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157 次点击
陈景成
(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施工技术处太原030024)
摘要:施工设备是企业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进行设备投资,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抓好三个重要环节:一是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二是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三是不放松设备的后期管理。
关键词:施工设备:管理体系:投资效益
1做好设备前期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实现高效益的第一步。设备的资金投入必须根据施工任务和企业现有装备实力等诸多因素进行设备选择。首先,以购置新设备为主,在国产设备能满足施工需要时,尽可能购置国产设备。大型、特种设备应以购置进口设备为主。进口设备价值虽高,但技术性能先进、质量好,能保证施工需要,特别是高、难、尖工程;其次,适量购置部分二手旧设备,减少工程一次性投入,一项工程用完后尽可能就地处理,不宜长途转运;再次,进行部分设备的短期租赁或中、长期融资租赁。新购设备投资大,一定把好设备的购置关。要做到设备的购置适时合理,保证新购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作保证。第一,要加强经济技术论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在投资前,要进行总体规划,选择最佳方案,对系统和项目要进行论证。对价值30万元以上的设备购置,要提出选型依据,进行经济技术分析,论证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配套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要加强设备购置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设备购置要根据单位生产任务和设备实力,年初提出购置计划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做到统筹安排,有效地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品牌杂乱、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当施工任务变化需计划外进行购置时,要及时提出补充计划,杜绝先斩后奏的做法。第三,要明确设备购置审批权限,加强指导性。中、小型设备经上级审批后由工程处和基层单位组织购置,大型、进口设备购置必须在上级指导下进行选型、购置。要有效防止设备购置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购置现象,更好地集中资金选购名牌优质产品,充分发挥集团优势。
2加强设备使用管理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保证
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使用管理,如何管好用好并延长设备寿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设备管理要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契机,以贯彻设备管理条例为主线,以科学技术管理为中心,以ISO9002为标准,使设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
2.1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设备管理组织体系。完备的管理组织体系是使设备管理到位的有效保证,必须加强各级设备管理机构的建设。各级设备管理要有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并有单位领导进行分管。形成设备管理责任到人纵向到底,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横向到边的网络体系,使设备管理有可靠的组织保证,没有“空档”,不留“死角”。其次要规范设备管理运作体系。规范设备管理运作体系,就是要认真贯彻ISO9002标准,按照有关管理要素进行运作管理。
第三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使设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消化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制定、修改并完善各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并要严格执行,使设备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2.2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2.2.1现场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
要制订一套科学有效的现场设备管理标准,给设备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现场设备维修间、停车场或停车棚要按标准设置。作业道路、场地要平整,要有防洪、防火、防盗措施,设备操作规程齐全,各种标识要醒目。
2.2.2现场设备配置要科学合理
只有合理配置设备,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整体效益。根据工程任务量和工期进行现场设备配置,做到成龙配套,满足工程需要。要根据工程进度不断进行调配,适时组织设备的上场和下场,减少设备闲置,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实行设备有偿使用制度,有效避免设备盲目上场而闲置的现象。
2.2.3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行经济管理
实行定人、定机、挂牌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做到责任到人。要搞好单机核算,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签订承包合同,定任务、定产值、定材耗、定安全、定利润指标。单位要定期组织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检查,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
2.2.4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
要坚持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工作,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操作人员应坚持做好班前班后的检查保养和每周的车场日保养,做好设备的运转和维修保养记录,按规定使用燃油和润滑油。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排除,严禁带故障作业,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2.2.5突出重点,抓好大型、进口、特种设备的管理
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抓好大型、进口、特种设备的管理。这些设备价值高、技术性能先进、维修复杂,是企业的龙头设备,在施工生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设备无法替代。要制定《大型、进口、特种设备管理办法》,实行特殊政策,进行特殊管理。
500万元以上或多人操作的设备实行机长负责制,选择优秀技术干部担任机长。其它设备的操作司机须经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后竞争上岗,转干和评聘工人技师都要给予优先。认真填写设备技术档案,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
2.2.6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设备发生事故不但对设备本身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造成企业的更大损失。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工作,首先要控制人的行为,加强思想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其二要完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其三要加强事故易发点的检查控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2.7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机械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生产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人是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者。只有人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否则再先进的设备也无用武之地。因此,要建立高水平的设备管理队伍,使人和设备两个生产要素达到完美的结合。加强人员管理必须做到:一是要建立人才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单位领导支持把关,落实培训经费和参训人员,鼓励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保持技术队伍的相对稳定。二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工作,使之灵活多样化。如:以老带新在岗培训,请厂家派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培训,送职工到其他工厂或专业培训班进行培训以及内部组织的各种培训等,通过各种培训以达到提高技术素质的目的。三是专业技术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学习新技术,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多参加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2.2.8完善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促进设备管理
有效运用约束与激励机制,是提高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运用两个机制过程中,要注意其协调性、公平性、时效性、可行性。既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又要个人得到实惠。只要两个机制运用得合理,就一定能够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设备大检查是促进设备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使两个机制在检查中得到落实。设备检查要做到:年终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专业检查与群众性自查相结合。目前各施工企业施工点比较分散,设备管理跨度大,给设备检查造成很大困难。设备检查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考虑覆盖面,大型设备要重点检查,其它设备要有目标地进行抽查。检查前要大造声势,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检查中要真抓实干不走过场,通过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检查后要认真总结先进管理经验,评出设备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设备管理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罚款和通报批评,以达到促进设备管理的目的。
3抓住设备的后期管理搞好设备的更新改造
设备管理要善始善终,后期管理不能放松。对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要及时做好报废处理工作,因设备达到报废条件后功率下降,故障率高,耗油量大,维修费用增加,继续使用是不经济的,而且会影响施工生产。
设备报废要依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净值、实际技术状态、是否属于淘汰或劣质产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要组织技术鉴定小组对报废设备认真进行鉴定,按照设备报废管理规定办理报废手续。报废后的设备技术状况好一些的,通过整修和技术改造后能继续使用的作为报废留用设备;无整修和改造价值的要及时处理收回残值。随着老旧设备的退役,要及时做好设备的更新工作,保持设备实力以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设备管理从设备的计划购置到报废处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长且涉及面广,要从“管、用、养、租、修、算”全方位抓起,需要设备战线的广大职工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不断改革创新,艰苦创业。要抓住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机遇,通过对设备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使设备保值增值,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