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用好设备所采取的措施和经验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4660 次点击
华北石油管理局是以工程技术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地区服务公司,由于历史原因,设备陈旧老化,配套水平低,技术状况差,运行成本高。为了解决制约竞争力这一“瓶颈”问题,华北石油管理局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了对主要施工装备更新改造和技术配套的力度,连续5年共投入22.76亿元,更新了钻机、顶驱、压裂车组等15大类311种3903台套设备,购置了部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石油专用装备。为了管好用好这些新型装备,管理局从基础工作入手,狠抓制度建设、现场和油水管理及技术培训,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档次,增强了施工作业队伍的市场竞争能力。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外部市场收入由1995年的5.96亿元增加到了2003年的16.57亿元。
几年来,全局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3%左右,未发生过大型设备事故。2000年和2003年连续两届获得国家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华北石油管理局的主要经验有三点。
一、建章立制,强化设备基础管理
随着大量新型设备的使用,施工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前制定的那些设备管理制度和办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型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此,管理局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建章立制入手,不断完善各种设备管理措施,夯实基础工作,推动设备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
1.修订设备管理实施办法,使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石油工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对设备管理的新要求。因此,结合新型设备增多和施工生产实际,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设备租赁以及环保要求等内容,制度涵盖了计划编制、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修理、调拨、闲置、报废等设备管理全过程。局处两级都成立了设备管理专门机构,健全了设备管理四级网络。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设备的前期管理、使用管理、维修报废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对每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了档案,按设备出厂编号跟踪记录,使设备管理工作有规程、实施有记录、问题有整改、处理有结果,形成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2.编写设备操作及维护规范与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管理和使用水平
随着大量新型设备的使用,操作和维护技术资料不完整、操作规范和保养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逐渐显露。针对这一现象,管理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了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照原有设备管理制度,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设备使用说明书、随机技术文件和图纸,以每种或单台设备为单元,从管理机构及设置、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岗位职责、主要技术参数与总体布局以及设备的配置、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用油标准及设备润滑图、停用保管与存放等10个方面,修订完善并汇编了钻机、井下作业设备、固井设备、油建施工设备、锅炉等10大类、18册、1500万字的《设备操作维护规范与管理制度》。这套制度为基层队提供了一套简明实用的基本操作规范,为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习惯,指导操作者正确维护和操作设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3.编写设备年审技术规范,提高检查标准,克服短期行为
随着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沿用了几十年的“单台设备检查千分标准”已不再适用。2003年,根据集团公司资质认证的有关条件,结合使用新型设备的实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集团公司单台设备千分标准的基础上,从设备主机的配置、新旧程度、性能及完整性、润滑与维护、外观清洁到外围配套、生活设施、安全消防设施、人员配置及资料等方面,编写了《设备年审技术规范》。目前第一批机械钻机、电动钻机、修井机、通井机、压裂车、水泥车等6种设备年审技术规范已编写完成,并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发布实施。新的“设备年审技术规范”,不但为设备现场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检查标准,而且促使各单位加快了设备更新改造速度,有效防止了“重生产,轻设备”的短期行为。
为了保证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各单位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宣贯领导小组,逐队进行宣讲,分层学习培训,组织全员考试,并充分利用设备验收、月度检查、专项检查的机会,检查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使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基层、岗位和个人,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的自觉性。
4.研发设备管理软件,推进设备管理信息化进程
过去中油系统普遍使用的设备管理软件只能做设备数据统计、查询,不能满足设备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2001年始,与中油信息中心联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系统设备管理软件。该软件能够存储历年设备资料,建立三级设备管理网络,达到设备管理流程和统计报表的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应用该软件后,把全局和华北油田分公司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二、突出重点,狠抓设备现场管理
管理局始终把设备现场管理作为拓市场、创品牌、树形象的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发挥设备最大潜力。
1.强化检查考核是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为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提高设备现场管理水平,采取管理局年审和半年检查、二级单位季检查、大队月检查、小队周检查、岗位天天检查等分期分级检查形式,使设备检查工作经常化。管理局开展年审主要按照年审技术规范,对特种作业设备进行检查。四年来,在检查范围上,从钻机到修井机、通井机、压裂车、水泥车等特种作业设备,年年都有扩展;在检查方式上,从管理局抽查,到组织各单位自查、互查,年年都有新变化。年审小组对设备按照标准量化打分,按分排序,通报全局。对年审不合格的设备限期整改,整改后复查仍不合格的,解散有关队伍,封存设备,并对所在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各二级单位在进行季度检查时,积极运用经济杠杆,奖优罚劣。钻井系统普遍实行了季度评比挂牌制度,对挂红牌的给予奖励、挂黑牌的给予处罚。工程建设公司采取考核兑现的办法,每年都拿出10多万元对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经常性的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职工设备现场管理观念的转变,使设备现场管理和装备配套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钻井系统的广大职工,管好、用好、维修好设备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养成了巡回检查、日常维护保养设备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的良好习惯,做到了定人定机,保证了台台设备有人管,使设备脏、松、漏、缺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井场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各钻井公司自觉投入资金,对年久失修的大庆130钻机进行改造,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人身安全;对油水堆等改造后,减少了搬家车次,降低了搬迁费用;投入较大额度的资金,配备了泥浆搅拌器、砂泵、灌注泵、除泥器、除气器等新设备,使部分钻机的固控系统达到了五级净化。另外,各钻井公司还为钻井队配备了新的VOLVO发电机组,并增加了井架、固控系统护栏,增强了钻机的整体功能和操作安全性。
2.加强交流学习是提高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002年管理局组织4个钻井公司召开新购钻机现场管理、验收、使用情况座谈会,在现场与生产厂家共同验收,各使用单位提出新购钻机在设计、安装、使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厂家进行整改,这种与生产厂家在现场面对面地对设备“会诊”,不仅使操作工全面了解设备性能,而且使相关人员了解了同类设备的优势、不足和发展趋势等。2003年,在冀中四个钻井公司中挑选配置、型号相同的4个钻井队,开展了“结对子”活动。“结对子”的钻井队互相参观学习,座谈交流,对设备存在的问题、现场管理、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油水管理、备件管理、设备配置方面的优缺点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井下作业公司和工程建设公司等系统,纷纷开展了创“优秀机组”、标杆队、样板设备等活动,营造了学榜样、赶目标的良好氛围,对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有力地促进作用。
3.加强油水管理是提高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
油水管理工作是影响设备寿命周期、油料消耗、运行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进口设备和新型设备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设备对油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应把油水管理作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常抓不懈。一是严把设备进油关。对采购的每一批油品,在发货前都要请技术监督部门到厂家抽取油样,经过第三方检验合格后再发货,从源头上确保设备用油质量。二是对重要设备、进口设备的用油,规定牌号。要求国产动力设备使用CD级以上润滑油,进口动力设备使用专用或CF级以上润滑油。三是为各单位配备了快速化验仪和斑点图等监测工具,对设备用油跟踪监测。四是对设备用水严格实行二级冷却技术,严禁加注自然水,做到了全局进口设备和新购设备都使用多效冷却液,其他大部分设备使用了“百克灵”。从而,实现了优质润滑与优质冷却的同步发展,减少了设备磨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效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强化培训,提高全员设备管理素质
高技术、高性能的现代化装备,对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局着眼于提高全员设备管理综合素质,分层次、有步骤、多渠道地开展了设备管理和使用技术的培训工作。
1.分层培训,注重实用性
对设备管理人员,主要是进行设备管理知识和技术水平培训,促使他们学习在前、掌握在前。三年来,共举办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设备管理人员260人次,使大家不仅熟练掌握了设备结构原理和工作性能,而且结合生产实践对设备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2003年,通过进行ZJ20B7、ZJ40L钻机的操作技能培训,部分钻井队在原ZJ20B7钻机的基础上,增加了液压盘刹、司控房、钻井仪表及可视系统等,既保持了ZJ20B7钻机的基本结构,又提高了性能,改善了职工劳动环境,减小了劳动强度。对设备操作与维修保养人员,注重技能培训。为适应生产装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功能的需要,从订购设备开始,就派骨干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生产厂家学习。接手钻机后,在现场调试时又请厂家指导安装、调试及培训。到厂家培训的人员培训结束时必须考试,有一人考试不及格,就不能通过设备验收,从而,做到了购买一套设备,培养一批人员。
2.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
在培训内容上,根据设备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培训教材。如,钻井系统针对新型钻机的使用与保养,分别编写了《电动钻机培训教材》、《机械钻机培训教材》、《钻井柴油机使用与维护》;井下作业系统根据新型压裂车组和修井机的配置和技术性能,编写了《通井机培训教材》、《修井机培训教材》、《特车泵工培训教材》等。利用这些自编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2002年举办特种作业设备培训班2期、培训150人次。2003年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举办设备管理操作培训班12期、培训4000人次。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岗位操作人员很快熟悉了设备性能,掌握了新型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技术。
3.形式多样,体现灵活性
在举办学习班集中培训的同时,从基层实际出发,采取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师徒结对、知识竞赛和“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工作。2003年,在生产资金和技术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从钻井系统选拔了50名操作能手和管理骨干,分别到钻机生产厂、电控设施生产厂和上海昆山CAT柴油机培训基地等地学习、培训。另外,适时请厂方专家授课,在设备使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
通过广泛、深入的培训和学习,使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2004年全国石油石化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获钻井柴油机工个人第二名、团体第三名,名列中石油系统第一。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