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931 次点击
【内容摘要】:安全是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通过工作经验实践,发现单靠监督与被监督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可能达到目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现代社会中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应用预控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管理;弊端;科学;管理方式;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是影响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以往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如何运用预控技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预控技术的必要性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实施预控技术就是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落到实处,把可能发生事故的人、物、事、时等诸多因素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把静态的、被动的、滞后的安全管理变为动态的、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管理,变事故的事后处理为事先把关,使安全工作成为企业内激的和自发的行为。
三、预控技术的内涵及应用
(一)预控技术的涵义
预控技术从广义上说,是针对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预先作出充分地了解与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有效的控制的整个过程中所应用的相关技术。安全预控技术,即指对于系统运转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危险进行预控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
(二)安全预控技术的原则
安全预控原则有:闭环控制原则:要求安全管理要讲求目的性和效果性,要有评价;分层控制原则:安全的管理和技术的实现的设计要讲阶梯性和协调性;分级控制原则:管理和控制要有主次,要讲求单项解决的原则;动态控制性原则:无论技术上或管理上要有自组织、自适应的功能;等同原则:无论是从人的角还是物的角度必须是控制因素的功能大于和高于被控制因素的功能;反馈原则:对于计划或系统的输入要有自检、评价、修正的功能。
(三)预控技术的对象
从安全生产环节来看,人、物是二大核心因素,预控技术的应用也即是针对人和物两个方面而展开。
(四)预控技术的应用步骤
1.危险源的查找及确认
从人的角度说,危险源包括: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对安全管理的认识程度,人员本身的生理及心理素质,安全技能的高低等等.
从物的角度说,主要分为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设备(设施)本身的各项技术参数,作业对象的理化特性对安全的影响,作业流程的设计等等.
2.危险源的具体分析
危险源是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备隐患所在点和人的失误潜伏点等,开展危险源分析、根据设备状况和每项工作的内容、方法、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分析、查找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危险点即不安全因素,针对查找及已经确认的危险源可能造成危险的原因、发生概率以及危险性质、危害大小作出认定。
3.采取的相应预控措施
针对不同的危险源,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研究控制和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危险源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因素,许多事故的发生一般与对存在的危险源没有分析和发现;或者虽然发现但对其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或者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相关,因此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预控措施,采取的相应预控措施以保障安全生产
四.应用预控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弊端
1.宣传教育不到位.
现在公司的安全教育走过场的较多,普通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造成员工的意识当中根本没有安全的概念,无法在生产中产生有效的安全行为
2.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
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故我,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产生下一次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3.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4.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难以落实。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应用预控技术解决了传统安全管理上不足
预控技术在人的方面要求"以人为本",将人做为管理的重点,人始终贯穿于管理当中。在物的方面要求不断革新技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安全管理,克服传统安全管理中"被动安全"而转变为"安全动力";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
五.如何应用预控技术
应用预控技术,首先是组织落实,明确分工,明晰责任,使生产系统每一个环节的人员都能够明确安全预控技术的实施程序以及自身的职责。
其次把预控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进行危险源分析、预控工作首先要分析、预测危险点,就是要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及所管辖的设备和即将开始工作的危险点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测,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防范措施,保证设备和工作全过程的安全。对各单位查找出的危险点,控制、防范措施要进行确认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其主要方法有三点控制法及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强化控制管理。采取现场和车间挂牌标示方法强化管理方法.行为抽样技术,安全行为抽样技术的目的是对人的行为失误进行研究和控制,主要是应用概率统计、正态分布、大数法则、随机原则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行为的抽样研究,从而达到控制人的失误或差错,最终避免人为事故发生的目的。组织落实.对查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落实措施要全面,执行要坚决要求达到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反馈和再修正,随着工作的展开,新的危险点会随之出现,因此,必须结合工作的进程随时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和再控制.
第三、加强培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岗前、岗中培训,确保每一个在岗职工,都能熟练掌握必需的安全生产技能与操作规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决克服带“病”上岗的现象,杜绝追求不安全的生产效益的急功近利行为,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安全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职工队伍变化的需要,通过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脱产轮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取证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与院校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全员、全过程培训,做到教育培训多样化、经常化、制度化,为实现长效安全提供队伍素质保证。
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推行科学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人是最根本的,需要重视人、激励人,就要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民主化。虽然一般的管理侧重点不同,但在管理中必须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应把方案拿出来,由企业法人组织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一线施工人员逐层进行讨论,做出反馈意见,必要时可以跨级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正确和实施的顺利。
a)强化激励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企业内部,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很注重,常常采取“感情投资”的方法,解决职工的住房、子女入托以及汽车问题。我们也可以在节日和员工的生日时致以祝贺,亲自送礼品等,要“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
(五)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还应当实行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加安全管理的新形式,如安全目标管理等。
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提高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如果一个企业建立起规范的安全制度,不论决策者层、管理者层还是一般职工,都在安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安全就会像一支看不见的手,凡是脱离安全生产的行为都会被这支手拉回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企业要通过建设优秀的管理制度,大力提倡安全生产处处以习惯性遵章为准绳,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以习惯性遵章为标准的安全生产氛围。
加强科技保障
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运用一切可能的科技手段如1.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安全性管理的动态化和经常化完全可以满足动态管理的要求,而且将安全预控工作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成为可能。
2.实行电视监控,对作业现场和危险源进行24小时监控能及时了解作业现场的各种情况,修正并排除各种事故隐患,对已发生事故可以作为第一手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及时整改.对加强动态的安全管理是一个有效手段。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