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2484 次点击
秦玉萍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设备部,河南洛阳471009)
摘要:通过对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体制上、组织机构、运作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从管理模式和设备配置两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施工企业普遍采用项目法管理,在实行项目工程施工中,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将面临从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型管理向以工程任务为主导、项目需求为轴心的开放型管理转变。如何发挥项目施工中自有设备的最大效能,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1问题与分析
1.1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企业管理机制。尤其是设备管理机构与设备管理在企业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未形成以项目法管理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因此在企业内部存在委外修理和自已维修并存的维修态势,即不利于维修人员的培养,甚至造成高级维修人员的流失,同时委外修理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1.2组织机构问题
1.2.1管理职能问题
项目工程施工设备组织机构的管理职弱化,管理人员较少甚至没有,设备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监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易与其它部门产生矛盾和冲突。
1.2.2人员素质问题
部分项目设备管理人员由非专业人员兼职,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术素质受到限制,同时近几年高级专业技工严重缺乏,操作和维修技工技术素质低,与生产规模的扩涨极不适应。
1.3设备资产分析
1.3.1设备的经济属性
项目工程施工设备侧重以正常运转为主线的功能属性,而忽视了通过对设备资源的整合,对设备资产作用认识促以管理、运营,从而产生出较大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属性。
1.3.2对设备管理缺乏正确定位
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通常能够感受到工期的压力,只要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大家便相安无事,一旦设备出现了故障,影响了生产,设备管理问题凸现,使设备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很少有项目部进行过有关设备管理的战略思考和策划设计,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理念。
1.3.3项目标价较低,设备投入成本高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导致因工程需求而感到设备配置的不足。
1.4运作过程的分析
1.4.1缺乏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项目工程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多局限于具体的事务上,忽视了有关设备管理理论应用研究及管理创新。
设备综合管理只停留在思维状态。甚至有些项目的设备配置来源于某位领导的主观经验,使得同类型相似设备五花八门,设备一进场,就象是在开机械设备博览会。这无谓地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造成维修、保养难度加大,使用成本上升。
1.4.2设备管理工作随意性大
设备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该项工作的认识,领导层的频繁变动容易造成设备管理思路和方法的变化,机械管理人员可有可无,随意调换,使得设备管理脱节,增加了对设备有效管理的难度。
1.5维修体制的分析
1.5.1先进的维修技术难以实施
维修技术、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设备的技术水平。大多数项M维修指导思想落后,维修方式单一,预测维修、状态监测维修等先进的维修理念得不到推广应用。
1.5.2设备维修专业化、社会化低下
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是必然趋势,但项目工程遍布大江南北,很多工程地处偏远山区,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束手无策,坐等厂家奔赴千里来维修,使工程施工受到极大的影响。
2对策探讨
项目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设备管理问题决不是一个企业的简单问题,更不是设备管理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问题。工程需求的多样化是项目工程施工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必须用有限的资源建立和维持自身的核心能力,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建筑工程的竞争优势。如何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服务,需要企业最高层从全局出发进行系统思考。现就管理模式和设备配置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设备管理的对策。
2.1建立企业设备管理新模式
2.1.1转变管理观念
设备不仅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的主要经营资本,是企业获取工程、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①必须实现企业设备管理从“部门管理”向“法人管理”以及向“社会化管理”的转变,建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立法的管理系统,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管理理念。
②注重培养企业核心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本企业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服务,彻底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等陈旧观念。
③竞争观念的转变。从竞争走向合作,不仅在企业之间,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1.2管理功能的整合
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对于任何施工企业来说都很困难,必须依托社会化服务网络。企业要依据工程任务的地理位置、工程量大小、设备需求的实际情况,在整合现有设备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工程衔接的时问跨度和地域跨度,科学决策是新购或租赁。
2.1.3实现规范化管理
就目前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而言,“适当购置、合理配属、搞好内外经租;集中管理、分散使用、抓好现场管理;强制保养、及时大修、提高研发能力”的机械设备管理方针。为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增强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设备资产的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和机制指明了方向。同时明确指出:企业各级负责人,包括项目经理部都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杜绝片面追求产值而拼设备的短期行为和危及设备安全的事故发生;反对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只重使用、不管维修,拼设备、吃老本的失职行为。这就是企业在规范机械设备管理方面提出的新思路。更需要各级领导和机械管理人员深刻领会规则的精髓,进一步摸清家底,细化工作标准,明确机械管理岗位的职责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更需要项目部领导和机械管理人员按照规则作好现场设备的资源管理,及时反馈现场设备的使用信息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2.1.4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
①提高服务意识。努力提升机械管理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行为能力,激励机械管理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以适应设备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②以人为本。重视以机械管理人员为核心的团队管理,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和熟练的多技能的操作工,除了掌握本设备领域的知识,还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念,能随机应变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更要具有合作、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保持自我激励、自律和自信,实现从“要我管理”到“我要管理”的转变。
③更新工作方式。给予操作工、维修工一定的工作权限、工作职责,提高其工作和献计献策的积极主动性。
④建立新的考评制度。考评制度必须面对现实,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为目标,从设备配置的优化措施到设备效能的正确发挥,不但考察或验证设备的功能属性,更要考察设备的经济属性,让各级设备管理人员从内心感受到自身对企业设备运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或所犯的过失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2.2优化设备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设备综合效率
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优化企业资本构成和设备资源配置,运用各种经营管理段,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达到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
2.2.1优化设备配置总量,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
项目工程施工时,应根据投资规模、施工特点、工程的重、难点,合同条款以及工程所在地的周边环境等因素,准确预测出应投入的施工设备机种与数量,这不仅是项目工程管理的需要,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需要。各种施工设备总量确定后,再依照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分解优化。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备综合效率,在配置施工设备时,应从四个方面考虑:
1)设备的动力能力。动力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施工技术要求,基本原则是不过剩、无不足。
2)设备的价值,应在项目工程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合理体现,在确保完成施工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从经济上考虑。
3)设备的技术能力是施工质量、技术标准的保证手段,以实用为主,不宜求新求全。
4)选用的设备必须配套。按照工程作业程序、投入使用的设备配置合理、相互匹配,使施工生产持续稳产、高产、满足工程合同工期的要求。在确定好设备类型后,项目与各施工作业层之间,必须运用经济合同来进行严格的核算管理。因此,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单位都必须把综合经济效益作为各自追求的主要目标。
2.2.2重视设备租赁工作,优化设备配置
在施工生产中,通过设备租赁来完成生产任务是一种有效途径。如何选好、用好、管好这些外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是项目部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租赁设备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①设备的租赁方式,因工程性质、设备特点以及甲乙双方的管理要求而有所不同。计价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计量租赁,以设备完成的工作量计价;一种是计时租赁,以设备工作时间计价。两种租赁方式在管理上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各有优势。对于承租方来讲采用哪种租赁方式要心中有数。
②设备租赁应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工期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降低成本、经济实用的原则承租,不可贪大求洋,盲目租用。
③设备管理人员应熟悉承租设备的性能、特点、了解机况、掌握市场行情,并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应认真考察侯选设备,不仅要查看设备实物及其与工地距离等,还要看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④不要舍近求远,远租不但增加费用,而且出租方管理人员往往不在现场,许多设备故障不能及时排除。
⑤租赁合同内容应符合《合同法》和企业内部有关管理规定,充分考虑本单位经济利益,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便于施工管理,避免各类纠纷。
⑥重视租用设备的合同生效日期。设备上场后,各管理部门应切实重视租赁设备的使用管理,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实施施工方案,制订完善、有效的租赁设备现场管理办法,防止租、管、用脱节。施工完毕后,按租赁合同规定,及早退场,以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或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项目工程施工的管理模式下,企业要搞好成本管理,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设备管理工作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金占明.企业管理学(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黄宏.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现状及设备选购.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6):84—85.
丁士昭.建设工程经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柳承辉.国外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