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0138 次点击
高岩军,贺兵,蔡薇,康雯雯,马静章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装备部,山东济南250101)摘要:开展对设备零部件的描述、在用量、消耗量,寿命、ABC分类、备件图纸情况、备件材质分类及制作供货期的跟踪调研,掌握设备零部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更换规律,超前预测故障、超前物资准备、超前消除隐患,从而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关键词:摸索更换规律,预控设备运行
1前言
经过“十五”的规模扩张,我国钢铁产能大大超过了消费需求,钢铁工业转入了供大于求、竞争不断升级的新阶段,钢铁企业之间争夺市场的竞争将由产量价格竞争转入质量、品种和服务水平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在2005年,铁矿石等上游产品大幅涨价、钢材价格下滑、运费涨价,给我们带来巨额增支减利因素,为了实现市场下滑、效益不减的目标,我们必须将设备管理重心前移,作好设备隐患诊断、设备运行寿命周期预测,从而为生产组织节奏与强度的把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适应市场竞争的产品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化企业是运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的,机器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市场经济,对机器设备及其管理与维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要保证产品质优价廉,才能赢得用户、占领市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预案预控基本思想
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在设备维护与检修并重中以预防为主,要在当今狠抓设备综合管理的条件下,在贯穿设备一生中预防为主。
一方面,对于设备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岔设备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预先防止”、“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在购置设备阶段就要注重设各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在使用中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日常维护,搞好点检,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开展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试验和设备状态管理,掌握设备故障征兆与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尽可能地把无计划的事后修理变为有计划的预防性修理,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以减少意外停机,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另一方面,对于设备设计制造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设备的售后服务:征集用户信息反馈,改进设备的设计性能和制造质量。在新设备研制中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维修性,实行“维修预防”,“对于某些产品,则可向“无维修设计”的更高目标努力。
生产需维修,维修为生产。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管理就是要从掌握设备状况开始,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点检。把预防维修推进到预知维修,引进设备诊断技术,从设计上广泛采用监测系统,从维修上采用高级的检测技术。通过把握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搞好设备状态监测,就是要对设备的可靠性技术状态、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和科学分析,诊断故障原因,把研究、排除故障和顶防故障发生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故障的发生,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的性能状态。
做好设备诊断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儿方面:一是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预防设备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定设备维护标准;二是确定修理和更换零部件的间隔期和内容:三是从设备零部件寿命的预测分析,可以决定各件的订货周期和定货量:四是从设备故障的诊断可以确定改善维修的方法,并为设备挖潜改造提供科学判断;五是从对设备故障点与劣化程度的分析,以及设备所受应力、强度等性能的定量分析可以反馈指导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建设安装工作。
注重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的研究,就是要强化整个设备系统的技术管理,最终达到保持设备技术状况完好、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素质的目的,从而获得最好的设备输出效果(即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环境等)。
3预案预控的组织实施
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受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设各中的零部件逐渐磨损或局部破坏而改变了原来的实际尺寸和性能、影响了结合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使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降低,难以发挥其正常功能,必须更换新件。而设备诊断技术又是一项多学科组成的高技术,有它适用的一定范围与必要条件。因此,设备零部件更换规律的统计分析结合设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为把握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利用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开展了近4万种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的普查工作。首先明确设备备件管理对象。进行了各品种设备零部件在用量普查。通过年出库备件数量汇总及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并结合每一次检修的时间、设备及用量,确定零部件的年耗量。针对寿命大于一年的零部件结合实际运行状态及设备劣化趋势分析,进行了寿命的预测与换算。
为了加强图纸资料的基础管理,我们开展了图纸兰图及底图所属单位的调查,以便能够准确把握在线设备零部件的原生产厂家,保证急件供应:同时在采购备件时,注重图纸资料的购买与测绘,为设备维护提供技术资料的支持。
其次,我们根据设各零部件的停机检修更换用时及2005年出库备件占备件成本比例,对备件进行了ABC分类,对A类、B类备件进行月计划资金提报、选择低成本制造单位的管理控制,实现降本增益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各件分类管理,通过类比核实备件标底,我们把专用机械备件按毛坯成形工艺、材质细分成51类备件,夯实了备件管理的基础。
设备管理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以尽早发现不良的部位,判断并排除不良的因素,确定故障修理的范围、内容,编制工程计划、备品备件供应计划等精确、合理的维修计划。为此,我们组织设备备件供应商对备件供货周期进行了调查与反馈,从而努力实现根据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提前一个供货周期提报备件计划的目的。
2005年结合设备管理目标,我们努力做好“三个超前”、“两个匹配”、“四有四保”工作。三个超前即“超前预测故障;超前物资准备:超前消除隐患。”两个匹配即“关键件寿命与检修周期相匹配;关键件功能与成本相匹配。”四有四保即“有消耗资金来源保成本不超;有供货周期保不产生急件:有计划供货保不占库存,来了件就用;有技术资料支撑,保关键件质量优寿命长”。
4实施效果
通过不断把握设备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夯实设备各件管理基础,使适应高水平稳定生产的设备系统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05年全年主要设备利用率达到95.5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半小时以上设备故障496小时,同比比上年减少34小时;全年故障停机率降到全行业最低水平的0.9‰。为生产系统不断创出历史新水平及年产一千万吨钢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深化“性价比”采购工作。全年实施“总量承包长寿化攻关”备件达到507项,年协议额1.119554亿元。“以供代储”协议额3103.9万元,“战略协议”额达到总耗的46.86%,创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5259.183万元。先后四次组织了设备隐患治理、动力系统专项检查、特种设备普查为主题的检查工作,查处较大设备隐患210项,并全部进行了整改,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5小结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正视设各及其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投资效果来保证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