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备管理 提升经济效益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934 次点击
周万里
(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4000)
摘要:结合企业实际,从设备基础管理、点检定修、运行管理、成本管理和管理创新等几方面阐述了“优化设备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经验。
关键词:设备管理;点检定修;提升;效益
0前言
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是集铁矿石开采、铁精粉磁选、高碱矿烧结、酸性球团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带钢)制氧以及机修和铸造等工艺合理、工序配套的钢铁联合企业,铁钢材配套生产能力180万吨,固定资产原值2O亿元,年产生铁168.33万吨;产钢172.17万吨;产材178.13万吨;煤气发电13872万度;焦炭8l万吨。实现销售收人51.09亿元,利税8.45亿元,利润6.39亿元。其主要产品为热轧带钢,冷轧带钢,中高档焊管。其设备呈现小型化、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高炉设备、炼钢设备、焦炉设备、轧机设备、提升运输设备和制氧设备等,固定资产原值2O亿元。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过渡。为适应企业生产需要,公司决策层和设备管理部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引进了台湾中钢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开展了方针管理、自主管理、提案制度三项活动。
经过近几年的运作,在生产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稳定,事故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设备基础管理
我们针对生产节奏和设备特点,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即分为A、B、C三类。对于A类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管理,设备的修理采用主动维修和预知状态维修;对于B、C类设备,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的方式。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以“—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契机,按照过程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对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建立了以设备基础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备件管理、能源管理、供用电管理等15个管理标准为主线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了制度少、运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设备档案、管理台账等的管理,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2检定修为基础强化设备运行管理
2.l狠抓设备的点检定修和预知维修。
设备检定修制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是全员维修管理制度(TPM)的重要实现形式。然而,在实施初期,由于生产方、维修方和管理方三者之间职责不够清晰,岗位日常点检、维护点检、专职点检分工不细,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点检定修制的最大效用没有发挥出来。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完善点检定修管理制度,明确了各方职责,优化了点检和检修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点检考核,有效保证了点检质量的提高,为设备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施点检定修管理模式以来,设备日历作业率逐年提高,故障停机率不断下降。深入推进点检定修制,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建立了以检为核心的全员预防维修体制,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日常维护和定修相结合,强化设备状态监测,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动态管理,保证生产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2.2采用诊断技术,保障设备运行状态稳定。
设备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设备诊断技术的应用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一是通过与设备诊断中心、油品分析中心等单位合作,对液压油实施定期离线检测化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通过自备的一些诊断仪器(如测振仪、轴承故障分析仪、测温仪等)实施精密诊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人员培训不到位,实施精密诊断的设备范围还较小,因此,全面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是我公司近几年设备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2.3设备隐患的综合治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备隐患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设备隐患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管理、全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隐患的查找除依据设备点检外,还依据各种专项检查。具体做法是:
2.3.1设备隐患分级管理。设备隐患分为公司级和厂级,公司级隐患由各公司自行管理,总部监督,并检查其整改情况;厂级隐患由公司设备处统一管理。
2.3.2档案管理。发现的隐患均建立台账,其中公司级由公司建立台账,厂级由公司设备处建立台账。台账内容包括:隐患项目名称、隐患内容、发现时间、计划整改时间、实际整改时问、负责人等。对于厂级隐患还建立专项档案,内容除隐患台账的内容外,还包括:具体采取的监护措施、详细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资金落实情况、项目负责人、各阶段的技术资料。
2.3.3动态管理。对于发现的隐患,及时安排整改,对于暂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制定有效的监护措施,掌握其劣化趋势,并限期整改。
2.3.4全过程管理。从隐患的发现到最后消号,均有项目负责人按照“三定三强化”的原则(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整改时间,未整改前强化监护、强化整改的全过程管理、强化考核)使设备隐患始终受控,确保了设备、人身安全。
3以成本管理为纽带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3.1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合理设计、科学选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关键。设计选型时既要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适用性、维修性、安全陛等因素,又要考虑到厂情,尽量同原有的设备系列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设备后续生产、运行、维护的经济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氐设备的运行成本。传统
的没备一生管理中,由于各环节都是以行政单位为界,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常有脱节的现象,有时候设备刚投运,就出现改善、改造情况,既影响生产又增加了投资,因此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没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就可解决这一矛盾,不能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
3.2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没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优化,近几年来在不断探索,如主卷扬钢丝绳每隔6个月就更换一次,通过不断优化,现在的更换周期已延长到近一年换一次,这不仅节约了大笔的备件费,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停机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3.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设备修理费管理上逐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中,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认真进行实绩分析,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了成本。
4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加强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多年来,我们设备管理取得的进步无不得益于创新管理。
第一,创新设备管理必须仓惭管理思想,公司全力推行自主管理和提案制度。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设备管理就是经营设备,要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为此,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2005年,通过认真总结和研究近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我们明确提出了设备管理的指导方针: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点检定修为载体,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目标,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为公司改革与发展莫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方针的出台,指明了近期设备管理的方向。
第二,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一方面,从传统的事后维修到实行点检定修制和对主体设备推行“零故障”管理;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备件和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从质最体系的认证列“—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理念融人到设备管理全过程等。这些新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了公司设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三是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特别是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维修费用。四是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没备管理的现代化。
第三,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为此,我先后组织实施了槽下皮带机改造、液压泥炮立轴改造、布袋箱体人孔改造、富氧切断阀氮气管路改造、行星减速机密封改造、焦炭振动筛筛板改造、冷却塔结构改造等多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设备装备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资基础,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设备是本”这一原则,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主题,在优化设备管理上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设备管理作为一综合性应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只有与时俱进,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充分发扬“只争第一,点滴做起”的精神,公司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新的业绩。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