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加强设备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0325 次点击
郑国伟
1987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简称《设备管理条例》)
至今已20周年了。这是我国设备管理工作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开创了我国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的新篇章。它总结了建国38年来我国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经验,特别是有效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和促进技术进步的经验,并从实际出发,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技术,提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原则和任务,为推动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面向经济全球化,广泛开展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我国的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提高。国内的经济结构、企业结构和设备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一大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这就要求设备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修改、完善和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真正做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设备工程领域也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总结,并采取新的措施。
在此提出四个问题供探讨、研究,以活跃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
一、进一步推进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管理条例》提出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20年来的实践说明,许多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实行了以设备的运行和维修管理为基础(这是企业设备管理管理部门都应该做而又能够做到的)向两头延伸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向两头延伸,是指一头向前延伸,要抓设备前期管理,即抓新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或设计、制造,强调对新设备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可靠性、维修性要求;另一头向后延伸,抓设备的改造和更新,直至报废及其再利用。这两个延伸是有条件的,有的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能够做到,有的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做不到(有的企业的设备规划、选型、购置工作由专门的部门负责,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与之配合、协调),要从实际出发,但我们提倡,要努力去实践。因为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是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促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制度。事实已证明《设备管理条例》所提出的综合管理等指导思想是正确和可行的,应进一步推广。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要特别重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规定和标准,积极将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设备淘汰更新。
近年来,随着全面规范化生产维修(TnPM)被积极推广,许多新的做法和国外的最新经验被不断介绍,但对设备综合管理宣传推广不够。有人提出现在只看到宣传TnPM,《设备管理条例》提出的设备综合管理还搞不搞?甚至说,TnPM推广是否要否定综合管理?我认为推广TnPM要很好地同设备综合管理结合起来,将其作为设备综合管理新的补充,不要割裂,更不要对立。
我国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需要进一步充实、丰富和提高,它的理论支撑除了可靠性工程、设备故障机理、价值工程外,还应该包括那些设备管理方面的内容,应广泛深入地研讨和交流。
二、有重点地开展设备再制造,逐步产业化
科学发展观十分强调节约社会资源。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要特别重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再制造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成果,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扩大推进范围,不仅在汽车发动机和一些关键零部件上可行,还拟扩大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和机床等领域,展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见解。一是认为对再制造的产品不要过于强调会比新设备技术先进。再制造的产品即使采用了当前某项先进的工艺(如表面处理),整体上也不可能超过当前生产的技术先进的新品,而且再制造的设备利用了旧设备的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件,这些结构和部件的寿命周期(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不可能超越新设备;二是对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宣传要有针对性。一方面可以向他们介绍些新知识,拓宽思路,另一方面也要适度,因为再制造的设备需要有一定的批量,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和生产手段,这些条件对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来说是有难度的,或者说是做不到的;三是对生产企业来说要产业升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仍要强调重视企业技术改造和现有设备的技术更新,这样才能改善企业装备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设备再制造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和推广,在初始阶段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如税收、金融等)给予支持,并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
三、设备管理,企业是主体,政府要在法规方面给予指导和约束
设备管理是否完全是企业行为,当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设备管理就是企业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设备管理不仅仅是企业行为,同时政府在宏观上要进行引导和指导,在法规方面应有要求和约束(如安全、环保、节能等)。也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设备管理的主体是企业,政府要为企业创造适度的环境,应有所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好比自主创新,普遍认为企业是主体,但同时政府要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针对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推动设备综合管理
我国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以资本结构多元化为取向的调整、改组、并购正在向纵深推进。据统计,全国机械工业中各类经济成分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以2000年与2005年5年的销售收入比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国机械工业总销售额的比重由43.6%降到30.4%,民营企业由37.1%升到42.9%,三资企业由19.3%升到26.7%。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结构的这一变化,在工业系统有一定的代表性。
就经济总量来说,三种经济类型企业都得到迅速发展,而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较快,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更快。因此,针对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重点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采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推动设备综合管理十分重要。
企业设备管理要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运行管理、现场管理和实行预防维修,使生产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有效运行,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经济效益。
要按照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不断改善设备构成,重视设备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重视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分析和论证,不断提高企业投资效益、提高竞争力。
对民营企业尤其是近期兴起的民营企业,要重视设备的基础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和故障、维修记录(包括外委修理),采用灵活的维修方式,逐步推进设备综合管理。
对三资企业,由于外方情况差别很大,特别要重视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企业(合资或独资)的设备综合管理的经验,其中有不少企业已将国外成熟有效的设备管理经验移植到在我国投资的有关企业,通过交流可以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