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精细管理理念 提高设备管理绩效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416 次点击
景永伟
(上海石化热电总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正在实现由外延粗放模式向内涵集约形态转变,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如何在理性审视企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吸收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精髓。确立一种既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满时代精神,既立足于现状而又面向未来的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在继承传统、实践探索、认真提炼的基础上,很多企业经确立了以“精细”为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精细管理理念来源于长期的管理实践,是实践的产物。同时,精细管理也只有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精细管理理念在设备管理上的具体体现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设备,确保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转。精细管理理念在设备方面的应用着重强调设备专业技术管理,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严格执行各项专业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提高在役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公用工程系统的可靠性和抗事故能力,做好系统设备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精细管理理念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具体实践,应落实在“严、细、实、恒”上。
一、精细管理应落实在“严”字上
管理上的“跑冒滴漏”现象司空见惯。职能部门、岗位员工工作质量、绩效下降,一部分人员有劲使不上,干得越多,出错越多;工作上,频繁返工或出错;对企业遇到的潜在危机问题没有紧迫感,对自己的观念差异没有改变的要求。所有这些现象。都是粗放化管理所导致的。
与粗放化管理对应的是精细管理。开展精细管理要落实在“严”字上。首先,管理起点要高,要开展学习行业内外标杆企业的活动。标杆的定义是“针对现实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或外部最佳的运作实践和绩效”。换言之。标杆指的是行业内外代表同类活动中最佳做法或绩效的过程和结果。参照他们的管理标准,找准差距,再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制订高标准的管理要求。在和系统中的标杆企业胜利电厂与同行业吴泾电厂、南市电厂以及宝钢电厂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考核标准对照后,发现我们在设备检修的质量标准、工艺标准和验收标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于是,我们制订了“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开展了争创一流企业的活动。活动要求全体设备管理人员学习和规范设备管理的“三个标准”,由各部门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及设备检修人员学习,尤其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由于违反“三个标准”而引起的设备异常、故障及事故的事例作进一步分析讨论,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在完成寻找和标杆企业差距与制订高标准管理要求后,就要在“严”字上下工夫。要严格执行管理标准,严格落实责任,严格进行考核。我们按照《国家电力公司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试行)》的要求,制定了我厂的管理考核指标,并将具体指标分解落实到对应的责任人上。定期进行跟踪分析.统计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并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没有客观原因而未完成指标的责任人按照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在执行考核的过程中.强调了一个“严”字。
二、精细管理应落实在“细”字上
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以及实施的效果等较其它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而粗放管理的企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率往往不到位。为此,根据管理的需要和近几年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重新修订了设备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了总厂各个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通过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使设备管理人员、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知道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容、标准和要求。也使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
“精细化”是针对企业过去“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粗放管理表现为管理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来精确衡量管理行为的效果。精细管理强调科学地将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强调数量化和标准化。根据总厂生产经营任务,我们制定了量化的设备管理指标,如设备大修后启动一次成功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故障降低率、设备非计划停运率、设备可用率、设备长周期运行小时、设备修理费分解指标等。便于在日常设备管理中分析考核。
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每个业务流程形成一个个紧密相联的管理闭环,这些闭环之间环环相扣,梳理与疏导闭环中的节点是精细化管理的重点。而在量化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指标考核的公正与科学,要求管理的重点放在那些可以区分差异的工作环节上。在落实设备管理指标的同时,对与设备管理指标密切相关的每个业务流程,努力区分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积极协调和处理工作环节上的问题,使每个业务流程上的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在精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始终落实一个“细”字。
三、精细管理应落实在“实”字上
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为生产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做好保驾护航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日常工作中,要将精细管理落实到“实”字上。
开展设备故障管理。针对设备故障对生产长周期运行的危害,我们专门建立设备故障统计台账。统计分析设备故障发生的部位、设备位号、频次、原因,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措施,结合设备检修落实整改。如2002年通过故障统计分析,发现二站锅炉故障比较多,且大多集中在锅炉的受热面,于是结合设备检修,对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材质已接近劣化。通过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对设备进行更换.使锅炉设备的故障率大大下降。
开展设备点检管理,使设备检修管理从定期计划检修过渡到状态检修。按照设备点检管理要求,首先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学习设备点检理论,使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点检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且明白设备点检和传统设备管理的差异。然后组织人员根据我厂设备情况,制订设备点检管理制度和标准,确定专人对受监设备进行定点、定时、定人、定设备、定路线、定内容、定标准、定工具、定方法检查。利用先进管理技术,推进设备点检管理,使我厂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过渡,做到早发现设备劣化,早采取措施,对设备开展状态检修。
开展设备管理升级活动。根据公司《装置设备管理评级办法》,从设备综合管理、转动设备管理、静设备管理、电气设备管理、仪表设备管理等五个方面,按照基础、专业技术和现场三方面要求,开展设备管理升级达标活动。年初制订活动的工作计划和对应的目标、措施。分解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办法”中规定的标准,寻找存在的差距,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如针对电气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学习电力设备检修规程,按照规程中规定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修改,使其符合要求。再如针对设备检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缺乏节点管理规定的问题,及时组织专业管理人员根据质量管理(ISO)文件规定标准,重新列出各个节点的清单,再根据清单中所规定的验收等级,进行质量验收。
四、精细管理应落实在“恒”字上
持之以恒,常查常改是实施精细管理必须而有效的管理要求。为确保精细管理有效,必须将精细管理落实在“恒”字上。
根据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规定,为了使每一项管理措施有效或确保每一个管理目标实现,要对实施的措施或目标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就是选择、收集、整理数据和信息,监测日常运作的绩效;分析就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目标、措施的完成和执行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预测,并且将分析的结果及时传递到管理系统的各个部门和层次;改进就是将分析中得出的结果及时在工作中进行整改,使管理措施或管理行为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得到修正。比如在每年初,根据总厂生产经营任务,制订年度设备管理目标分解表,将年度设备管理总目标分解细化成几十项小目标,并且制订对应的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人。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化或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每半年进行一次小结,每年进行总结。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年度的设备管理目标分解,经过连续5年的目标管理。设备管理的绩效大大提高。
通过运用精细管理理念,在设备管理中落实“严”“细、实、恒”的工作要求,设备故障逐年下降,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抗事故的能力,为总厂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虽然在设备管理中我们执行精细管理的要求,提高了设备管理的绩效.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落实管理从“严”时,往往会出现严不起来的现象,原因主要是“怕得罪人”的思想在作怪。改进对策是,克服“得罪人”思想,管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即制度中要规定管理职责、要求、工作流程,使具体管理人员在执行考核时有据可依。克服“人情”关。管理人员具体操作时要规范化,避免执行过程中出现随意性。考核要有标准,保证执行考核的尺度一致。只有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管理“严”起来。
2.落实管理从“细”时,往往会出现细不起来的现象,原因是激励机制没有同步跟上。改进对策是,对工作越认真越仔细的人,就越要奖励,就越要重用。在企业中形成工作越仔细,就越有个人前途的氛围,使心浮气躁、不愿深入细致工作、急功近利的人逐步减少。
3.在制订细化管理指标时。往往会遇到基础资料、基本数据不齐的情况,使指标制订依据不足。原因主要是企业重视了管理人员的现场工作,相对轻视了基础管理工作。改进对策是重视基础管理,严格考核。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