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和包机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5932 次点击
张海军
(太钢炼铁厂烧结工序设备能源部山西太原030003)
摘要:太钢烧结厂实施点检定修和包机双轨制设备管理,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为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点检定修定机零故障
设备作为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钢烧结厂是在1970年建成投产的,经过36年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目前拥有一烧、二烧两个烧结生产系统,4台烧结机组,固定资产为6.68ML元,设备总台数为1287台(套),总装机容量为50160kVA。设备管理工作由建厂初期的事后维修,到1983年开始试行点检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到目前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设备管理模式——点检定修和包机的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使设备的基本性能和工况条件得以保证,满足了准时制生产的需求,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的建立
传统设备管理以“修”为主,现代设备管理以“防”为主。所谓“点检定修和包机的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就是将生产岗位人员、维修人员、专职(业)点检人员的职责明确、细化、固定,分工协作,形成一个专群结合的设备点检网,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有准备地实施计划检修,按照包机原则进行修理,分清责任,避免或减少设备故障、事故的发生,确保“三控”(公司控、厂控、工段控)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转,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推行“以岗位工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岗位人员实际操作使用设备,全天候工作,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较为熟悉,实施日常点检、调整、紧固、清扫、加油等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破除了“设备管理只是设备人员的事”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岗位丁人在设备管理中“第一责任人”的重要地位,岗位人员参加设备维护管理,并不是为了分担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重要的是有利于预防故障的发生。岗位人员按班执行日常维护任务,是为设备建立“基层保健站”,是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消除设备事故隐患于萌芽状态的重要保障。
维修人员包机制是一种设备的区域维护,并且责任到人,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点检、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维修人员对所包设备进行备品备件和设备定修检查,对设备隐蔽部位的情况最为熟悉,是岗位点检与专职(业)点检的补充,易于将设备的点检与修理有机地结合实施。维修人员与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挂钩,调动了维修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设备点检与修理的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设备工艺性能。
专职(业)点检主要实施设备的重点点检与精密点检,对基层点检进行管理指导,制定和完善设备点检、修理、润滑等作业管理标准,分析处理设备故障,并对设备的缺陷和重复性故障提出整改意见,积极进行整改和攻关。设备能源部设立专职点检员,分专业设置机械、电气、润滑、工建等专业点检员,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点检手段,各负其责,不断地完善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充分发挥设备功效,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
设备能源部作为设备主管部门,制定了一套以基层管理为主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调动了基层管理积极性,并组织以设备管理、点检、维护、使用、润滑等为内容的定期设备检查评比,直接与经济责任制挂钩,有效落实设备全员管理体制的实施。
(2)以设备点检为基础,科学实施设备定修。设备定修是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设备管理工作从事后维修到计划预修,然后发展到现代管理的全员维修,设备检修由抢修变为按时问进行计划检修到根据设备实际运行工况进行科学定修。烧结厂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中设备定修包括日常检修、定检、年检、抢修,是落实设备点检的一个重要环节。日常检修指对双系统设备和辅助设备进行的不影响烧结机生产的检修;定检是对主线设备按照检修模式组织的检修;年检是指根据公司系统生产组织的大定检或大中修,抢修是设备发生事故后组织的紧急处理。设备定修项目主要来源于设备点检,根据包机原则组织包机维修人员进行项目实施,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在定检时包机人员进行设备的停机点检和解体检查,及时发现处理隐患或进行设备劣化倾向分析。
点检与定修的配合实施,确保设备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消除了设备过剩维修和失修的现象,获得了设备的最大经济效益。由包机人员实施设备定修,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保证了设备点检、检修质量,取得了维持和改善设备的工作性能、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机率的显著成绩。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现代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将其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太钢烧结厂建立了完善的培训、竞争机制,成立培训中心,组织开展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对培训考核不合格者进行经济处罚,并在技术岗位上实行“末尾转岗、竞争上岗”制度和选拨技术能手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技术工人爱岗敬业、钻研技术的积极性。首先对各层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培训,明确设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打破旧观念,提高人员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其次,针对岗位、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由专职点检员对岗位人员进行实际点检知识培训。送机械、电气维修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短期学习。培训工作在考核机制的支撑下得以发展,在提高基层人员的设备点检、维修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推行“零故障”管理理念,满足“准时制生产”的
需求。太钢公司推行准时制生产,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烧结厂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中提出“零故障”管理理念,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满足准时制生产的要求。所谓“零故障”就是设备在一定的生产运行周期内,各类设备故障为零。根据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无论是违章作业故障,还是设备失修故障,都是可以通过管理、优化改造等有效手段加以控制的,最终实现“零故障”的目标,将“设备工作人员就是处理设备故障的,设备怎么能没有故障”的旧观念更新为“设备工作人员是设备的管理者,设备故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新观念。“零故障”管理的实施,既解决了过去故障指标划分不均的难题,又通过给基层设备管理人员的加压,提高了人员的责任心,有效地降低了设备故障停机率。经过努力,近年来,一烧系统、二烧系统的机械、电气故障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取得的效果
随着企业的发展要求,太钢烧结厂的设备管理工作经过几次改革,发展到今天的点检定修和包机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1985年烧结厂设备管理工作开始步入计划检修和全员维修阶段,但存在着很大的缺陷,1989年烧结厂设立了基层点检员,点检工作进一步完善。1997年提出了以“岗位工人为第一责任人”的新思路,加强点检力度,1999年成立专职点检站,开始实施双轨制设备管理模式,管理方针为“以满足生产需求为根本,坚持设备点检包机双轨制,以设备综合效能最优为目标”,2003年根据实际情况将设备点检重心下移至车间(工段),使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向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太钢烧结厂点检定修和包机双轨制度的实施,效果极为明显,故障停机时间、事故停机时间、事故故障停机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从1998年开始事故停机几乎为零。
企业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社会竞争的主体。企业必须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的客观经济规律。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将继续深化完善双轨制设备管理体系,沿着“学先进、找差距、抓管理、上水平”的思路,努力工作,认真落实,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不断丰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提高设备可靠性,使烧结厂的设备管理工作日趋完善,逐步成熟,从而达到国内一流企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