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设备综合控制,创造设备管理效益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413 次点击
牛军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目标是通过资本经营来取得最大效益或利润。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涵已由过去的强调为生产服务,追求较高的设备完好率指标转变为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上来,这就要求全面强化设备的综合管理,使有限的设备和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确保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保证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
一、强化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设备投产前的管理,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企业经济效益、设备维修费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实现设备一生投入最经济或产出最佳设备的前期管理必须把好四个关键。
1.设备选型、配套是关键。传统的设备管理中,设备的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常有脱节现象发生,有时就会出现设备选型不当,造成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配不能投入使用,造成资金的浪费。合理地选择设备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设备的选型、配套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索生产效率、工作精度、可靠性、适用性和维修性、标准化程度、设备的相互关联性和成套性、设备技术要求和人机工程、设备投资的经济效益、产品质、设备制造厂家的信誉和咨后服务等。设备的选型力求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2.设备采购订货主要为设备合同的签订,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供货范围、交货方式、时间、地点、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和设计制造工艺要求、安装、调试、验收的技术条件和要求设计审查、厂检、培训的技术条件和要求备品备件、技术资料的要求等内容要全面、具体和详细,切忌用笼统和模糊的语言加以概括,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公开招标采购。
3.设备检验是关键。设备检验包括设备外观、数、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运行。
4.设备技术培训是关键。设备订货后,要及时选派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便熟悉并掌握设备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等技术,为设备投产使用后的中、后期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设备过程管理
设备过程管理主要是设备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保持良好的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摆正生产与市场的关系、生产与维修的关系。那种不重视设备,生产上随意性大,在组织上、资金上、时间上不给予设备管理与维修条件保证的企业,必然造成设备失修、完好率下降,从而影响设备效能的发挥,造成设备费用的增加。
1.精心维修与保养设备。对设备进行细致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可防止设备零部件非正常磨损与损坏,减缓磨损程度,延长修理间隔期,减少维修费用。目前,设备维修存在两种形式的浪费一是设备失修。由于设备点检、检查漏项,预侧不准确或由于经费不足,对设备不重视,拼设备而造成的设备失修现象,使本来较好的设备、较完善的功能,由于某一零件或部件的失修而造成其他零件与功能的连锁性急速损坏,设备性能与状况恶化。二是过剩维修。这是对设备进行过多的维修安排,以及过分要求设备性能完好,如要求修旧如新等,要求过剩的功能造成维修的浪费。设备的维修应根据市场的要求,生产组织的变化,不断改进过去长期采取的设备三级保养及大中修计划预修制。可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灵活地安排维修保养方式,如设备的轮保轮修制等。做到既对设备进行了保养,提高了现场质,又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设备的维修可根据其种类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重点设备可根据专业点检情况,利用生产间隙安排系统的计划修理,一般设备可根据轮修轮保的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安排,也可采取事后处理的方式。这样既缩短了停机时间,降低了维修费用,又可避免一些过剩的维修。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既便于灵活修理,又可较好地处理维修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维修模式的关键是切合本企业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设备的大、中修。设备的运行状态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及时安排进行设备大中修,它是设备恢复其使用性能的最经济适用的途径。勉强地维持其使用,将大地增加维修费用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设备要进行大中修,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把好三关:
维修队伍的选择必须具备维修资质及技术力搞好维修过程中的质控制及安装调试后的质检验,试运行维修费用必须以质论价。
3.对于确无修复和改造价值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换代,无使用价值的设备进行出售或租赁。
通过对设备的终身管理,从源头抓起,可有效地利用设备资源,将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为生产服务,为企业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