和平时期完成,分成了多个训练层次,每个层次都规定了严格的训练内容和考核标准。俄军装备维修保障人员根据所承担任务的不同,需要接受以下3类训练。
专业等级训练
俄军所有承担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专业等级训练,训练合格后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专业等级训练依据《俄罗斯武装力量军事专业技能等级确定手册》的规定实施。该手册明确阐述了俄军各种专业技能等级人员的训练要求和程序。每个专业分为3个等级,各个岗位的人员都要从三级(最低级)开始培训,经训练达到良好的技术技能后,可授予技术三级。获得技术三级后,可在完成规定年限的在职工作后,参加本专业更高级别的测试,合格后可授予更高的技术等级。对军官而言,还要到准尉学校参加技术保障分队排长和连资深技术人员任职训练(为期10个半月),或者技术检查站长任职训练(为期5个半月)。
技术保障兵团、部队和分队任职训练
技术保障兵团、部队和分队的任职训练按照《保障、维修和维护分队战斗训练大纲》(1998年)的要求,以集训的形式实施。该大纲确定了武器装备日常维护、后送和维修专业士兵的训练内容,以及技术保障分队各保障小组组长(士官)的训练内容,还有分队战斗合练的内容和方法。各类装备日常维护、后送和维修专业士兵还要完成其他训练大纲的要求,如车辆驾驶员要完成《车辆驾驶员专业训练大纲》的内容。
技术保障分队专业士兵的集训可在部队、兵团中实施,而有些专业人员的集训则要在集团军或军区内实施。在通过集训后,专业士兵还要通过合成演习和分队战斗合练来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技术保障分队每月还要安排8个训练日进行战斗训练和心理素质培训。
技术保障分队各保障小组组长(士官)要参加以下训练:一是每月要参加两天(一天5小时)的指挥员集训,通过集训完善有关制式技术装备和武器装备结构、战斗力的知识,掌握在实施战斗行动时正确使用装备的知识,并获得部署保障小组(单个战勤人员、排、车间)和组织完成保障分队任务的技能。二是按照上级规定参加保障作业集训。集训持续时间为3~5日,主要内容是按照上级领导下达的作业实施方法和顺序,使用规定的训练器材和教材完成规定的保障作业,重点是组织受损装备的后送、维修和维护,分队(部队)战斗行动技术保障(按照勤务部门划分)的组织,以及配置地域内警戒和防御的组织。
技术保障指挥机构任职训练
技术保障指挥机构任职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以下内容:保障部队在平战转换时的兵力和器材指挥方法;战斗和战役中部队技术保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部队技术保障训练的组织与实施流程。实施方式是技术保障机构按照设想的战役和战术想定,在配置足够通信器材的区域内,与后方机构和各兵种司令部协同完成保障任务。技术保障指挥机构的任职训练已经被纳入俄军军团和兵团合成司令部训练体系,通过军团和兵团合成司令部的各种演练、演习实施。
联勤保障能力建设
1993年以来,在国防部的统一领导下,俄军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共同开展了联勤保障格局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俄军的联勤保障采用了分阶段建设的指导思想,以5年为一个阶段,已经开展了以下两个阶段的工作。
以军区(舰队)辖区为基础的联勤保障
这一时期是联勤保障的试点阶段。俄军从1993年开始在全军启动区域联勤保障体制。最初的区域联勤保障仅限于后勤领域,因此称之为联合后勤保障,简称联勤保障。推行不久,装备技术保障部门也开始了区域联合技术保障的尝试,但俄军学术界仍将其称为联勤保障。在此阶段,俄军对军区(舰队)保障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并转变了职能。将各军区(舰队)的辖区划分成3—5个保障区,重新整合辖区内各军兵种的保障资源,以军区独立物资保障旅、保障基地和仓库为基础,组建区域保障中心,由抽组而成的保障力量为进入辖区内的诸军兵种部队提供保障。两次车臣战争的实战证明,区域联勤保障既是平时保障的最佳模式,也是战时保障的可靠方式。
军队与其他强力部门相结合的联勤保障
2000年,俄军扩大了区域联勤的规模和范围,将分散、自成体系的内务部队、边防部队、民防部队等联邦所有部队的后勤和技术保障机关、部队和设施,全部纳入国防部统一的区域保障系统,打破各强力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对区域内诸军兵种部队和其他强力部门所属部队实行一体化联勤保障。一体化联勤保障主要由从各强力部门抽组的保障部(分)队实施,担负平时、战时动员及战役展开时的快速保障任务。各军种和其他强力机构的建制保障力量(特别是战术层次的保障部队)予以保留,用于战时、紧急事态时以及反恐军事行动时为所属部队提供保障。2001年10月,俄国防部长与各强力部门的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关于俄联邦武装力量与担负国防任务的其他强力部门成立联勤保障部的命令》,并颁布了《俄联邦武装力量与担负国防任务的其他强力部门联勤保障部工作条例》。按照普京总统的要求,从当年起,俄所有强力部门开始逐步转入一体化联勤保障体制。到2005年底时,已经全部完成了装备器材储备梯次配置体系的调整,基本实现了各强力部门装备大修工作的区域联合。
此外,按照普京总统批准的一体化联勤设想,区域联勤保障中心内的后勤和装备修理力量将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后勤与维修保障合一的一体化联勤保障体制。目前,俄罗斯国防部和其他强力部门正在为实现后勤与维修保障的一体化而努力。
战时装备保障能力
俄军认为,现代战争发起突然、节奏快,要求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因此必须预先进行充分准备,并把平时的预先准备和临战前的直接准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战时保障能力。10余年来,俄军为增强战时保障能力开展了大量工作。
形成了面向战时的装备维修保障作业流程
俄军针对各种强度和样式下的作战,规定了具体、可操作的装备维修保障作业流程,并将其纳入到军队的相关条例中。例如,俄军炮兵装备,坦克装甲车辆、汽车、工程装备、通信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武器类别是各军种共有的,部署数量上以陆军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因此,俄军将这些装备的战时维修保障流程和要求纳入了《俄罗斯陆军战役技术保障条例》和《俄罗斯陆军战术技术保障条例》中。各军种专用装备的维修保障则编制了专门的条例,如核装备的维修保障由《武装力量核武器技术保障条例》予以规定。俄军战时维修保障作业流程规定非常详细,例如,在进攻战役中,俄军分为进攻战役准备和进攻战役实施两个阶段,内容涵盖了各种装备保障力量的组建和部署、保障计划的制定过程、必要的战时保障技能训练、保障力量的防护、损坏装备的修理和后送过程等各个方面。
和平时期针对可能的战事周密制定保障预案
俄军紧紧围绕国家军事战略,针对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的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因周边国家民族冲突等引发的地区性武装冲突等可能事件,在和平时期拟制并持续完善各种备战方案和保障预案。从国防部各总部到各军区、舰队、集团军、师,都制定有包括装备维修保障在内的一整套针对未来作战的预案。这些预案由专门班子集体研究制定,经本级最高指挥员审定批准,并且每年都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重新论证和修订,以确保其有效性。
根据形势调整战区物资储备
近年来,俄军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重点,调整了俄西南、南部和西部等主要作战方向的物资储备标准。其中,战术储备由原来的保障4~6日份加大到7~9日份:战役储备由18~24日份加大到30~45日份:战略储备由保障1~1.5个月作战所需增加到保障2个月作战所需。在调整储备规模和结构的同时,俄军十分注重对战略、战役层次物资储备体系进行合理配置和掩蔽,按照交通便利、部署隐蔽,梯次配备、保障及时的原则进行合理调整,使之形成更利于未来联合作战需要的物资储备及供应网络。
提升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俄军在近几年的装备维修保障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战略和战术两级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适当裁减了战役层次的保障力量,基本形成了“哑铃”形结构。俄军从2003年开始着力加强战术环节的改革,组建应对未来作战的模块化部队。如摩步师改变了3个摩步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的结构,按照新的战斗序列改为混合编组,即坦克一摩托突击团、自行火炮导弹团、综合山地步兵团、自动化指挥与信息预警对抗中心等。与之相匹配,俄军师级部队目前所辖的物资保障和修理机构,也按照积木原则重新进行了定编。此外,俄军对原有的物资储备规模和结构作了适当调整,将集团军的部分物资储备下放给战术装备保障部(分)队,同时为其增加空中和陆上运力,使集团军和师、团、营的装备保障力量在战时均可将规定标准的物资储备,全部装载于建制运输工具之上,并一次完成本级储备物资的前送任务。平时简编部队(即非常备部队)的装备保障部(分)队数量按战时编制设立,在编率达到30%~50%,而常备部队的装备保障部(分)队则全部齐装满员,以利于快速应付紧急情况下的装备保障。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