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管理基础 发挥设备效能 构建支撑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平台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6179 次点击
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是隶属于江西省交通厅,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收费等工作的副厅级事业单位,现有职工2400余人。自1993年建局以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积极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高速公路事业发展路子,建立了江西高速特色管理模式,开创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新局面。10年来,全局建设、管理的高速公路里程从100多公里增加到近800公里累计为国家征收车辆通行费近30亿元。局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交通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局及局单位累计获得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全部建成为地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青年文明号,昌九高速公路被上级命名为“青年文明号一条路”。为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江西高速公路发展,发起设立了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18日,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10年来,管理局在艰苦创业的历程中,始终重视挖掘设备潜力,如强设备管理,为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管理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和《“九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纲要》、《“十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要点》,坚持为中心工作服务,将“统一管理、分散使用、集国维护”的综合管理模式,贯穿于设备(车辆)管理之中,使设备的采购、使用、管理、维护等四个环节达到有机衔接,设备资产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设备的技术状况及维修情况保持良好,在改进设备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未发生过重大、特大机械设备事故。1995年被评为全省设备管理优秀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省节能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截至2002年底,全局共有筑养路机械设备443台(套),管理车辆262台,检测试验仪器(设备)145台(套),设备资产总值2.6亿元。全局设备(车辆)累计创造产值2.66亿元,累计提取设备折旧费4600多万元。2002年设备完好率98%,使用率77%,节油率6.7%,设备(车辆)新度系数为0.77。
主要做法是:
一、打好一个基础,坚持完善制度,形成有江西高速特色的设备管理工作模式
机务管理工作,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高速公路建设、养护、还是收费工作、路政管理,都离不开设备(车辆)。“高管局的工作一半是在车上开展的”,这句话很形象地概括了设备管理工作在局各项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拥有性能优良、门类齐全的设备体系,实行节能降耗、安全高效的设备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的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局党政领导从建局时就提出,要切实打牢设备管理的工作基础,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设备。
经过10年的艰苦拼博和探索总结,在设备体系和设备管理上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优势,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清晰、适应实际情况的管理经验。这就是坚持“统一管理、分散使用、集中维护”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实行领导重视与制度落实、人才培养与实践锻炼、设备竞赛与科学管理、综合检查与平时抽查、车辆保险与理赔等“五个结合”,以及其他各项行之有效的几十项制度。这是全局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2002下半年,局机务处组织一批中、高层技术骨干,参考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对全局设备管理工作制度、规范、规程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编印了《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机务管理制度汇编》、《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机务管理实用手册》、《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设备(车辆)安全操作规程和例行保养规范》等系列丛书,对江西高速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制度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使期更具有操作性、实用性、指导性。目前,该系列丛书已成为全局机务人员的工具书。
二、把好两个关口,坚持优化配置,建立较完备的筑养路机械设备体系
1、合理谋计,把好设备选型关
根据施工要求、养护等级、环境保护、质量标准以及回收成本等因素,优化配置工程养护设备(车辆),是设备管理人员首要的任务。在采购昌九、九景、昌泰、泰赣等高速公路的养护设备(车辆)和有关大型设备之前,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反复比选、论证,制定最经济组合方案和选型方案,然后再拟定采购计划。这对于保证设备(车辆)的完好和性能优良,不断改善和提高全局筑养路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在意义。
2、货比三家,把好设备采购关
设备的采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确保设备质量和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设备采购过程中,无论是进口设备还是国产设备,首先将采购计划报局长办公会或局务会议讨论批准,然后,由纪检监察、财务审计、计划工程、机务供应等部门组成采购、评审小组。通过电话询价、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货比三家,整个采购程序按照《政府采购法》、国际惯例和厅局有关设备采购程序进行。最后由采购评审小组评定,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审批。重大采购项目,报经局党委会议同意,再签订合同。
通过积极谋划,合理引进,局设备(车辆)已从建局伊始的10几台(套)增加到现在的700多台(套),筑养路机械设备的保有量和使用量迅速增加,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筑养路机械设备的门类涵盖土方、路面、桥梁施工、检测试验、运输、绿化、清障救援等各个方面,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性能优良、满足需要的装备体系。
三、办好三个中心,坚持强制维护,不断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水平
1、建立三个维修中心,实行集中定点维修
为便于机械设备(车辆)的维修,局投资几百万元设立了南昌、共青、蔡岭三个定点维修中心,全局50多个单位的车辆(设备)按地段分别在三家维修中心定点维修。设备(车辆)在中修严格按照《维修中心管理办法》,由机务处、维修中心、使用单位三方进行技术鉴定,确定维修项目,分析事故原因。实行维修统管制,防止了乱拆、乱修行为,堵塞了漏洞,降低了成本,强化了廉政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既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专业维修人员。现在,南昌维修中心不断增加修理能力,提高修理质量,已开展对外服务;共青维修中心还分流精干力量参与了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现场的维修保养服务。
2、严格“三定”制定,例行保养常抓不懈
设备(车辆)的全过程管理是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以经济寿命周期费用获得最佳的设备综合效益,又是设备管理的核心。为此,根据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强的特点,实行了“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管理制度,将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规定,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坚持“五个不放松”(即基础管理不放松,例行保养不放松,设备交接手续不放松,工期任务不放松,现场维修不放松);在现场管理中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全面管理与关键环节强化管理相结合,单机管理与成套管理相结合,用、管、修相结合)。实行“三定”制度,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机务管理人员和驾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有效地保证了机务员、驾操员队伍的稳定,减少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车辆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根据“三定”制,全面推行了例行保养制,在局属各单位普遍推广例行保养小组的工作经验,建立例行保养监督检查机制,每天督促驾操员做好出车(机)前后的例保工作,每周对所有设备的例保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检查中发现例保和一级保养范围内的小维修项目或其他修理项目,能自已动手解决的立即进行修复,否则送维修中心修复。这样一来,维修成本明显降低,大大延长了设备(车辆)的大修周期。
3、实行单机(车)成本核算,奖惩制度落实到位
全面推进单机(车)成本核算制度,将单机(车)成本核算与驾操人员的津贴、奖金等挂钩,充分调动驾操人员的主观能力性,增强其爱车例保、节能节材的自觉性。对于因违规造成交通、机械事故的驾操员以及失职的机务管理员,给予严格的处罚和处分;对于设备(车辆)运行正常,使用在30万公里(5000小时)以上无大修的定岗两年以上的驾操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达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效果。
四、抓好四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机务人员队伍
1、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对所有推荐上岗的驾操人员、机务管理人员,全面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凡要上岗的人员均进行上岗考核,并对上岗考核合格者,局颁发上岗证后,才能上岗。
2、坚持在岗培训制度
对管理人员、驾操人员进行在岗“充电”,利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各种渠道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几年来,已经组织了10多期机务学习班和操作技能培训班以及20多批次外出学习活动,及时学习交流设备管理的好经验、新技术,使机务管理人员、驾操手的业务管理和机、电、液、气等多方面知识得到了加强和充实。
3、坚持重视和使用人才
局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每年均引进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把他们放在一线岗位上培养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为其提供锻炼机会,使之尽快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及性能,管理、使用好一流的设备。目前,局关键设备、进口大型设备操作手均由大中专毕业生担任。
4、坚持考核评比、优胜劣汰制
坚持开展岗位练兵和设备竞赛活动,每年都评比星级驾操员、岗位能手和优秀设备,并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竞赛、优秀设备评比和全局设备车辆检查评比活动,以提高全体管理人员、驾操人员爱护设备车辆和积极性、促进业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了解和掌握机务管理人员、驾操人员的业务水平,局每年都组织业务考试,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五、搞好五项创新,坚持挖潜增效,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在设备管理中,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改革,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努力探索设备管理新思路,利用资产经营管理手段,提高设备(车辆)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设备管理的良性循环。
1、抓好设备改造和对外租赁,加强资产管理
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设备管理中首先界定和明确国有资产的概念,规定凡局调拨和各单位自购的设备(车辆)均属局资产,是国有资产,纳入全局统一管理,按规定计提修购基金。为了确保设备(车辆)技术装备水平的先进性,及时补充购置新设备,坚持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设备(车辆)进行改造和维修。对设备(车辆)更新,建立了自有资金购置设备申报和审批制度,加强购置的计划性,杜绝设备购置的随意性。同时,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发掘设备潜力,盘活设备资产存量,实现设备保值、增值,还制定了《设备(车辆)租赁管理办法》,由局统一管理对外租赁或承担施工任务。为发挥设备优势,组建了设备租赁公司、工程公司、养护公司、监理检测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推行机械监理制,加强设备现场管理
局成立设备(车辆)监理办公室,设在局机务供应处。凡投入重点工程建设、养护施工、工程租赁的设备(车辆),均按工程项目为单位,实行机械监理制,由监理人员监理,施工单位自检,对工程施工中的所有设备(车辆)从进场到工程完工使用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制止不按规范操作、维护等各种行为,保持设备(车辆)运转良好。仅在昌泰、昌傅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通过实行机械监理处理的违规操作、维修人员就达8人。这不仅有利于把好工程设备质量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而且还争取了施工时间,减少了设备的早期磨损,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
3、实施信息网络系统和课题攻关,促进设备管理上水平
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自行研制开发了一套设备管理软件(机务管理信息系流)。该系统基本涵盖了设备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整个系统分为局级和各单位二级子系统。各子系统可独立工作,也可进行通讯联网,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构合理、功能强大、容错性强等特点。2002年,局投资30多万元,又对此系统进行了改进,从而在全局50多个单位数百公里范围内全面实施,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针对现行的二级维护里程间隔长、项目多、浪费严重的情况,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维修技术成本,缩短设备停厂时间,延长其使用寿命,开展了二级维护里程优化设计课题,并被省交通厅正式立项。
4、实行用车制度改革,节约行政管理经费
车辆消耗费用居高不下,是一些单位存在的难题。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改革了公务用车制度,《车辆使用限额公里管理办法》、《单机(车)核算奖赔实施办法》应运而生。局机关和各单位的车辆,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合理安排的情况下,使用公里数下降了,消耗费用降低了,仅局机关每月就减少经费开支1万多元。
5、实行车辆定点保险服务招投标,进一步促进廉政建设
实行保险服务招投标,改变了以往一家保险公司单一报价的局面,参与投标的保险公司在竞争激励的情况下,纷纷降低了价格,或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提高了服务质量,从而将“关系户”拒之门外,节约了经费开支,提升了保险服务质量。此举目前已被全省交通系统推广。
10年来,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始终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每月坚持两次安全学习,每年进行3~4次机务安全大检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技术安全责任制,逐级落实到人,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出现问题,严惩不怠,未发现重大、特大交通、机械事故,维护了安全生产的好局面,保证了各项工作稳定开展。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