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三到人”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3995 次点击
周永君胡振艳
(湖北省荆城供电公司湖北省荆州市434500)
1前言
2005年初,经过充分酝酿,审慎研究,荆城供电公司在管辖范围内推出设备“三到人”管理办法,在设备管理领域做了一些打破常规的探索和实践。所谓设备“三到人”,即设备巡视划分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奖惩考核到人,具体由设备管理单位将所属设备的日常巡视分配给单位每位干部员工,形成“全员化巡视,专业化检修”的安全管理模式。
一年多的实践,此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且在各单位的实践中得到充实,同时也在与原来的管理理念和体制的碰撞中带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2抢修之痛催生新的管理思维
电网纵横交错、设备点多面广,设备安全管理除了每年集中的两次安全大检查以及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外,日常的管理只能限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近几年来,配电线路和设备大量增加,而维护人员无法相应补充,特别是农村配网设备管理存在很多真空地带。由于人员不足,配网设备的日常巡视维护显得尤为薄弱。
如此一来,设备管理的庞大工作量与有限的设备管理力量之间形成巨大落差,设备管理成了“小马拉大车”,人员不堪重负。以荆州城区为例,供区内设备包括lOkV线路25条及电缆共计310kin、变压器792台、lOkV线路开关102台、环网箱8台、低压线路312km。为兑现“24h服务”承诺,负责城区供电服务的客户服务中心实行的是“四班三运转值班制,人员分配不够,每次只有2名专职巡视人员。这些设备靠2人巡视难度极大,容易发生巡视不到位、发现和处理缺陷不及时等情况,从而导致设备故障,给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设备巡视不能完全到位,缺陷不能及时发
现,导致因缺陷未及时消除而引发的线路设备故障频发、抢修队伍疲于奔命也就在所难免。大家有个形象的比喻,“刮风就拉闸,打雷就限电,客户服务中心成了抢救中心”。线路维护班和值班抢修人员一旦遇到恶劣天气,特别是在迎峰度夏期间,队员们经常“连轴转”,领导“熬通宵”已经不再是偶然,但往往还是“顾此失彼”,既没有满足客户对用电的需求,服务形象打了折扣,同时系统供售电量也受到实质影响。因为抢修是随机的也是被动的,使得抢修队伍长期处于临战状态,工作人员的思想压力也很大,厌战情绪很普遍,管理层为此忧心忡忡又不得其法。
据统计,2003年城区抢修总量为1591次:2004年,虽然台区、线路进行了改造,然而抢修次数仍达1405次,两年的日均抢修次数均在3.8次以上。
现实迫使我们思考:在现有的企业架构和人员结构之下,有没有可能让设备安全运行真正做到可控、在控?于是,“全员化巡视、专业化检修”的思路浮出水面。
3朴素理念带来的管理突破
经过管理层深入讨论,大家觉得全员参与设备巡视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相结合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不仅解决了设备巡视缺人、工作难以做实的问题,而且便于量化管理,形成设备安全管理的常态机制。但是,要真正推行起来,员工的思想认识肯定是一大障碍。
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劳资理论讲究定岗定责,全体员工按生产、技术、行政、业务等方面进行职能分工,大家各司其职,各守一方,设备管理理所当然是生产技术专责部门和人员的事。当时提出“三到人”管理思路,将设备管理单位的所有人,从干部到职工全部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在行业内部没有先例,而且从现行劳动法规也找不到合适的解释。惯性的力量是强大的,一旦要打破这种“交通警察各管一方”的思维和机制障碍,很容易带来抵触甚至震荡。
推进初期,有的员工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此相离甚远;有的认为自己从来没有从事过与电力线路设备相关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员工则认为这是一份本不属于自己的额外工作,不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出现各种抱怨和抵触情绪。但我们相信员工的素质是能适应这项工作的,为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公司党、政、工一齐上阵,层层召开动员会,并因人而异做沟通工作,很快扫清了员工队伍中的畏难、推诿思想,在员工中普遍理解了“电网=饭碗”、“全员参与符合责任收益对等原则”这些观念。电网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谁也不应该置身事外,这一朴素的道理被接受后,各设备管理单位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被激活了。
4制度探索与流程优化
“三到人”的基础是设备巡视划分到人。公司各设备管理单位将所属线路、设备,在全体干部职工中不分等级、性别、专业差别进行划分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在操作中将线路长、设备多、地形复杂的划分给党员、青年骨干和专业人员,对女职工或非专业管理人员分配相对简单、地域相对较近的设备。为保证划分的公平合理,部分设备管理单位在实施之前对相关线路设备进行了整体技术改造和修试,消除设备缺陷;还将相关设备与线路情况张榜公示,由员工自由选择负责的线路设备。设备划分后,实现了公司线路设备在日常管理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这种划分改变了过去设备管理界限模糊、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
为了保证责任落实与考核到位,公司和各设备管理单位分级制订了各类实施办法和制度。按电压等级、设备类别制订了相应的执行标准和考核标准并严格按要求进行考核。
为解决设备巡视过程中,少数非专业人员不熟悉巡视要领、巡视中存在漏项的问题,一方面公司编制了专门的巡视手册,并对巡视项目进行归类和细化,对各类设备的巡视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即使巡视人员不懂专业,也能检查和发现隐患,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对非专业或业务不熟人员采取师徒结对子、专业人员带非专业人员、男职工带女职工等办法,让他们尽快熟悉设备管理。在设备巡视中采取人包点,分管领导包片,专业巡检组全面抓的方式,每月进行1次设备常规巡视检查。
为保证设备检查巡视的效果,确定实施了责任人自查、小组间交叉互查、巡检组必查、稽查组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四查”体系。“四查”体系有效避免了少数专责人因责任心不强,设备巡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隐患的情况。在交叉检查、巡查或抽查时发现的隐患,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对巡视发现的缺陷和隐患采取闭环管理,对缺陷进行分类汇总,根据汇总情况按轻重缓急安排计划检修,检修结论由设备专责进行验收。
5实践中的收获与困惑
“三到人”管理模式推出1年多以来,公司的设备管理现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设备安全运行处于可控制状态。以荆州城区为例,2005年度,荆州城区线路运行首次实现了“三零”目标,即变压器零烧毁、客户零投诉、线路零超载。
据统计,2004年,荆州城区lOkV线路全年累计接地跳闸39次,其中属于巡查不到位的故障达到15次,占总次数的44%。2005年,全年累计跳闸降到了14次,同比下降了64%,而其中属于设备巡查不到位的仅为1次,占总次数的7%,同比下降了近90个百分点。2004年空开烧损11台,设备直接损失3.1万元;变压器烧毁l台,直接损失2.2万元。2005年空开烧损为3台,直接损失0.9万元,无变压器烧毁,损失同比下降了83%。2005年全年共消缺598处,是2004年度同期计划消缺量的5.2倍。被动抢修变为有计划的检修,也极大降低
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
设备“三到人”管理的推行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全员精细化的设备管理、除障消缺,使得线损电量等经济指标得到了保障和提升;二是通过严格的巡视,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将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设备维护费用及人工成本降低,设备运行管理成本得到较好控制。同时,“三到人”管理使供电得到更好的保障,也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保证了“阳光服务”承诺,企业形象和社会评价得到提升。
通过“三到人”的实施,建立起了完整的设备台帐。每次的巡查资料都进行汇总,设备巡视记录登记在案,缺陷管理形成了闭环,完善了设备异动档案;巡视人还可就巡视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附在设备档案备注里。这些举措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
此外,“三到人”的推行还促进了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全体员工通过系统培训、传帮带以及工作实践提升了综合业务能力;同时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正确的荣辱观得到强化;因为“三到人需要大家互帮互助,使得企业内部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更浓厚,凝聚力更强,带动了整体工作的进步在“三到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切身体会到这是供电企业优化设备安全管理的一条可靠途径。但同时,在推行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一些困惑和问题。毕竟作为一家基层供电企业,缺乏政策空间;而“三到人”管理对传统用工制度、安全规程、绩效考核制度等都进行了突破,这需要由上而下的政策制度支持才能够持续推进;此外,既然是全员参与,在具体的操作上,也面临设备管理单位与其他单位、机关人员与基层人员之间的分工平衡问题在操作流程与考核制度方面,也存在如何细化、并统一执行标准的问题。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