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方法研究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024 次点击
张静一、5S概论
1、5S的起源
5S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方祛。其具体含义是指在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一切现场管理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式企业将5S活动的开展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进而推进其他各种先进的现场管理方法和品质控制手法,如:TQC、TPM等。
2.5S的含义
5S是指在生产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洁(SEISO)、清扫(SEIKETSU)、修养(SHITSHKE)五个单词的简称,又被称为“五常法则”。
3、5S的内容
(1)整理。整理就是腰与不要的东西彻底分开,它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要的东西摆在指定位置挂牌明示,实行目视管理,不要的东西则坚决处理掉。
(2)整顿。整顿就是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是研究提高效率方面的科学。整顿的关键是敝到定位、定品、定量,除必需物品放在能够立即取到的位置外,—切乱堆乱放、暂时不需放置而又无特别说明的东西,均应受到现场管理的责任追究。
(3)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设备、材料、工模夹量具等的灰尘、污垢、碎屑、泥砂等脏东西清扫抹拭干净,设备异常时马匕维修,使之恢复正常。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
二、5S管理应用实践
笔者在某啤酒企业实习期间,实地参与了该企业5S管理的导入实施。下面以该企业为例,谈一下5S在企业中的实施方法、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
1、实施方法
(1)成立活动组织
为了便于开展活动,该企业专门成立了5S活动推行小组,定期进行5S活动,并根据考核表评价5S活动结果,小组成员可对该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小组讨论后付诸实施。
(2)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物品
根据未来10天内的物资需求状况划分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参照企管部下达的月度、日度生产计划和耗损计划,以及前一期的生产状况预测当月可能所需的原材料、备品备件、零部件等物品用量。
(3)标识物品和场所,并确定放置场所和方法
对所有物品按照使用途径进行分类存放,确定存放位置并标明存放物品的名称及数量。
(4)按照计划定期清扫工作环境并制定规章制度
按照计划定期清扫工作环境,包括机器、工具、地面、墙壁、储物箱等,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干净、卫生。为了保持清扫的成果,专门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包括进入车间时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换鞋等,由5S活动小组进行检查和监督,确所听有员工遵守规章制度。
2.5S的实施效果
(1)提高了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啤酒行业由于自身特点,其员工的整体素质较低,另外由于啤酒行业自动化程度低,流水线生产,工作喷量与产品贯量没有必然的对应联系,责任不清,因而许多员工养成了工作随意性较大的不良习惯。“5S”管理括动的最终是以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籍活动来改变人的思考和行为品质,使每个员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营造一个“对”、“错”一目了然的环境氛围,使每个人都能够规范自我的行为,久而久之,实实在在地提升人的品质,从而改变企业的管理水准。
(2)减少浪费
1)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运用了“5S”管理方法之后,区分出必要和不必要的东西,并将必要的东西进行标示,在需要时一眼就能看到并及时拿到使用。
2)节省消耗品、用具及原材料。在“整理”活动中,对于需要的东西,我们要保存,同时还必须进行调查,主要是调查其使用的频度,以此来决定日常使用量,在分析得出结果后,就可以根据结果决定一些消耗品、用具及原材料的购买量,从而避免无谓的浪费。
(3)安全有保障
在推行“5S”的场所舒适亮丽,流程明畅,可减少意外发生。在啤酒企业里,水的用量是比较大的,而时常有的管路或阀门出现泄露,非常容易造成长流水的现象发生,地面必然湿滑,易发生安全事故。推行“5S”后,设备出现问题后会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杜绝跑冒滴漏的发生,泄露出来的水也会被员工很自觉的进行清理,消除了这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3、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高层管理者的不支持。许多中小企业的决策者或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步养成了家长式作风,很难接受新的管理方法的变革,高层人员如果不接受这种变革,那么“5S”活动就根本无法推行。
2)基层的抵制。在推行“5S”时,尤其是前“3S”整理、整顿、清扫,这些活动都是要增加工作量才能完成的,而且刚开始还体现不出“5S”与产品的品质、安全、工作效率等相互关系,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会使基层工作人员产生抵触情绪。
3)干劲不足,无计划,形式上模仿。许多企业虽然认识到它的作用,但推行过程中却急于求成,不从基础做起,而是形式上进行模仿,最终只停留在“5S”的表面,而其更深入的作用体现不出来,从而导致在推行过程中无目标、无计划,进而失去干劲,疲于应付,偏离了“5S”活动的意义。
(2)措施
1)高层主管要给予支持。在推动之初,高层主管要公开表态,显示出必须推动“5S”的决心,并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改善的基本费用。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最初的推动必须建立在理解与支持的基础上,所以宣传、动员工作是“5S”工作的开端,可以让员工理解实际参与“5S”的真正意义,了解其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参与感和投入感,让员工感觉到“5S”活动的存在性和必然性。
3)要确定正确的目标。推行“5S”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必须建立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结合本企业的“5S”基础,切合实际循序渐进,定期、定量,逐步提高和完善。
实践证明,推行“5S”管理,可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简单化,可视化、高效化,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