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大讲堂三——六大指标与设备的相关分析(下)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3857 次点击
高福成
第2节质量控制指标的相关分析
“不做出不良的产品”、“不流出不良的产品”、“不接受不良的制品”为大家所熟知的质量管理三大原则,尤其在今日全球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状况下,光靠价值竞争已不具优势,除非质量能让顾客接受,否则永续经营将成空谈。日本产品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多少也是由于质量稳定的缘故。对于某些采取低价策略、不求质量稳定的厂家而言,这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改善设备与质量间关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M-Q分析、防误装置、PQA展开等方法,将于第三章再阐述,以下先行介绍几种主要的设备质量研判指标。
(一)不良率(过程内不良率)
1.定义
指生产过程(工序)中产生不良的比率。
(1)在加工、组装时采用下列算式:
过程内不良率=不良数量/加工数量
(2)在装置方面(如涂装、化工设备)则采用:
过程内不良率=(修整数+报废数)/生产量
2.测定
在一般过程中,每日统计不良数量并非难事,作业者受过基本检查要点培训,加工后可立即检查,使全数检查成为可能;因此,不良率的统计在以人为主的作业程序中,并没有太大困难,即使在以机械作业为主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抽样调查方式,也能推估出不良率。在这种状况下,比较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统计数据加以分析;换句话说,统计并非目的,若不针对这些统计资料加以分析应用,即使牢记过程不良率多少,也是没用的。
3.应用分析
在生产现场,对于不良的统计,一般采用常见的计数值控制图,如P控制图、pn控制图、C控制图、U控制图、XR控制图。而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品,则采用M-Q分析、Q-Component(质量构成要因)、Q-Function(质量机能图),这些TPM常用手法将在第三章中介绍。
(二)设备慢性损失的对策。
所谓慢性损失,是指某异常现象短周期性地反复发生。在六大损失中,慢性损失一般归纳为速度异常的损失,也就是设备小停止、运转速度减低,导致生产量减少而引起的损失。
慢性损失通常是潜在性的,因此很容易忽略。例如以理论周期时间(Cycletime)进行加工,会产生不良品时,工厂常以降低运转速度来克服,在产量压力不大的情形下,这种损失极易被忽视。前述Y公司K厂的例子中,原本可生产531个产品,但实际却只有310个产品产出,于是很多公司皆采用加班方式来克服这种产出的差异,而不去探究真正的毛病出在哪儿?有的甚至修正周期时间,使这种慢性损失永远潜藏不见。当然也有朝改善方面去做的,但由于慢性损失多数是复合原因造成,改善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无太大效果,多半便不再理会。
要消除慢性损夫,一定要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彻底了解设备原有的形态例如安装精密度、组合精密度、操作环境、使用条件、材质强度等,并把造成慢性损失的原因一一列出,只要有可疑之处,都不能轻易放过。针对造成慢性损失的各种原因,以系统的方法个别击破,并通过TPM活动,养成全员对异常的意识,妥善谋求对策,单靠一、二位技术人员的能力,是难以解决的。
第3节成本控制指标的相关分析
设备本身的好坏对制品成本影响极大,尤其是在目前,工厂的生产手段不断由人力转移到以设备为主体,设备的省力化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制造成本的管理上占极重要的地位;另外,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生产力降低、质量不良与修理维护费的提高等,对制造成本也有影响。因此,掌握设备投资额的推移与设备保养费、修理费间的关系是必要的,同时也可用以评估质量保养活动的效果。当然依据保养费用是属于生产改良、保养改良、预防保养或突发故障修复等分类,并且计算各类比例,也可用来评估PM的水准。
以经验来看,设备修缮费用约占整体制造成本的3%~4%,而且每年有增加的趋势,一般企业却都未将其列入管理对象。企业大都会对制造的材料费与加工费加以管理,即使知道设备修缮费用要管理,也大多止于对外支付的修缮费及购入保养资材费,未将企业内设备相关部门的人工费加以列管。
一般公司在经营不顺畅时,首先想到就是削减修缮费,因为这时费用的节省很有帮助(因行业的不同,通常管理费用约占全经费的12%~45%)。因此,平常即应灌输保养人员与整备人员,设备的有效运转对制造成本影响的观念。
(一)库存率
保养预备品(补修资材)的库存量管理也很重要,库存量过多,不但库存场所不够,管理起来亦不容易,若因管理不当,造成库存质量损坏或精度失真,就更得不偿失了。另外,库存金额的增加,也是企业的一大负担;而库存量过少,遇有需要时才紧急外购,对修理时间亦是一大致命伤。
补修资材库存率的管理可由下列得知:
库存盘点金额/期间预备品使用金额=期间库存率
库存率在2~3个月左右,PM水准就算相当高了。此外,可进行分析的事项尚有:常备项目是否妥当;常备库存量是否适当;预备品的购入补充方法与订购方式是否标准化;管理手续是否简便;仓库的面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是否良好;保管责任有无明确化等,这些都是PM现状分析的基本项目,应收集事实数据,进行分析、统合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