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探讨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2212 次点击
吴丽华
(唐钢第一钢轧厂,河北唐山063000)
1前言
唐钢2000年从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引进了连铸连轧超薄热带生产线。由两台连铸机和两座辊底式加热炉、两架粗轧机、5架精轧机、两台地下卷取机及高速飞剪等机械设备构成,其机械装备系统复杂、电控自动化程度高、轧制工艺技术国际领先,是一条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50万t的短流程生产线。
设备管理要系统化,就要坚持“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技术是动力,人员是根本”的方针,推行以人为本,全员管理,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同时健全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步入制度化、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2明确管理任务,制定管理原则
2.1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1)以降低设备故障率为目的,实行高效的设备维护工作。
(2)强化点检定修制度,使设备达到最经济最高效的运行状态。
(3)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推动设备的技术进步。
2.2设备管理的原则
严格遵守以“人员素质管理为中心,设备管理为保障”的原则,当设备系统与生产发生冲突时,经设备技术人员检查后,诊断出设备会影响生产或造成事故的,生产必须给设备让路,立即停机处理,把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一般性设备可待过钢后处理,设备不检修好不准使用。
(1)以公司总体目标为导向:从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逐步发挥现有先进机械设备的作用,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2)坚持科技进步:设备技术状况管理与设备利用状况管理相结合,通过高科技、专业化、高效益的设备,采用先进技术、优化技术装备结构,带动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充分有效地发挥设备一生的资源化、无害化、最大价值化,应用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以人为本,对生产作业现场实施设备、生产、检修相结合的互补设备区域自治管理。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把技能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把理论知识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紧扣适应公司发展和提高效益这一根本需求,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队伍。
3划分重点设备,突出设备ABC分级管理
将我厂机电设备按A、B、C三级进行设备分类,A类为公司主要设备,B、C类为公司一般设备,A、B、C类设备为公司控设备。然后制定点检标准建立设备点检记录,实行分级管理。
4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
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档案体系是设备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不仅从中了解设备的使用性能,掌握操作要领,而且能够实施有针对性的具有特色的维护和检修方案,充分发挥潜能。在设备档案中详实记录了各种备件的更换时间、损坏原因以及检修所需时间,更换周期,这些对我们制定检修、备件储备都起到指导的意义。
准确的设备档案更是确定年度检修时间及内容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档案管理是指引设备管理前进的航标灯,促使设备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
5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就是以预防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以定修为目的的对设备运行技术状态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新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这三方面达到最佳化,实现全员设备维修管理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断强化设备点检制度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即生产班的日常点检、机械部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与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点检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实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隐患,及时消除,防止故障的蔓延和发生。
由于设备的复杂化和综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在点检检查中还仅局限在使用简单的手段和“五感”检查,是无法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推进点检定修制的同时,积极开展设备诊断工作,使点检的手段上台阶、上层次。通过设备诊断工作,不但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缺陷和隐患,还可以判断设备检修或零部件更换的最佳时间。开展设备诊断工作,是实现现代化设备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点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全面推进点检定修制的需要,也是点检管理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
6合理使用设备,避免设备故障再次发生
现在有的企业对设备的重视度较底,尤其是为生产而拼设备。对设备实施三级维护与保养工作,责任分工到人,各负其责,真正做到设备发生故障后能够负责到底。认真查找故障的经过、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案,避免类似设备故障的再次发生。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责任者及群众不受教育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总之,设备点巡检及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下才能降低设备的事故率,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利润。
7加强设备隐患管理,减少设备事故率
设备隐患管理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隐患的检查、治理落实到相关岗位,责任到人,完善隐患防范体系,本着治理隐患与设备检修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安排隐患处理,即资金优先、材料优先、施工优先。设备隐患可分为:重大隐患、一般隐患和紧急隐患。
对发现的隐患均建立台账,台账内容包括:隐患项目名称、隐患内容、发现时间、计划整改时间、实际整改时间、具体采取的监护措施、详细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项目负责人等。对于暂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制定有效的监护措施,掌握其劣化趋势,并限期整改。
对发现的重大紧急隐患应立即向上级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隐患存在的状况、区域及部位、隐患内容、隐患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设备当前运行的情况等,上级领导根据隐患的情况立即组织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对隐患进行会诊,拿出具体解决方案。
8提高没备现场管理水平,保证没备的正常运转
现代化企业很重视现场管理,这是因为现场管理的好坏是评价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现场管理又与设备维护保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密封点泄漏率是企业设备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日本推行现场5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文明礼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种方法。他们有一个简明的现场检查方法,即一看放在现场的机器、机具及其物件是否都是有用的,无用的东西是否都清理出去了;二看放在现场的有用的东西是否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定置管理);三看放置好的东西是否都很清洁干净;四看放置东西清洁状况是否有标准,是否按标准执行了;五看现场工作人员对待工作是否有热情和责任心。
要提高设备现场的管理水平,首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其次,对设备本体及周围现场环境、动力管网、动力供应站室、备品备件的库房分别制定了详细的现场管理制度。
9推进备件国产化,降低采购成本
备件管理是企业降低维修成本的重要环节,也是充满挑战性和蕴涵开发潜力的管理过程。热轧薄板生产线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生产线,进口设备集中,进口备件需求量相当大,采购费用十分昂贵,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由于对国外图纸的不熟悉,常常使备件加工出错或报废,不但拖延了工期,而且还会导致备件资金严重浪费,在维修中常常会出现维修无备件和紧急采购的情况。为降低采购价格、缩短采购周期,压缩库存资金占用,我厂本着“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急后缓”的原则,积极推进进口备件国产化攻关。
我们采用“图纸转换、测绘、重新设计”等方法制定方案。综合考虑国产化的质量,备件的寿命必须达到或接近国外备件,否则会使进口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系统功能逐步退化;到2006年8月底,连铸机液压油、润滑油国产化替代进口已成功实施了5个月,降低成本得到了明显体现。预计每年创造效益800多万元。2006年,粗轧R2轧机和精轧Fl轧机接轴在进口备件没有到货的情况下,国产备件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我厂紧密围绕超薄热带生产线的进口备件,积极开展国产化攻关,获得丰厚收益。3年来,仅此一项已节省采购资金1亿元以上。
1O技术攻关,修旧利废
推行修旧利废,分类处理更换下来的备件,堵住因备件使用导致的设备损坏停产的漏洞。对于确实有修理价值的零件进行彻底修理,以备后用,改变了以前坏了就报废的浪费现象,降低了成本。
技术攻关是推动企业进步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企业树立以我为主,加快设备技术攻关,将先进技术迅速消化、吸收、创新,使生产装备水平保持先进水平。
2003年4月以来,我们对扇形段框架连续发生扭曲及弯曲变形的情况,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达涅利设计存在缺陷,结构受力不合理。通过受力分析,提出了加固修复的方案,并在二期工程中采用,这样改进了受力,提高了扇形段使用寿命。
扇形段更换导轨是连铸机经常的操作,更换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作业率,而达涅利的设计未能实现扇形段的自由吊出和装入,使扇形段更换时间远远大于保证值。为此通过中外双方共同讨论,提出了新的导轨设计方案,改进后的导轨的更换时间大大缩短了。
11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技术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大力提倡岗位练兵。通过平时对职工的专业培训,创造机会让他们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测试考核,并与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从而促进大家学习、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反复的培训、实践、考核,逐步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每年有计划地对钳工、电工以及起重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使岗位工人具备了简单的维修本领,检修工人具备了相应的设备操作技能,全面实现了“操检合一”的管理模式,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
我们通过与设备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及时了解设备发展状况;并外派技术人员到管理先进的企业学习管理经验,掌握最新技术发展动向;通过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了解设备的最新发展状况,推动设备技术的进步。
12结束语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探询适合本企业生产发展实际的管理体系,以设备管理促进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我们在强化设备管理上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只有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建立一系列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