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设备作业率的措施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1963 次点击
段学兵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提高设备作业率,满足生产需求,发挥设备的最大作业能力,实现设备零故障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设备故障故障率操作点检维修设备作业率
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企业的主要资产之一。而维护和管理好生产设备,使设备保持最佳运行状态一实现设备零故障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途径。设备发生故障,除其本身运行中自然劣化故障外,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引起,如操作人员使用不当、维修人员维修不及时、设备超负荷运行等。如果操作人员能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技术维修人员能及时发现修复设备故障隐患并按期定检,就可以使各部件达到设计寿命使设备基本实现无故障运行。
1实现设备零故障的五项措施
设备故障大致由以下5个方面引起,即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日常使用和维护点检、巡检、预防性检修;故障管理;操作水平和维修工技能即业务素质。
根据这5个方面,采取以下措施以实现设备零故障作业。
1.1改进设备制造、安装上的缺陷
(1)制定延长使用寿命,限制其运行强度的措施;(2)消除安装上存在的弱点,如保证结构、尺寸上的精度、装配精度等;(3)制定减少工程应力的措施,对应力过大采取保护性设计;(4)对过负荷运转采取相应的对策。
1.2遵守设备使用条件。严格按规程操作
(1)确定设计能力、检测设备负荷极限(2)实现设备操作方法的标准化;(3)确定设备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并加以改进;(4)注意安装要求及管线、电缆的敷设,加强设备旋转、滑动部位的防腐、防尘、防水、润滑;(5)改善设备环境条件,如跑、冒、滴、漏、尘埃、温度、湿度、震动、冲击等。
1.3加强点检。及时查处设备萌发的隐患
1.3.1预知和发现设备劣化现象
(1)通过人的感官对零部件进行定期和非定期的检查;(2)对易损部位进行记录分析并预测其寿命;(3)制定点检、巡检和更换的基准,以确定更换的极限值;(4)探讨掌握异常征兆、预知设备劣化的数据及测定方法。
1.3.2确定修理方法
(1)进行解体、安装、测定、更换方法的标准化工作;(2)完善零部件的通用化、固定化和标准化工作;(3)从设备结构人手对易于修理的零部件加以修复和改进;(4)根据磨损规律、使用情况、监测数据等制定修理计划。
1.4积极推进5S现场管理。创造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
(1)清扫设备,保证设备本身及周围环境达到要求;(2)制定实施清除故障发生源的对策;(3)加强紧固、防止连接松动;(4)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明确润滑部位,改进润滑方式;(5)制定清扫、润滑、紧固的标准,并严格按照计划贯彻、落实。
1.5提高维修技能和维护水平
防止维修失误应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分析操作维修失误的原因;增加设备的自锁、互锁、联锁装置,改进操作、维修的方式、方法尽量采用简捷、明快、易控制的装置;提供防止操作失误的客观设施,加强备品配件采购出入库管理;使操作维修实现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操作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
2设备故障趋向于零的四个阶段
2.1第一阶段:减少故障间隔期的波动、稳定工作率
2.1.1把点检的故障加以修复。
首先必须做到科学分析故障,并加以整理,根据轻重缓急,列入维修日程,然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到防患于未然。
2.1.2排除人为故障。
人为故障是由于操作失误或维修方法拙劣而造成的。这是造成设备故障间隔期波动(即故障率)较高的原因,因此要通过完善设备使用的基本条件,加强维修人员的工作标准和维修技能来排除人为的故障,以此达到故障率的稳定。
2.2第二阶段:延长设备运行的固有寿命降低故障率
2.2.1改进设计安装上的弱点,通过排除人为故障,设备就只有自然劣化故障了,也就是基本接近其固有寿命,设备越接近自然劣化故障,其故障间隔期的波动就越小,寿命也就越长,即故障周期越长。反之,则可认为是设计、制造或安装上存在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改进和革新,以此进一步延长设备运行寿命
2.2.2排除偶发故障。
偶发故障的代表性主要是操作失误,而修理失误造成的偶发故障也有一定的倾向性。偶发故障是一种靠点检、巡检所不能防止的故障,因此要提高操作者的水平和维修者的技能,以避免失误的发生。同时,增加各类保护装置,尽量减少设备的故障。
2.3第三阶段:强化维修。消除设备故障
2.3.1为了维持已在第二阶段降下来的故障水平,并进一步减少故障,甚至消除故障.就必须定期地对设备进行维修,科学预测设备运行的寿命(即设备故障周期),确定定期点检、巡检和维修、更换的确切时间,并制度化。
2.3.2通过人的感官掌握设备内部劣化的异常征兆。单靠定期将设备劣化修复,不可能消除所有故障,因此,首先需通过操作者和维修者的感官来掌握,操作维修人员加强巡回检查,通过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其温度、振动、声音、气味、仪表指示等方面的异常现象。
抓住时机,制定出详细切合设备故障周期的维修计划,并严格加以实施,从而消灭设备故障。
2.4第四阶段:实现管理创新。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维修过渡
设备维修的波动(即故障周期性的波动)靠上述三个阶段的实施,故障基本得到控制,但仅靠操作、维修人员的感官难以掌握异常现象,即使能够很好地掌握,其可靠性和效率也有限,并且设备还存在着破坏性故障(所谓破坏性故障,是指完全不能预测、突然发生的故障)。因此,只有用先进的诊断仪器进行测试和定量分析,通过设备的诊断技术,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既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必要浪费,又达到了消灭故障的目的,这样就实现了从故障检修和计划性维修过渡到设备状态维修。
3改变维修模式,提高设备作业率
3.1设备事后维修
设备事后维修也叫设备故障维修。它的起因是人们对设备运行状态,特别是对设备的故障和所需要更换的备件不能进行预测,或不能完全预测。而设备和备件在无任何损坏信号及预兆情况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发生突然损坏时,人们所采取的最朴实、最单一的维修模式,亦即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备件不能用了就换。因此,设备事后维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模式。
3.2设备预防维修
设备预防维修是为了防止设备意外损坏及意外事故,预先对其劣化和缺陷部位进行维修及更换备件,并进行一系列预防性的设备维修和管理的组织措施,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设备预防维修制度理论基础是设备的磨损理论,即基于设备的开动时间、作业率和备件的使用时间,拟订设备的修理周期、维修内容及备件的更换方案。
3.3设备预知维修
设备预知维修是一种新的设备维修方式,是通过测试技术、诊断手段、信号处理方法等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诊断.根据设备的异常部位和劣化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设备维修或更换必须更换的备件。
通过多年的设备预知性维修的管理,我们总结出:一条生产线停产检修,并不是全线设备、备件均出现问题,而是这条生产线上某个或某几个关键设备、备件因寿命周期短,不适应生产要求,致使整条生产线停机检修。因此,大力实施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关键设备及备件的寿命;充分发挥主机系统全方位性能;推行设备预知性维修模式;防止设备的过修与欠修,使整个生产线保持持久活力,促进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飞速发展。
4小结
(1)通过实现设备故障为零的五项措施,可大大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正常运行效率,为生产提供设备保障。
(2)在实施措施的同时需要有计划、分阶段的进行。故对设备故障趋向于零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逐步稳定降低各步骤的设备故障率。
(3)提高设备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满足设备检修需要,加强维修工作,提高设备作业率,使生产处于有序、正常的运行。
(4)通过管理创新、不断培训,设备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使职工操作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故障逐步趋向于“零”。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