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点检工作流于形式的方法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7149 次点击
杜江新,殷智明
(哈密煤业集团露采公司,新疆哈密839003)
摘要:对煤矿企业采掘设备点检过程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得出在平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以便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管理,发挥设备效率。
关键词:点检;点检定修制;设备管理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按照标准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点检的目的是防故障于未然,通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可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消除故障的措施,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
一、检点定修制与传统计划维修制的区别
点检定修制就是通常所指的预防维修制,它比传统的计划预修制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其特点是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制度,从过去单纯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计划预修制度,发展为以状态为主的项目修理制度。每个项目虽然也有周期,但仅作为参考,主要依据设备状态来确定修理时间和内容,防止过剩维修和失修。点检的精华在于通过设备的检查诊断,从中发现劣化倾向性的问题,来预测设备零部件的寿命周期,确定检修的项目及备件、材料需用计划,提出改善措施,以便“对症下药”,使设备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设备维修组织原则上,点检定修制与我国传统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点检定修制是强化基层管理,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维修管理体制,整个维修管理重心下移,让最了解最熟悉设备状况的点检人员(编制计划)解决基础管理。这样做是很科学的,因为他们最有发言权,能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而传统管理方法只注重于上层管理即让少数人参加管理。在管理方法上,点检定修制减少了传统管理的多余环节和层次,信息反馈畅通,使用与管理从不脱节,利于实现高效率管理。
实行点检定修制后,其管理目标集中到两点:一是减少设备故障,二是降低维修费用。即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为目标;而过去的设备管理工作是以技术目标为主,如设备完好率、事故率、检修计划执行率等。
二、防止检点工作流于形式
总结近几年来开展点检工作的经验,要使点检工作取得应有效果,最重要的一条是要防止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这里讲的点检工作流于形式,主要是指点检工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一种情况是操作工人对点检不重视、无所谓,点检卡规定每天点检每天填表,但工人往往几天填一次,有的提前填,看起来表(卡)上都填得好好的,实际上没有反映设备的真实状况,第二种情况是项目点检有问题,需要打×,人嫌麻烦,这种情况大多是因生产忙未能停机检修造成的。第三种情况是有的点检项目在一般情况下不大会出问题的,所以天天打√(表示好的)这样使操作工人不重视点检工作。
要使点检工作不流于形式,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掌握设备的检点内容。设备由很多零部件组成,但有的零部件不容易损坏,有的则容易损坏,有的非传动零部件损坏也不能影响设备开动,因此,点检就要集中在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件上。一台设备的点检项目不要过多,要分清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范围,点检项目要视设备实际情况而定。而在确定检点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日常点检员的检查工具主要是靠“五感”,因此确定日常点检项目时,要考虑特定条件。
②所列的点检项目中有一部分因其技术性质所决定长时间一次也没有发生过问题,导致对该项目的检查无兴趣,这类现象要避免。
③避免所列的点检项目或技术要求远远超过点检者的技术水平,使点检项目判断标准必须明确,记录方式简化。
2.做好点检与定修密切结合。点检工作与定修相结合,是使点检工作取得应有效果的好方法,设备定修与设备点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点检的目的是防故障于未然,因此,点检与定修相结合,既能更准确地检查出设备的故障及隐患,又能更及时地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3.克服旧的习惯势力,大力宣传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对改革制度的认识。维修制度的改革是设备维修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前进了一步。
4.加强基础管理,改革现有管理机构。维修制度的改革,不单纯是技术方面的改革,主要是体制的改革,重视了检测技术的提高。如果没有得力的基础管理与技术方面的配合,制度本身在先进,也难以实现,只有扎实的基础管理,才会减少机械的事后修理,使修理带有计划性和预防性。
5.中心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点检定修本身的需要,是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做好工作所遵循的法则和标准。
6.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及现代管理的培训。只有着手进行日常点检的规范化,定期检查,定项修理的制度化、表格化、标准化,做好这些工作,才会使新制度的贯彻有新的进展,不会使点检工作流于形式。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