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成本的综合控制浅析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8349 次点击
摘要:设备管理的成本支出应从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综合考虑,对购置价格、安装费用、维护费用、设备故障损失、维修费用及残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关键词:设备管理;成本;控制
在当今钢结构制造产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输变电铁塔(钢管杆)等电力设备的制造竞争尤为激烈。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应取得两个成果:一是设备的技术状态最佳,二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费用最经济。在现代管理理念中,成本不仅指直接的生产费用,也包括诸如质量成本、设备成本等管理成本。
设备成本构成:设备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规划下,保证设备管理各环节的低费用,力求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设备管理成本主要包括购置费用(直接影响折旧费)、维修与设备管理人工成本、维修材料费(主要是备件)、外修费、停工损失等。设备管理成本的控制不是被动的控制,应将更多的设备成本从不可控制成本变为可控制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对设备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有效、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的综合管理是现代设备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在经历了以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为基础的传统设备管理阶段后,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观念,成为设备维修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时下,先进的企业都在运用TPM管理模式-全员设备维修制度,其包括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两层含义,要求设备的综合效率最好,要求以寿命周期为对象进行全过程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过程包括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维修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作,但却是企业设备成本最明显的部分。从整体的观点出发,要降低维修成本,必须同其它环节的工作相配合,抓好全部各环节的管理。进行全过程管理,可以克服和防止两个脱节:一是设备的前半生(生产和安装)和后半生(使用和维修)的管理脱节,加强与设备制造单位和使用部门的横向联系;二是克服后半生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脱节,加强内部各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共同管好设备。
同时,可以运用设备综合效率分析法,运用年费法,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定量测算,以达到求得设备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不能只求节省设备购置费用,而不管使用费用是否经济和对企业的贡献是否最大;不能只求节省使用费用,而不计购置费用高低。
钢结构企业的设备成本控制应从设备综合管理的角度,探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控制方法,克服单纯地依靠各个管理环节单独控制的观念,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设备的使用方针是爱护使用,不仅要对设备多加爱护,更重要的是还要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运动形态有两种: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设备的综合成本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重视对设备可维修性的考察
设备的可维修性是降低维修费用、减少停工损失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瓶颈环节的设备,其可维修性更为重要。因此,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在购置设备时要注重对其可维修性的考察。
1.2做好设备投资预测
设备不仅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且对产品的品种也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当今钢结构企业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设备作为科技的直接载体,其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如采用型材(钢板、角钢、等径管、方管等)套料工艺时最好有套料软件相配合;火焰切割机在进行多头切割或异形切割最好有自动调高装置和FASTCAM软件相配合。总之,在对技术和市场把握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力争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结构升级化和合理化。
1.3用价值工程指导设备购置
运用价值工程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益,是现代设备购置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设备综合成本的有效办法。价值工程就是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最好的功能效益,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购置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因此,在设备购置时,要对设备的购置费用、品质、性能、可维修性、使用维修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其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求得最佳的价值。例如,在选购角钢自动生产线时,在各种品牌的权衡中,是选择“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还是“天水锻压机床”,或是新出来的“阳光科技”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价值工程进行综合的分析,作为领导们决策的依据。
1.4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和故障规律
设备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要在初期磨损阶段爱护使用,在正常磨损阶段精心维护使用,在剧烈磨损阶段前及时修理。相应地,设备的故障变化规律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故障期精心安装、认真调试、强化试运转、严格验收;在偶发故障期和加强维护保养;在进入磨损老化故障期前及时进行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重视经济和技术劣化。在钢结构企业的新形势下,必须重视对经济、技术劣化的应对,其基本做法就是提高设备的生产运转效率,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在技术劣化之前及时进行更新工作。
1.5维修经济性的考察
维修保障性越高,设备停工损失和劣化损失就越小,但费用也越多,钢结构企业尤其是做输变电线路铁塔(钢管杆)具有特殊性质的电力行业,停工损失是巨大的,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损失,还有间接的由于不能按期交货而产生的对企业信誉的影响。
1.6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预防维修制度是现代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的维修制度,在此维修制度下,又可以分为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维修方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费用。首先,可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如对状态易于监测的故障实施预知维修,对维修方便、故障有规律的实施定期维修等。其次,可根据经济性的不同选择维修方式,将事后维修费、预防维修费、状态监测费、停机损失费等进行比较,选择费用最小的修理方式。再次,按设备不同的劣化形态选择维修方式,预知维修是较好的维修方式。
1.7TPM-设备的全员生产维护
设备分级分口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不能仅靠设备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将与设备相关的全体人员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通过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使设备管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这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最有效办法。具体做法是:从横的序列上,要充分调动各环节职能部门,特别是车间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正确处理由于分工不同所形成的要求和利益矛盾;从纵的序列上,要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他们充分信任,可以有效地解决设备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实践证明,企业形成良好的横向纵向序列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设备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1.8正确处理维修费用和维修效果的关系
单纯地降低维修费用而不考虑维修效果是不可取的。钢结构企业数控设备多,用的进口备件多,价格高,如PP103板线的一根滚珠丝杠就需要将近1万元,为韩国进口;而国产备件往往是质量较低,如何求得两者的综合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对于关键部件,必要时一定要使用进口件以提高维修效果;对于一些国内可以通过质量控制达到质量要求的部件,可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主研发控制质量,也可以配合国内的相关厂商进行操作。
1.9实行设备信息管理
要注重全过程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进行研究和解决。设备采购过程中也要注重从使用、维修部门获取信息支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另外,还应注重厂家信息情报的收集,为设备采购、维修和改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10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设备的综合效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对重点设备进行重点管理。其主要评定要素:故障的影响,有无替代设备、开动状况、修理难度、对质量的影响、原值等。通过对以上要素进行综合评分,一般地讲,重点的A类设备占10%(如角钢自动生产线、角钢自动钻孔生产线、平面钻、1200T/8M+500T/4M双机联动折弯机等),一般的B类占75%(如行车、剪板机、车床、冲床等),次要的C类占15%(如磨光机、滚轮架等)左右。
2效果评价和组织措施的落实
(1)设备管理的效果评价,使用经济技术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①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的台数与设备总台数的比率。
②设备故障率:故障停机时间与生产运转时间的比率。
③单位产品维修费用:维修费用与产品总产量的比率。
④维修费用率:维修费用与总生产费用的比率。
(2)设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须通过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给予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要将设备管理放在企业的战略的中心环节,做好设备管理的战略规划。
②要提高设备管理的层次,建立设备管理责任制和完善的考核体系。
③建立全厂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完善考核机制。
④将全过程管理理念运用于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维修、使用引入到设备定购和设备使用的全过程。
⑤建立以全过程管理,寿命周期管理,预防维修制度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使设备管理部门从日常维修转变到状态监测上来。
⑥主动利用自身的科技力量。
经过近几年的设备管理实践,运用上述观念和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以预防维修制度为核心的维修管理方式,我们设备的完好状态基本达到100%,故障率较低,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进行。同时,维修费用逐年下降,我们自主制作的一些备件产品如埋弧自动焊的导电嘴、卷板机的复合套等,节省了大量的维修开支,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
3结论
设备成本的控制不是简单地限制各种支出,而是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主动地降低总成本,而不以单项成本为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设备管理的主动权,掌握设备成本控制的主动权。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