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239 次点击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公司张宝安
摘要:从信息收集、前期投入、价值观念几方面阐述了前期工作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信息管理前期投入
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是指从设备的购置计划,选型调研,采购运输至安装调试这一系列的工作。也是货币投资正式转化为固定资产前的管理工作。由于这一系列的工作不象机械设备的现场使用那样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往往被忽视,岂不止不知这一系列的前期管理工作(也可称之为前期投入)对以后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经济效益都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有时甚至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国内外施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得不进行投资,而投资的大部分目标都是机械设备。有人统计过约占投资量的70%,笔者所在公司则占每年投资量的80%以上。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回报,也就是为了获得目标利润,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要作到这一点,首先减少投资的盲目性,要作到理性的投资,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1信息的收集管理
在现代社会,信息是具有高度可用的企业资源,是科学管理的依据。在建筑行业中,与施工机械设备有关的数据。问题方法效果的信息是大量存在的,涉及面也是非常的广泛。相互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有些的规律可循,有些是随机性很大,要求设备实行有效的管理,得到好得经济回报。就要求在设备购置之前就要对该设备的有关运行过程,历史数据,进行计划的系统的处理。
在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中广泛的收集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鉴定参数,及国内外设备市场信息。设备价格,有关科研成果,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维修费用、耗材情况,零配件供应情况,供货渠道,有时还的考虑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等信息的反馈。从管理、技术、经济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处理。建立起合理详实的机械设备前期信息反馈系统,并及时向决策层提供正确的信息,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将投资的目标锁定那些生
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机械设备。使有限的投资得到最佳的经济回报。
1、2对于购设备进行考察
这工作可分为两部分进行,首先要先在内部进行实地考察。应先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能调剂的坚决不做新的投资。在项目管理的模式下,各项目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的较多,明明有富裕的设备不愿调出,作为备用,造成浪费;而用设备的项目又不大愿用旧的设备,主要就是从经济上过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但作为一个公司的主管部门来讲就要服从大局,能调剂的决不在做新的投入,减少了投资,也就是相对的创造了经济利益。能否调剂应从工程施工的实际出发,要进行实地的考察在做结论。
当经过第一阶段的考察,确实在公司内部无法调剂的再考虑投资购置。在购置前,应对该设备的使用地点进行实地的考察。此行应避开厂家和供应商,直接接触使用方,尤其是直接操作人员,从中掌握该机的实际生产性能及工作效率状况,千万不要只听取厂家及供销商的宣传。这项工作是要投入的,但比起后来的经济效果来讲,这点投入是微不足道的。在这点上是有过很悲痛的教训的。为给非洲一援外项目购置碎石系统,就是听取了厂方和供货商的片面之词,其结果是该设备的生产能力只能达到厂家许诺的10%左右,且消耗巨大,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当初能拿出一点投资,进行实地考察,这个损失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象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
1.3设备投招标
(1)正确的选用招投标方式。在一般的情况下,购置一台工程施工设备,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私下交易弊端甚多,实需进行公开公正的招投标的阳光交易。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发布招标信息,广泛的征集投标者,引起投标者之间进行充分合理的竞争,从而使设备的采购价格付款方式保修等条件趋于合理。既可有效的降低投入成本也可有效的遏制机械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徇私舞弊。
(2)将我方所需的工程机械设备的名称、用途、要求的生产效率,使用地点,对产品的三包要求,付款要求及其他特殊要求,用文件的形式作成标书向外发售,限定开标日期。
(3)定期开标。要求各投标方将对应招标文件的投标书密封带到开标现场,当众开标。招标方必须组织有关的技术专家参加招标,对现场打开的投标文件认真审阅,进行讨论,然后逐一就此文件对厂家进行质询,厂家也必须对专家的质寻认真的答辩。招标方认真做好记录,做为评标的依据,在会上应给每个厂家或经销商一定相同的时间,用以公开的介绍自己的产品优势,做到公平合理的竞争。
(4)评标。这个过程是以开标会上的记录为依据由招标方组织的专家评委,对参加竞争的各家产品进行评比,从管理、技术、经济三个方面作出一个合理真实的评估,作为其入围与否的依据。
(5)定出候选人。根据专家评委对产品的综合评比,得出中标候选人1~3家招标组织方认真写出评标报告。
(6)中标者的产生。在确定完候选人之后,投招标双方就要进入到实质性的最后谈判,双方人员直接接触,在这个阶段,招标方必须坦诚的将自己的意图交待清楚,看招标方还有没有更加优惠的条件,引起侯选方再进行最后一轮的竞争,争取到尽可能的优惠条件,定出最佳的中标者。做出会议记要,将结果上报决策层批复。
(7)签定合同。将共同认定的条文,对照记录要一丝不苟的写入合同,切记轻信口头许诺。合同条文是贸易双方的法律约束,是一个很严谨的法律文件。而口头的许诺往往是没有保证的,也往往是不能兑现的、无效的。例如:我公司曾与一机械公司签定一批机械设备采购合同,供方为了中标需要,口头答应送一套与之匹配的一周期耗材,并送一套工具。合同条文中并无之相关的内容。在履行合同时,虽然我方力争,但到最终也无结果。还有一次,是关于分期付款中的利息。对方称合同条文是标准的文本模式,因之将利息一款写入合同。口头信誓旦旦的承诺,到时只要收回本金,决不会要利息。等到本金付清,对方却又拿出合同索要利息。往往这时由于对方的人事变动,或原来的经办人已经调离。现经办人只要求按合同条文办事,甚至要诉诸法庭,无奈我方只得额外付息。在合同谈判时,投标方为了中标,往往会在口头上许诺许多附加条件,一旦合同成立,这些未成文的优势也往往荡然无存了。
1.4新购机械设备的运输问题
新购的机械设备,从厂家(港口)到使用现场的运输方式有海、陆、空多种,而负责方无非是供方和需方。需方自己运输或自己找运输公司托运,这种方法的价格有时会稍低,但运输中的风险得自己承担。风险不大,价值不高的设备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在货物价值高,风险大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厂家签定货到使用现场的合同。这样一来,运输路途的风险自然由厂家负责。这种运输方式的费用一般不会太高。因为各厂家几乎都有相对固定的运输机构,其费用有时甚至会低于社会价格。可以说这种方法对需方来讲是比较稳妥的。
1.5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
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是机械设备投入使用的一个前奏。这项工作既是对机械设备性能质量的一次检验,也对今后机械设备的使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购的机械设备一般都由生产厂家负责免费安装调试,但大多数厂家的免费安装调试是受时间和内容限制的。对于免费需方是没有异议的,一旦收费,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考虑加以拒绝。我认为不妥,因为免费调试的内容往往是最基本的,只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起动和初步的运行而已,而收费服务的内容往往有许多更深一层的东西,更何况我方一但付了费,就更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厂方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厂家也会更对自己的服务负责,这对以后的机械设备的运行,使用保养,以及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都是有好处的。尤其对我们尚不太熟悉的机械设备更应如此。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有实例的,2002年,我们从国内某知名厂家花数百万新购置了一套沥青拌合设备运往国外工地使用。按合同规定,厂家派员到工地现场安装调试。安装调试在两个月内是免费的,若超时厂家则按规定收费。两个月时间转眼即到,考虑到工地现场的员工过去没人搞过该设备,厂家便询问是否需要继续调试和培训员工时,经理部从经济上考虑拒绝了。当厂家的技术人员离开后,由于操作人员对该设备不熟悉,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而束手无策,无奈只又向厂家求援。不但多花了钱还耽误了工作,付出了不应有的代价。
2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和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因果关系及其不可替代性
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在当时是很难显露的,甚至还要求进行看来是无谓的投资,然而它对机械设备的投资回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更多地是展现在它的运行使用期的性能状况,运行成本,生产效率等,而影响这些因素重要原因就取决于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前期管理中和投入至此应该有比较明显的显现。在现实的机械管理工作中,前期管理工作和投入到位的机械设备,只要在运行中管理得当,绝大多数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反之,轻视或忽视前期管理工作,又舍不得前期投入的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往往是困难重重,其经济效益也大多不尽人意。正确地对待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工作是各级领导和机管干部的重要职责之一。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