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造宝钢连铸设备管理要点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5076 次点击
刘忒正
本文是当时上海宝钢建设中一个方面的实践总结。宝钢建设是按照日本新日铁的模式。很多成套设备也是日本制造的,日方作为制造的大包,也把一些部分转包给中国工厂制造。所以属于二包的中方必须执行日方的管理规范及要求,当然中方也从中学到日方的制造技术与制造管理。现在我们的工厂管理非常先进了,但本文对工厂管理特别是合作制造管理也有一点借鉴意义。
制造宝钢连铸设备的管理要点
一、一九八七年我厂与日本合作制造了宝钢大板坯连铸机的一些设备。对该项任务采取合作制造的特定方式进行管理,即根据任务的需要增添一系列规定和做法,积极主动地在我厂现行管理机制中运行。实践结果,管理促使了任务的圆满完成,而管理本身也从中趋于完善。我们把这套管理的要点归纳出来,供进一步总结或管理类似任务时的参考。
二、合作制造对产品有明确而严格的质量要求,交货期又必须保证,与此有关的手续和资料必须合格、齐全。这三点关系到合作制造的成败,影响国际信誉,是管理工作的基本点。这三点具体体现在合同、管理规格书和产品标准里,管理者首先要充分、准确地加以熟悉。还应宣扬五个观念,即整体观念、时间观念、务实观念、规范观念和书面(以数据为证、以书面材料为准)观念。
三、对待合作制造,厂有领导小组,并确定项目管理员和各项负责人,有些工作虽由一个集体承担的也应指定一个负责的,把责任落实到某个人。项目管理员负责合同管理,担当内外联络和资料归口,并按总体计划掌握综合进度及各分项的工作动态,及时督促。除项目管理员外,至少下列三个人是“从头跟到底”的:主体设计员、生产调度员和质量管理员,他们应熟悉图纸、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及管理规范。上述四个人各有其责,而合在一起负责处理现场问题。各业务部门特别是生产车间也有专人负责,密切配合。
四、制定“产品质量保证计划书”,它有全面质量管理性质,但不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罗列,是针对具体任务提出可靠保证计划。保证书包括保证体系及其职责范围划分,还包括重大措施及应急办法。
五、管理从编制“总体计划”着手。计划开始时编得“粗”些,起个“纲”的作用。编制以时间为顺序,从合同生效之日开始到产品发运出厂之日为止,两头卡死。以技术准备、生产准备、毛坯生产、机加工、装配试车、包装发运等阶段作为主线,以其它同步的工作为平行于主线的辅线。把合同和规格书中逐个要求的日期为定点,这样建筑起框架,再把所有工作套进去。由此分解出的各专项任务,由各专项负责人制定计划。或把各专项计划纳入总计划中。总体计划逐步细化,并按实际执行状况加以调整;而且编制时尽量把工作往前安排,各方面注意留有余地,避免前松后紧。
六、资料管理。外来资料(包括各种信息)由项目管理员归口,登记后少数留存多数中转。业务资料交业务部门,需分发的由业务部门复制分发。要求报出的资料由各有关部门编制后交项目管理员归口处理。厂内周转的资料不一定归口。任务完毕后,需要厂档案室存档的资料,由各方整理后送交,外来资料或外报资料的内容和格式均有规定,有规范要求和时间要求。
七、技术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施工图设计和工艺编制。设计部门必须提供配套的全部设计文件,除完成图纸,并分别列出外购零部件、外委加工件的清单,包括日方提供的零部件(JJP)和材料(JJM),还要提出主要技术要求、整机技术标准以及专项性技术规范。同时提供辅助设计,如包装设计。工艺部门也必须提供全套性的工艺规程,如应包括装配工艺、涂装工艺以及工艺性的质量检验要点等。
八、生产准备。按技术准备所提供的资料,由相应部门编制生产计划、进行物资准备以至生产手段和劳动力的准备,还要准备产品检验事宜。产品投料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但有些工作在签订合同时就开始考虑,并非短短的生产准备阶段所能做得到的。
九、生产计划在编制时,安排一个粗线条的全程计划,再按月编作业计划。各生产阶段尽量分隔开,如坯料生产(锻件、铸件、结构件)和机加工分隔开,确需交错进行的,规定严格的时间限定和质量要求。
十、对各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月度生产计划应每月检查汇总,及时上报,并根据实施结果调整下步计划。
十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上下或相互间的“交底”,如产品介绍、设计交底、工艺交底、质量交底、生产交底。也有诸如对待该项任务的方针政策的交底,这样除技术业务,还起到统一认识和统一步调的作用。
十二、按合同接待到厂指导工作的日本专家,安排好食宿,为他们执行任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信息。发挥他们的作用,有些事可以通过他们向日本方联络。他们一般作技术指导,侧重注意质量和进度。对他们的工作排逐日计划,每日工作记录由我方签证,走时给予鉴定。
十三、“JJP、JJM”的管理包括收货、商检、保管和使用方面的管理。日本方面发货后有通知,到中国港口后有提货信息,由我方提货,到厂后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商检。商检由供运处组织,有保管人员参加,有设计人员和质检人员参加,要请商检局来人。开箱前检查包装状况,开箱后按装箱单点货,核对数量、规格,检查物品外表,由质检人员负责记录并收集随箱资料。商检中发现的问题立刻联络处理。若有日方人员在场,检查工作就简单多了(我厂无日方人员在场,故记录较全,对有异议的还摄有彩照)。由于这些物品数量并无富裕,在保管和使用中要特别注意。
十四、同样,对所有入厂材料、标准件、配套件或外委件都要履行入厂检查,按情况采取查验合格证、抽检或全检等方式。由供运处通知,质检人员到库检查,重要的作检查记录及收集合格证,有些资料规定是要转给最终用户的。对外委件尽量到外委厂监督质量。
十五、各车间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采取许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中重要件或关键工步的定机专人的承包办法(尚不是经济责任承包制)特别见效。
十六、产品质量检验包括理化检验、工序检查和整机检验等,一般说来都应编入工艺规程中,以检验报告或检查记录的方式提供结果。产品质量按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按工艺规程包括检查要领书检查,按标准进行判定。采取工序检查与阶段综合检查相结合,以综合检查记录为存档记录。阶段划分成:入厂检查、坯料检查、加工检查、装配试运转检查、包装发运检查。检查要事先做的工作有:准备检测器具,配合计量室做好现场检测仪表的校验;研究高难度检测方法,制定检查要领书;确定主要件的质量控制点;编制记录及质量凭证的表格;重要成批件的首检或搞首件实物样品。
十七、质量管理上重视在国内产品制造时不很讲究而在合作制造时处于突出地位的问题,如表面外观质量、产品保护、涂装及包装等。像铸件的、结构件的非加工面的表面质量也要按标准严格控制,用工艺和操作来保证,有的可用手工打磨来达到。讲究几何形状和认真配管配线是外观质量的重要方面。产品保护讲的是妥善保管和制造过程中产品放置、吊卸、转移时的保护。合作产品在坯料生产阶段就涂上底漆,加工后涂油防锈。教育职工尊重自己的和别人的劳动,做到爱护产品,保持产品清洁。合作产品特别讲究涂装质量,其中油漆的质量检查就包括底面处理、漆膜厚度、漆表外观及色相等的检查。底面处理是关键,要喷丸,规定喷丸后四个小时内把底漆涂上,涂漆时禁止打腻子。油漆一般涂三遍,一层底漆两层面漆,膜厚要适当,每次都要测量膜厚。
十八、把装配和试运转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装配时可以选配和调整。一些质量数据只能在装配过程中测定的,就要求质量人员现场跟踪检测。装配后进行的试运转,像“实战”那样,正规安装,所有附件不能不装;按规范运转,进行检测,发现问题随即处理。
十九、请日方和最终用户等有关方面参加“出厂前联合检查”,其内容就是整机试运转的重复,检查基准是早经各方确认的“出厂前检查标准”。检查时间在检查前的180天商定,在100天前确定并于40天前发出通知。检查由厂方组织,各方人员到达后共同拟定检查日程,厂方提供产品总图、说明书及有关质量资料。进行整机试运转,联合检查整机外观、检查运转动作及测定质量技术数据。检查后若评定为合格,则由厂方和日本代表共同签置合格证。
二十、包装发运。联合检查合格后,尚要处理联检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同时对设备进行解体,涂最后一遍油漆,按规范包装装箱,系“标签”,填写装箱单。包装箱外表的文字和标志有统一格式。上述包装箱的数量、每箱的体积、重量、外形以及所装物品、价格等都在75天前通知了对方。产品随箱资料有产品总图、说明书、成品检验记录、必要的竣工图、合格证以及装箱单等。
二十一、后期工作。产品发运后的工作有财务结算,现场开箱检查及现场服务。财务用发票、铁路发运(提)单及设备制造资料(合格证、装箱单等)进行结算费用,留下5%
要在一年后结账。产品到现场后,由用户保管,并于到货后的二至三个月内组织开箱检查,双方进行点货交接。设备安装过程及投产试车期间,厂方派人常驻现场,处理问题。
二十二、由上述可见,合作制造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计划性强,有些计划一经双方确认,就相当于指令,必须如期执行;二是重视准备工作,准备工作还包括研究而提出“预见”,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所有准备工作的超前性强;三是加强过程监督,尤其是质量监督,既监督产品质量也监督工作质量,监督中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