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思考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945 次点击
王备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1)
设备管理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保障设备可靠性,发挥其在役期最大出力,维系持续稳定的生产,同时降低其购置及维修成本,是企业有效获得利润的直接保障。
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资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management)更侧重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涵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life-cycle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括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既包括设备运维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目的
研究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其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
(1)追溯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价值变动记录,分析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关键成本环节,结合设备经济性分析,分析资产投资价值,为优化后续资本投入提供翔实的数据;
(2)通过在役期的故障及维修记录,辅助检修策略的制定,挖掘设备潜力,使其可靠服役期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
(3)通过维修费用及故障曲线统计分析,及时做出设备资产更换决策;
(4)削减资产管理中的盲区,使设备资产使用全过程可控、在控,规范2级库管理及设备资产报废管理。
二、阶段
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范畴。当生产人员领料后,在安装期前,将设备置于库存管理之外,属于2级库范畴,应规范管理2级库,避免设备资产不在帐情况;
(3)安装期。此期限比较短,属于过渡期,若此阶段没有规范管理,很可能造成库存与在役期之间的管理真空,为具有检修队伍单位的检修2级库资产沉淀创造了条件,也不利于设备全过程的追踪,因此要补充对于此期间的管理,使其成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除新建企业外,一个设备资产的安装期往往是与另一设备资产的轮换期或报废期相对应,因此也需要同时进行另一设备资产周期转换的相应处理;
(4)在役期。发挥设备寿命周期中的最大服役潜力,通过科学的运行及检修策略,尽量缩短其“磨合期”,延长其“稳定期”,及时发现其“衰退期”,并通过故障记录分析及维修经济性分析及时做出更换决策;
(5)轮换期。对于部分可修复设备资产,设备资产定期进行轮换和离线修复和保养,然后继续更换服役。此期间的管理对于降低购置及维修成本,重复利用设备资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6)报废期。设备整体已到使用寿命,故障频发,影响到机组可靠性,其维修成本已超出设备购置费用,必须对设备进行更换,更换后的设备资产进行变卖或转让或处置,相应费用进入企业营业外收入或支出,建立完善的报废流程,以使资产处置在帐管理,既有利于追溯设备使用历史,也利于资金回笼。至此,设备寿命正式终结。
三、经济性分析
设备资产的维修经济性分析,是设备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融合点,要综合考虑设备资产的现值及投入的维修成本及其可靠性等因素。设备资产自购置转固后,要按照资产折旧规则计提折旧,进行技术改造后要对维修的设备资产进行增值,这些处理都要影响资产的现值,财务价值变化与设备真实健康状态是有出入的,因此要考虑设备可靠性因素,引入可靠性因子,综合维修费用支出,才能做出科学的维修经济性分析及更换决策。
对设备资产现值的处理要求财务管理规范化,折旧年限符合其真实寿命周期,对设备的改造增值也要按照实际发生费用合理地分摊至资产。
四、闭环管理
设备资产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设备及财务的台帐和管理及维修记录,如设备可靠性管理及维修费用的历史数据,都可以作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分析依据,最终可以在设备报废之后,对设备整体使用经济性、可靠性及其管理成本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可以辅助设备采购决策,可以更换更加先进的设备重新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也可以仍然使用原型号设备,并应用原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更加科学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策略,使其可靠性及维修经济性更加优化,从而使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五、建立时机及过程
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的最佳时期是机组的基建期,可以从资产购置的源头上着手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体系,明确资产价值分布,定位资产去向,建立完善的资产台帐。建立资产台帐时要统筹考虑,结合生产部门和财务的要求,建立双方均可接受的设备资产,因为生产部门在日常维修中会频繁涉及设备资产的使用,因此主要以生产部门的需求为主,这是进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前提。
建立起设备资产台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检修和日常维护中将设备资产的维护流程运转起来,在设备资产的生命周期内,运用有效的手段规范设备资产的库存、安装、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管理过程,使得设备资产负责人在日常管理中逐渐完善设备资产使用过程,直至设备报废。
在设备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管理作用,设备资产的管理人要充分树立设备管理的资产意识,科学合理地归集设备检修费用,完善设备检修记录,进行设备故障分析等可靠性管理工作。设备资产责任人在进行调换时,必须进行充分交接,使得新责任人了解自己所辖设备资产,承担相应责任,继续完善设备资产使用记录。
六、范围
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有一定的范围,盲目扩大设备范围,提升管理细度,必然导致管理成本上升;过度缩小设备范围,只针对大的生产系统,又会导致设备资产管理过于粗放。因此,合理确定设备资产的管理范围,为设备资产定义创建一个切实可操作的规则,将真正需要按照设备资产管理的重要设备纳入体系,是一项重要而琐细的工作,需要有懂生产通财务的人员完成。而且资产管理涉及日常繁多的管理决策工作(设备资产定义、设备资产更换决策、设备资产报废管理等),需要有专人完成。
七、面临的问题
1.新建单位基建期设备全寿命周期体系建立问题
基建期的企业往往受工期、人员、供求关系等问题的困扰,无法有效关注资产体系的建立问题,仅仅将大的生产系统视为固定资产处理,管理过于粗放。
2.已运营单位设备资产清查问题
已运营单位资产管理停留在老的模式上,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资产管理体系,设备资产帐物不符、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等情况很多,清查工作量巨大。
3.资产管理人员问题
企业领导没有从意识上重视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仅把这项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范畴,没有真正关注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没有将设备资产管理的物资、生产、财务各环节相结合,形成闭环的资产管理体系。
财务方面的资产管理人员往往没有生产管理经验,按照财务习惯进行管理,资产定义与生产实际脱节,对设备资产的后期生产维护影响较大。而且要解决资产合理定义,各种编码(KKS编码、设备编号、资产编号)之问的关联问题,涉及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是单纯财务人员就可以完成的。而生产人员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够,在日常工作中,对资产随意处置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提高各级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也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总之,要实现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的闭环,要求的不仅仅是管理制度和软件系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设备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树立对待设备资产管理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真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