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设备管理 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2794 次点击
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株冶”)是一个具有47年生产历史,以生产铜、铅、锌为主并综合回收金、银等稀有金属的大型有色冶炼企业。株冶始终把设备管理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针对公司生产工艺流程连续性强,设备腐蚀、磨损严重的特点,认真贯彻《设备管理条例》,在连续多次获得“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的基础上,设备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创新和发展,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传统的技术型管理转变为技术经济性管理,追求设备效益的最大化;从对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单一的机电设备管理转变为对整个工艺维修相结合,设备的技术状况为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发展提供了保证。
一、规范设备管理保障正常生产
1、规范设备管理,不断强化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对原有设备管理制度按照IS9000系列国际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同时将设备管理纳入企业方针目标管理体系,编制了设备管理8个程序文件、29个管理性操作文亻和有章可循。通过把设备管理重奖重罚纲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做到有章必依,每年公司提取数十万元奖励基金专门用于设备管理。国此在企业内部从经理到每个职工基本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
2、实现主要生产设备“长周期。少故障”运行。为保生产、降故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组织各单位开展设备降综合故障活动,由机动工程部归口统计和分要析全公司设备故障并每周在公司总调会上定期通报;对故障设备要求各单位进行书面析或召开专题设备事故分析会;组织二级单位开展设备反事故演习;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设备定人机活动与设备创优活动,2002年创红旗机房80个,红旗设备120台套。每季度组织老工人检查团及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流程关键设备、配电室、环保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进行季度现场大检查和设备综合管理大检查,督促各单位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下一步设备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为从根本上消除设备故障,2002年公司对9种设备的故障难点进行了攻关,即10KV系统多发性接地故障攻关、硫酸预热器技术攻关、制粒圆筒内衬及内部结构改进、铅电解残极洗刷机技术攻关、整流变压器有载开关技术攻关、过I和过II银浮选压滤机改进、4#锅炉设备故障技术攻关等。上述活动的开展使公司全年主要设备作业率达到9705%,重大设备事故为0,设备故障比上半年降23%,设备的各项主要指标都保持了较好水平。
二、创新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1、在满足安全、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合理使有维修费用,实施《外委维修项目内部管理程序》与《关于外委维修项目实行费用包干和限额委托的规定》,对所有生产设备、土建、炉窑、防腐的外委维修项目(含大修及检修)实行立项申报、预算、审批制度及“包工不包料”规定,费用实行合同干或预算限额委托,使维修项目信费用处于受控状态,2002年外委维修费较上年降低1570万元。
2、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设备、备件采购费用继2001建立备件计划申报网络后,2002年建立了备件存查询网络。先进信息工具的采用不仅缩短备件计划审核时间,确保备件计划准确性,而且控制了备件采购费用。通过实施设备、备件的招标与定点竟价议标(如进口空压机、波纹管、电线电缆、中低压阀门、紧固件、陶瓷泵、电动机、滚动轴承等)采购,有效降低采购费用。对浇铸模和斗等易消耗备件实行按产量计价承包采购。
同时每年对所有备件制造厂家实行分承包方评价,保证供货质量。
上述措施的实施,2002年备件采购费用降低600多万元,而且保证了设备、备件质量。
3、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重视设备大修和改造相结合
2002年株洲冶结合设备大修与改造,引进了德国的余热发电机组、超高压热等静压机和瑞典ATLAS空压机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在设备的选型采购阶段,通过综合考虑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选择设备,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
4、建立具有株冶特色的设备点检模式
一方面把技术较高的钳、电工或机电技术人员选配到各生产工段,作为工段的设备维护代表和设备技术状态管理者,并与维修工段用经济的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格局。另一方面工厂投资120余万元购置了各类检测诊断仪器200多台套,通过由机电主管部门精密点检、各二级厂简易点检和岗位日常点检组成的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网络,使点检工作体化、数据化并形成体系。在具体工作采用中,注意把“点检与状态监测有机结合”,及晨排除设备故障。由于采用了诊断技术,可实施针对性维修,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能,缩短检修时间,基本实现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相结合的设备维修模式。
5、开展设备维修旧利废
通过设备修旧利废与闲置设备及备件调剂使用,全年共节约费用140万元。
2002年株冶通过以上五个方面设备管理创新,保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了设备的装备水平,降低了设备的修理费,年修理费比上年降低373%,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