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备成本的综合控制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887 次点击
设备管理的成本支出应从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综合考虑,对购置价格、安装费用、维护费用、设备故障损失、维修费用及残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设备管理应取得两个成果:一是设备的技术状态最佳,二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费用最经济。在现代管理理念中,成本不仅指直接的生产费用,也包括诸如质量成本、设备成本等管理成本。
设备成本控制浅论
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在当今印刷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设备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应取得两个成果:一是设备的技术状态最佳,二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费用最经济。在现代管理理念中,成本不仅指直接的生产费用,也包括诸如质量成本、设备成本等管理成本。
在企业的会计科目中,与设备管理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项目大多数为期间费用,不能直接对象化于某一产品,如列入制造费用的维修遇、租赁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列入管理费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有的可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费用,如配件等;有的企业设有专业的维修车间作为辅助生产部门,其人员工资、福利等费用等可视为设备管理成本之列。从企业整体来看,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虽不能直接列入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但从设备管理角度考虑,也应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因此,设备管理的成本支出应从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综合考虑,对购置价格、安装费用、维护费用、设备故障损失、维修费用及残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这里所指的设备管理成本,并不完全等同于财务意义上的成本费用,而是指设备在使用企业中的各种与设备相关支出的综合。
设备成本构成
设备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规划下,保证设备管理各环节的低费用,力求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设备管理成本主要包括购置费用(直接影响折旧费)、维修与设备管理人工成本、维修材料费(主要是备件)、外来维修费、停工损失等。
设备管理成本的控制不是被动的控制,应将更多的设备成本从不可控制成本变为可控制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设备综合管理
对设备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的综合管理是现代设备管理念的核心内容,在经历了以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为基础的传统设备管理阶段后,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观念,成为设备维修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现代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和发展了故障诊断监测技术和统计推断的管理技术,引入了寿命周期费用等概念,使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设备综合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高备维修制。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为了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经济的程度,并对与其有关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及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理论。全员设备维修制包括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两层含义,要求设备的综合效率最好,要求以寿命周期为对象进行全过程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过程包括研究、设计、试制、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维修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作,但却是企业设备成本最明显的部分。从整体的观点出发,要降低维修成本,必须同其他环节的工作相配合,抓好全部各环节的管理。进行全过程管理,可以克服和防止两个脱节:一是设备的前半生(生产和安装)和后半生(使用和维修)的管理脱节,加强与设备制造单位和使用部门的横向联系;二是克服后半生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脱节,加强内部各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共同管好设备。
同时,可以运用设备综合效率分析法,运用年费法和现值法,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定量测算,以达到求得设备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不能只求节省设备购置费用,而不管使用费用是否经济和对企业的贡献是否最大;不能只求节省使用费用,而不计购置费用高低。
印刷企业的设备成本控制应从设备综合管理的角度,探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控制方法,克服单纯地依靠各个管理环节单独控制的观念痤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综合成本控制要求
设备的使用方针是爱护使用,不仅要对设备务加爱护,更重要的是还要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运动形态有两种:一是价值形态,一是实物形态。从细节上讲,设备的综合成本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设备可维修性的考察
设备的可维修性是降低维修费用、减少停工损失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瓶颈环节的设备,其可维修性更为重要。因此,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在购置设备时要注重对其可维修性的考察。
2.做好设备投资预测
设备不仅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且对产品的品种也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当今印刷科技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设备作为科技的直接载体,其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如采用CTP工艺就要引进CTP制版机,进行数字印刷就要有数字印刷机。同时技术的迅速更新也使设备投资预测不准等造成的影响很难通过日常管理进行弥补,如采用国产报纸印刷印刷的产品质量很难与德国进口设备的印品相比。总之,在对技术和市场把握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力争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结构升级化和合理化。
3.用价值工程指导设备购置
运用价值工程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益,是现代设备购置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设备综合成本的有效办法。价值工程就是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最好的功能效益,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购置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因此,在设备购置时,要对设备的购置费用、品质、性能、可维修性、使用维修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其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求得最佳的价值。例如,在选购印刷机时,在各种品牌的权衡中,是选择德国设备,还是日本设备,或是国产设备,可以利和价值工程进行综合的分析。
4.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和故障规律
设备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要在初期磨损阶段爱护使用,在正常磨损阶段精心维护使用,在剧烈磨损阶段前及时修理。相应地,设备的故障变化规律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故障期精心安装、认真调试、强化试运转、严格验收;在偶发故障期和加强维护保养;在进入磨损老化故障期前及时进行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重视经济和技术劣化。在印刷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重视对经济、技术劣化的应对,其基本做法就是提高设备的生产运转效率,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在技术劣化之前及时进行更新工作。
5.维修经济性的考察
维修保障性越高,设备停工损失和劣化损失就越小,但费用也越多,印刷业是具有服务性质的行业,停工损失是巨大的,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损失,还有间接的由于不能按期交货而产生的对企业信誉的影响。这点在报业则更为明显,因此也就需要相应增加维修的投入。
6.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预防维修制度是现代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的维修制度,在此维修制度下,又可以分为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维修方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费用。首先,可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如对状态易于监测的故障实施预知维修,对维修方便、故障有规律的实施定期维修等。其次,可根据经济性的不同选择维修方式,将事后维修费、预防维修费、状态监测费、停机损失费等进行比较,选择费用最小的修理方式。再次,按设备不同的劣化形态选择维修方式,预知维修是较好的维修方式。
7.设备的全员管理
设备分级分口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不能仅靠设备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将与设备相关的全体人员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通过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使设备管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这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最有效办法。具体做法是,从横的序列上,要充分调动各环节职能部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正确处理由于分工不同所形成的要求和利益矛盾;从纵的序列上,要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他们充分信任,可以有效地解决设备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实践证明,企业形成良好的横向纵向序列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设备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8.正确处理维修费用和维修效果的关系
单纯地降低维修费用而不考虑维修效果是不可取的印刷业进口设备多,进口备件往往价格过高,而国产备件往往是质量较低,如何求得两者的综合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对于关键部件,必要时一定要使用进口件以提高维修效果;对于一些国内可以通过质量控制达到质量要求的部件,可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主研发控制质量,也可以配合国内的相关厂商进行。
9.实行设备信息管理
要注重全过程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进行研究和解决设备采购过程中也要注重从使用维修部门获取信息支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另外,还应注重厂家信息情报的收集,为设备采购、维修和改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0.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设备的综合效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对重点设备进行重点管理。其主要评定要素:故障的影响,有无替代设备、开动状况、修理难度、对质量的影响、原值等。通过对以上要素进行综合评分,一般地讲,重点的A类设备占10%,一般的B类占75%,次要的C类占15%左右。
组织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评价
1.设备管理的效果评价,要使用经济技术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设备完好率
完好设备的台数与设备总台数的比率。
(2)设备故障率
故障停机时间与生产运转时间的比率。
(3)单位产品维修费用
维修费用与产品总产量的比率。
(4)维修费用率
维修费用与总生产费用的比率。
2.设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须通过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给予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将设备管理放在企业的战略的中心环节,做好设备管理的战略规划。印刷业是具有加工服务性质的工业企业,它具有加工性工业生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服务业的营销特点,设备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2)要提高设备管理的层次,建立设备管理责任制和完善的考核体系。企业一把手要对设备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一般要由一位副厂级的领导直接负责,并在各车间、各科室确定专门的主任或副主任,负责本车间、科室的设备管理。
(3)建立全厂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将综合效果与人员的工资收入直接挂钩。
(4)将全过程管理理念运用于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维修,使用引入到设备定购和设备使用的全过程。
(5)建立以全过程管理,寿命周期管理,预防维修制度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使设备管理部门从日常维修转变到状态监测上来。
(6)主动利用自身的科技力量。生产企业有多年的实践经验的试验条件,对一些备件的国产化效果最有发言权,应主动利用自身的科技力量进行一些开发工作。如设备上的一些塑料件、机械件等,在国内无法解决而购买原装产品又较贵时,可考虑自主进行国产化开发,可省去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有可能形成可外销的产品。
经过笔者近几年的设备管理实践,运用上述观念和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以预防维修制度为核心的维修管理方式,我们在产值增加100%的情况下,专职维修人员却减少了70%。设备的完好状态基本达到100%,故障率接近0,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进行。同时,维修费用逐年下降,特别是在运用全过程管理法引进新的主力设备后,维修费用大幅下降,千元产值维修费用下降了50%,而且还在生产中更多地使用了进口原装材料,产品质量大为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自主研发的一些备件产品,节省了大量的维修开支,如网纹传墨辊节约60%,塑料齿轮节约90%,照排机部件维修节约99%,印刷滚筒修复节约70%,脱墨离合器节约95%,集中供墨系统节约50%等,极大地降低了设备及维修成本。
设备成本的控制不是简单地限制各种支出,而是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主动地降低总成本,而不以单项成本为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设备管理的主动权,掌握设备成本控制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