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设备管理 降低生产成本 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1541 次点击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是集铁路、公路、市政、工民建、机场、设备安装、金矿等领域的综合性施工一级企业。几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中铁建总公司及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各项规定,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了各项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回顾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深刻的体会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及过硬的管理,使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公司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健全组织、规范标准,强化基础管理
要搞好设备管理,首先应明确“谁来管?”的问题。设备管理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此,公司成立了设备管理委员会,公司设有设备运输物资科,分公司有设备室,队有专(兼)职设备管理员。同时,把设备管理有关指标纳入各级领导每一年的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中,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形成上下有人抓,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其次,应明确“怎么管?”的问题。为此,根据上级有关设备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和规定,各分公司也制定了适合基层特点的多项规定和办法,建立健全了设备台帐及档案,使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等工作有了具体的规定。
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制度的落实
在解决好“谁来管?”和“怎么管?”的问题后,关键是如何解决好“怎么落实?”的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重点在“管、用、养、修”四个字上下功夫
“管”,即追求科学的管理。为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一是狠抓了《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尤其对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的施工现场能坚持干部值班制度和现场的“三交”制度。“三工”,即现场值班员要做到工前讲、工中指导和工后讲评;“三交”,即司机交接班要做到交机况、交随机工具、交现场。二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建立了设备数据库,设备的统计工作及折旧费的提取均实行计算机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三是坚持开展设备检查,奖优罚劣。较好地坚持了队每月、分公司每季度、公司每年的设备检查制度,公司每年投入3万多元资金对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四是加大了机库棚建设力度,做到设备临时停放有场地,长期存放有库棚,保养维修有车间。
“用”,即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一是科学调配,把同机型的设备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分公司或项目部使用,以便管理和维修;二是确保选用的设备在技术性能和数量上能与工程任务要求、施工方法和使用条件相适应;三是严格把好司机的选配关,并保持相对稳定。对大型设备司机的选配由公司主管部门负责把关审核,特别对沥青抖合站、摊铺机等进口及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大型设备定编定岗的规定,均安排机械专业大学毕业生操作,站长和机长享受正科级特遇,确保了进口大型设备的完好、高效。
“养”,即精心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多年来,坚持把大型设备的强制保养作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龙头”,严格按集团公司强制保养规定及随机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养。同时,强化了机械油水管理,给各机械全队配备了油质分析仪、液压油过滤机等,严格按规定的油品标准、规定的生产厂家购油,并定时进行更换,防止伪劣产品造成设备的加速磨损。对设备较多的公路公司配备了工程机械诊断修理车,充分利用其中的油质分析仪、铁谱分析仪及维修设备进行对油料的检查和对设备的维修,确保了润滑油的按需更换和设备及时维修,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修”,即及时维修,不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设备维修上,坚持把平时检修与定期维修相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好修理资金、维修力量和配件供应,确保维修质量,降低修理成本。具体做法:一是公司每年底组织有关人员对主要设备技术状况进行鉴定,拟定设备大修计划,每年投入大修资金达400多万元。二是注重抓退场设备的整修。如:公路公司每年利用10月至次年4月冬季工闲时间,投入近百万元对路面设备进行整修,使这些设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施工生产。三是各机械队均投资10多万元购进了维修机具,提高了现场维修保养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围绕“降耗增效”做文章
几年来,围绕“降耗增效”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开展设备采购招标工作。自2001年起,对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设备开展采购招标工作,对10万元以下设备进行比质比价采购,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节约资金300多万元。
2、坚持推行单机核算。在单机核算中,主要推行了“三定”、“六考核”、“一挂钩”的承包考核管理办法。“三定”,即:定人、定机、定产:“六考核”,即:对单机的“产值、利润、能耗、成本、质量、安全”六项指标进行考核;“一挂钩”,即:把各项指标同司机个人收入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单机核算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职工的认翁意识,有效降低了成本。
3、科技攻关,对部分设备实施改造。对重点设备的能耗等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进行技术改造,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沈山高速公路施工中,为降低沥青拌合站油耗成本,组织专人对进口M220拌合站柴油燃烧器改烧重油方案进行反复调研,在厂方人员的指导下,使改烧重油获得成功。经2年的使用情况证明,每天节省燃油费约1.5万元,使用仅1个多月就收回了改造费用。
三、抓好职工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
随着公司施工装备水平的提高,职工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日显突出。尤其是近几年购置的6套世界一流的公路施工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技术含量高。为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公司派出机械专业大学毕业生及有关技术人员到德国、意大利生产厂及国内生产厂参加技术培训,还分别邀请小松、戴纳派克等公司技术专家到公司对设备技术人员和司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还积极开展内部培训,使全员技术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在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以后,公司设备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设备“两率”和投资效益均得到提高,公司实力大在增强。几年来,全公司机械设备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截至2002年底,近几年投入的1.3亿元路面设备投资已全部收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先后优质高产地完成了达万、朔黄株六、渝怀等铁路及沈山、盘海、京沪、本丹、锦阜、西安绕城、沈大等高速公路工程任务,年施工能力达10万元,其中公路路面年施工能力达3.5至5亿元。几年来,共承揽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达37亿元,特别是在辽宁高速公路市场,承建设投资达17亿多元,被建设单位称为“王牌军”,成为一支高速公路专业施工劲旅。
四、几点体会
1、设备管理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领导要一抓生产经营,一手抓设备改造,两手都要硬;设备管理人员要一手抓设备管理,一手抓维修发改造,两手都要硬;操作人员要一手抓设备使用,一手抓维护保养,两手都要硬。只要坚持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设备管理理念,设备的“管、用、养、修”四个环节就得到有效的控制。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设备的管理离不开科学技术,国际一流的高精尖设备的管理更需要科学技术支持。因此,要不断地提高各级设备管理技术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多吸收机械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为管好、用好设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招标采购是降低设备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招标采购不但增强了设备采购的透明度,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使设备的选型更为合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更有保障。
4、“督促、检查、考核、奖罚”是加强设备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哪个单位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大,敢动真格的,那么哪个单位设备管理就会有明为的变化。
5、“单机核算”在生产经营和设备管理中是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只有把设备使用管理与每一个司机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才能使司机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从而提高设备运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