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5664 次点击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也在逐渐好转,百万吨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据资料统计,我国1990年百万吨死亡率为1.75人,1992年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89人,但与世界煤炭生产先进的国家相比差距仍是很大的,如美国1992年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52。在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煤炭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转换机制给企业生产经营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安全生产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煤矿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影响安全生产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国有煤矿用工制度出现了正式工、合同工、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等并驾齐驱的局面。多种形式用工制度,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多层次职工队伍,新老接替不上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占采掘一线70%以上的协议工、合同工,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不仅文化程度低,而且思想中普遍存在着“挣钱盖房,娶妻养娘”的小农经济思想,只想多干活、多挣钱,临时雇佣观念严重,对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表现为安全观念淡薄,个体防护意识差,加之矿工收入不高,造成许多合同工、协议工不安心井下工作。其次,煤矿管理干部,特别是区队长班组长这些“兵头将尾”基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积极肯干的生产工人中选拔上来的。他们在生产中能吃苦耐劳,有股蛮干劲头,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差。他们当中有不少同志的头脑还存在着“煤矿不违章就出不了煤”的错误观念。还有,煤矿职工中许多老工人干活凭经验,靠感觉,有侥幸心理。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对他们约束不大,可执行,也可不执行。他们中有不少人的观点是“出了煤才能多挣钱,管他违章不违章”。特别是部分青年工人,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干煤矿低人一等,不愿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学技术不专心。据调查,我局近几年来各类伤亡事故中,有60%以上是青年工人违章所致;“三违”罚款中有65%以上是青年工人违章,而且屡违屡罚人员不少。由于许多矿工思想不稳定,不愿扎根矿山,使得安全生产难以保证。
2重生产轻安全,把规程、措施当做开工“护照”
随着煤炭企业走向市场,少数干部和工人产生了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放松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的关系。特别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不能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有些同志甚至认为产量是硬指标,多出煤才能多挣钱,质量是次指标,安全是软指标。尽管很多煤矿在职工中实行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奖惩数额对职工收入影响甚小,对工人收入直接有影响的还是产量、进尺。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不能保持在动态情况下的达标,养成了“九天松,一天紧,旬旬弄个合格品”的习惯。对于工作面开工前所要编写、贯彻的《作业程》、《技术措施》等,有些技术人员把其看作“护身符”和“开工护照”,所编规程大而全,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不强,工人记不住。在《作业规程》贯彻执行上,有些技术人员敷衍了事的念一遍,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
3安全机构撤并,安全管理力量消弱
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不少煤炭企业在机构改革中将安全管理机构视为非生产部门而同其它部门合并,有的干脆撤消。对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精减,致使安全管理力量削弱。有的矿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是安监员,又是瓦检员,造成职责不清,监督不力,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由局派驻到矿的安监处与矿安检科合二为一,依附于企业,部分单位受双重领导,在履行职权方面有很多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的束缚更为严重,难以充分行使其权力。
4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安全投入不足
短期行为严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不足是造成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单位及集体、个人承包中短期行为所带来的负效应。具体表现在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拼人力,拼设备,重生产,轻安全,“要煤要钱不要命”;生产任务完不成动真的,搞得工人只顾忙于生产,(采掘队工人每班工作10h以上)精力疲惫不堪,致使无暇顾及安生;设备陈旧老化,机械人身事故经常不断。二是煤炭产销失衡,经济效益上不去,安全技措资金严重短缺,致使在安全投入方面形成一个大的缺口,对安全设施无力更换,从而使事故隐患增加。还有安全技术管理和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所需资金,也远远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另外,许多承包者招聘工人只讲身体条件,不管人员文化素质,有些煤矿领导认为,市场经济是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把煤出出来就行”,因而增加了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的难度。
5小煤窑非法滥采的影响
乡镇小煤窑的非法滥采直接影响国有煤矿安全生产。这些外来的隐患时时、处处给国有煤矿的安全造成许多意外事故。如1987年5月16日小煤窑越界开采放炮,造成我局桑树坪矿平峒主大巷20余米巷道冒顶,风水管振落后,砸死1人,巷道堵塞,矿井生产中断10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