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 特种设备管理模式探索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048 次点击
孙新文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化工事业部)
摘要:在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全过程中,特种设备的管理策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中国石化尝试采用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思路,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强化特种设备的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特种设备;管理策略:风险评估;存在问题及建议
1前言
特种设备是石化企业的关键生产设备,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点,其特点是量大面广,工况复杂,管理难度大。近年来,随着石化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特种设备的数量还在迅速增加。正是由于特种设备有其特殊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逐步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并相继出台或更新了相关的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加强并规范了监管工作。新的特种设备检验规程较旧版本有很大程度的修改和完善,对石化装置延长运行周期提供了较好的法规平台,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工作的加强,目前大部分石化装置都具备更长周期运行的条件,现行法规仍存在一些不适应这种新形势需要的问题。
石化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今天,石化产业已经跨越了粗放发展的阶段,降本增效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何保证生产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已经成为世界跨国石油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目前,国外石化装置的运行周期已从过去的2—3年普遍延长到4—6年。在我国,中国石处的生产装置如年代初期一般是“一年一修”,现已逐步发展到“两年一修”、“三年一修”,甚至更长时间。茂名乙烯装置连续运行了79个月,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同类装置运行的最好水平。
从总体上讲,我们目前设备管理许多方面还是传统经验型和规定型的,我们生产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水平与世界跨国石油公司相比仍手较大差距。一方面我们对装置长周期运行的支撑技术研究不够,对国外新的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外部相关法规环境的由进滞后于我们开展的装置长周期运行工作。近几年来,我们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企业的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都相应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对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同时探索过程中也遭遇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引起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有关机构、专家的高度重视。
2在装置长周期运行过程中尝试采用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思路,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强化特种设备的管理
2.1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管理体系
2.1.1完善特种设备专业技术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石化重视设备管理由组织建设,通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各企业基上已形成了适合自身管理要求、比较完善的设名管理体系,主要是公司一厂(部)一车间三级体系和扁平化的二级设备管理体系,人员配备基本到位,各项管理职责清晰,人员技术素质较高,拥有一批“责任心强、技术过硬、能吃苦而劳、具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精神”的设备管理队伍。随着改革的深入,各企业不断完善和优化特种设备专业管理体系,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岗位工作标准、规章制度、技术检修规程、操作规程等;另一方面,在专业技术管理上,加强日常管理,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标准,各专业管理人员坚持定期深入现场对照标准检查特种设备,做到“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真正将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各企业都建立了健全的锅炉、压力容器、工业管道及安全附件技术档案。大部分企业每年、每季、每月甚至每周都组织安排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消除隐患,对出现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2.1.2抓好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培训
中国石化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总体需要,把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促进装置长周期运行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定位,全员、全方位、持续地狠抓培训工作,特别是有计划、分阶段抓好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取证工作,稳步提高员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和能力,保证了各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1.3强化反事故培训,提局应忌处理能力
中国石化各企业在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中强化事故预案与事故案例相结合、事故控制与事故处理相结合、预案学习与反事故演练相结合在结合和对比中不断完善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方面抓好事故预案编写和学习,对国内外同类装置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对比,逐步提高操作人员迅速控制和处理事故、避免停车和尽快恢复生产的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事故预案,狠抓现场事故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实战能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培训,一线员工反事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2加强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管理
2.2.1做好清理和普查工作
由于生产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特种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截止到2004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石化在用压力容器的总数已达27273台;GCl、GC2、GC3类压力管道6898km。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及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中国石化各企业都开展了锅炉、压力容器、工业管道清理普查登记工作,摸清了本单位锅炉压力容器、工业管道的使用情况及数量,掌握了安全状况,对停用的容器办理了停用手续,对修理、改造、变更的容器进行了登记备案。
2.2.2运用先进技术开展特种设备检验工作
由于生产装置连续运行和少数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检验周期确定不合理造成部分特种设备超检,针对这些情况,中国石化积极研究解决办法:一是制订了特种设备使用监护和事故防范措施,对超检特种设备加大监管力度;二是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质检部门申请办理超检设备的延检手续,做好备案工作;三是抓住一切临时停修机会,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特种设备的检验;四是运用先进在线检测技术,对超检设备进行在线检验。由于措施到位,方法得当,近几年来中国石化没有发生恶性事故,保证了石化装置的安全运行。
2.2.3加强安全附件瞥理
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是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的重要安全保护设施。加强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的管理,确保其性能可靠,对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产装置实行长周期运行,这给安全阀的定期校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安全阀作为承压设备的一道重要安全防线,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石化装置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无论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还是企业自身都对安全阀的管理非常重视,安全阀的校验问题始终是石化企业每年设备和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我国,过去按照法规要求,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检验一次,但在国外,据了解政府一般不对安全阀的校验周期作硬性规定。为了加强安全阀的管理,做好安全阀的检验工作,结合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的情况,中国石化各企业主要做好了以下的工作:一是开展了安全阀的普查工作,摸清了安全阀的使用状况;二是在根部加装了截止阀或并联安全阀;三是对于不能拆下校验的少数重要的安全阀进行在线校验工作;四是利用停车消缺的机会尽可能安排安全阀的检验。
2.2.4加强特种设备的状态监测
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几年来,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按期完成定检任务,有的企业通过定检及时发现和消除了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保证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装置实行长周期运行,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只要精心组织和安排,完全可以做好未检设备的评估、维护和监测工作。如压力管线定点定期加大测厚频率和密度,特别是易冲刷、易腐蚀部位,编制定点定期测厚计划,暂不具备处理条件的列入定期监控计划,采取动态管理,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2.3开展设备风险评估(RBI)和运行评价,运用在线设备处理技术,科学延长装置运行周期
2.3。1做好装置风险评估(RBI)试点工作
RBI是在追求系统安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理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检验策略的方法,其实质就是对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进行分析与排序,发现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确保本质安全,同时减少运行费用。RBI是通过综合分析设备的设计参数、制造水平、工况条件、腐蚀状况、历次检验结果及管理水平等因素,运用已知的失效分析技术并借助相关数据库及软件,从发生失效的可能性和失效导致的最严重后果两方面去对设备进行综合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一个与具体设备风险水平相适应的检验计划,对设备的检验、检测作出科学的安排。
中国石化正按照“采用重点试点、有序铺开、全面普及的方式推行RBI”。全面了解和掌握设备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设备管理水平,促进政府相关法规制定和实施部门的认同是非常必要的。目前,茂名乙烯裂解和加氢裂化装置、天津分公司化工厂Px装置、齐鲁分公司炼油装置、扬子石化股份公司加氢裂化装置、中原石化乙烯装置、九江分公司化肥装置先后进行了试点工作。RBI试点工作的开展是为企业生产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服务,为今后全面推行设备风险评估技术积累经验。
2.3.2开展经常性的运行状况评价
石化企业多年来形成的设备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经验、传统仍然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发挥作用,并收到成效,如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同行业专家的探讨诊断等。为进一步保证各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各企业开展了对主要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现状的评估工作,根据各装置生产的实际情况发动各部门及车间采取对关键设备、存在问题设备、隐患设备或者是逐台设备的方式进行装置设备安全运行评估。如从2002年12月至2005年9月,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先后组织了6次国内乙烯同行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到茂名,分专业对茂名乙烯装置的运行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和充分讨论。专家组评价:乙烯装置的运行现状良好,仍具备安、稳、长运行的潜力。这种做法为茂名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可靠依据。
2.3.3运用在线处理技术,延长装置运行周期
从各企业长周期运行经验表明,通过技术攻关和论证,在运行装置的设备处理上采用先进的在线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维护装置的长周期运行。部分企业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攻关,采取带压接管、在线封堵、在线设备更换等有效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装置结焦堵塞、阀门泄漏、换热器泄漏等问题,解决了困扰装置安全生产的难题。
3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过程中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体会
3.1延长装置运行周期是石化企业降本增效、生存发展有效的途径
强化设备管理水平、提升设备能力,是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前提条件。中国石化把装置长周期运行作为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延长装置安全运行周期,尤其是延长各乙烯装置,中国石化已经从装置长周期运行中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茂名乙烯装置为例:茂名乙烯全厂大修一次要花费修理费1.8亿元,开停车物料损失0.24亿元,减少一个月有效生产时间损失1.18亿元,也就是说“四年一修”较之“两年一修”可增效3.22亿元。如果下游装置不动,仅对乙烯装置进行大修,损失也接近2亿元。生产周期的延长使茂名乙烯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茂名乙烯2000年实现扭亏为盈,至2003年已连续四年盈利,2004年实现利润18.25亿元,茂名乙烯根据装置实际运行情况做好效益测算,积极挖潜降本,盈利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3.2通过科学管理可实现乙烯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根据所罗门对全球乙烯装置进行的绩效分析结果,全球乙烯装置平均运行周期为54个月,先进水平甚至达到了8年以上,而中国石化在2002年以前乙烯装置的最长运行周期仅为34个月。经过几年的努力和装置的扩容改造,各乙烯装置的运行水平已逐步提高,并自觉地对照国际水平找差距,加强软硬件管理,实现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一是加强生产装置的技术和设备管理,达到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硬件条件。二是企业各部门或企业间相互配合、支持,克服装置运行中的重重困难,运用先进技术突破影响长周期运行的“瓶颈”,落实措施,挖掘装置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企业的人才优势,具备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的软件条件。
3.3RBI技术为装置长周期运行和系统检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RBI技术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软件和方法,而是一套集现场管理、传统经验、现代科技理论、计算机技术及在用设备的检查和监测技术于一身的设备管理方法,需要生产、设备管理、检验及监督等多部门的配合;同时也是设备管理方式、方法及理念的转变,可以有效总结管理经验,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并不断检查调整,达到持续改进和发展的目的。正是由于该技术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我们选定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装置进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开展。从部分装置完成情况来看,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装置的持续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装置试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积累了好的经验,同时培养了设备管理人员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好作风,为在石化系统内的全面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我们了解,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石化企业在近几年来都在使用RBI技术对在用设备进行管理,根据他们的经验及一些企业应用的实际,开展RBI技术后,可以节约设备管理和维护检验费用15%—40%,同时在必要时延长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周期,提高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我国现行的检验规程要求在用特种设备每隔一定的周期必须进行检验,这是正确的,也与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国外的法规为开展RBI工作留有接口,如法国等国家政府法令允许在RBI工作基础上,优化检验项目,适当调整检验周期,很好地将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失效风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检验的频率与受检设备风险相对称。这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停机维护或延长了维修周期,使得工厂的生产、设备在风险管理下可控制、可预见地运行。由于有了“有的放矢”的检验计划,从而保证了工厂安全、可靠的运行及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4目前特种设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我们的一些建议
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在长周期运行中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虽然有点心得,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们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部分地区的石化企业开展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工作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锅炉、压力容器、工业管道超检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石化生产装置的运行特点决定了长周期运行必然会影响到一些锅炉、压力容器、工业管道检验计划的落实,一些到期的应检设备无法停下来进行检验;二是少数检验机构观念保守、检验周期确定不合理。我们碰到的这一问题是欧美发达国家20年前也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欧美等国家已得到很好的解决。希望我们国家的有关法规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更合理的修改。
(2)由于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带来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现在石化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已具备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的软硬件条件。
因此我们将继续开展好装置长周期运行评价,持续做好RBI工作,做好设备在线检测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消除各种隐患,进一步延长装置安全运行周期和装置运行水平。我们希望我们的这些做法能逐步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认可和在法规上的支持,为石化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3)针对安全阀的校验问题,在国家质杨总局特种设备局的支持下,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技术工作的基础上,新的检验规程已做了实质性的调整,如2003年6月颁布执行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U下简称《管规》)中规定安全阀的检验周期是“乡全阀一般每年至少校验一次,但最长不超过5年”;2004年6月颁布的《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却则》中规定安全阀的校验周期是“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校验一次,但最长不超过5年”。这些颊定基本解决了安全阀校验周期和石化装置长括期运行之间的矛盾,但仍然存在延长校验周期的条件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建议政府管理部门根据装置运行的实际状况,按安全阀的使用环境、工艺状况、重要性及安全阀的质量等进行分类和管理,使延长安全阀检验周期的规定落到实处。
(4)去年,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委托合历通用机械研究所对石化系统内的工业管道进行了一次普查调研,主要是了解各企业对新《管规》的执行情况和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陷容限过严,检验的结果可能把大部分安全运行了10-20年的压力管道判定为不安全,与过去有关标准的不连贯和不配套将使部分企业的大部分管道需要整改。例如GCl管道要求外壁错边量小于20%,实际上管道材料标准中外径正公差及负公差相差达17%,致使现场的许多压力管道外壁错边超过标准,按此标准对管道评级很难达到1—2级的安全等级。二是有些可操作性差,例如《管规》的全面检验要求将管线介质吹扫干净,必须“进行置换、中和消毒、清洗”,而目前石化行业中大部分情况退料也很少,除非输送不同于上一次的介质或要检修动火,一般不进行退料和吹扫。《管规》作为强制性法规全面实施后,有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差将对石化企业装置的长周期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压力管道的范围确定,从石化行业的角度看也有待商榷。例如石化行业大量使用的伴热管道,压力从0.1MPa至1.6MPa,管径从25~100mm,大部分主物料管道上有2—3根伴热管道,延绵数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按《管规》要求列入压力管道监督管理范围,工作量实在太大,冲淡了压力管道管理的重点,浪费了企业有限资金,分散了企业管理精力,而且实际管理效果并不好。四是新法规颁布实施后,在许多方面与原设计、制造、安装标准存在着如何衔接的问题。这些问题建议在以后法规版本修订时予以考虑,以便企业能够抓住管理的重点。
5结束语
在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中要搞好特种设备的管理,不仅需要广大干部职工在长期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企业、本行业特点的新路子,而且要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在法规上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