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化设备维修与可持续发展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7862 次点击
王慧文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针对现代化设备维修存在的严重资源与环境问题,简要阐述设备维修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维修;可持续发展;再制造工程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使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为了增加固定资产更新的资金来源,工业化国家普遍采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政策,不断缩短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更新周期的加快意味着产品寿命的缩短。而产品寿命的缩短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需求。
传统维修的概念一般是指维持和恢复设备的额定状态,及确定和评估其实际状态的措施;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保持生态的平衡,使人类社会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它的基点就是使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界的再生能力相适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必须通过现代维修工程技术使产品得以再利用,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现代维修由检查、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构成。其中改善维修具有以下特征:
(1)改变原有的产品设计模式,以适应产品改型(再制造)及改进(现代化改装)的需要,实现产品的多功能化,注重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工业化国家在产品设计时已开始注意其再利用性及零部件的再制造性,认为设计产品时仅考虑一次性使用是不够的。这里所谓的再利用性,就是指产品在其初次制造之后产生的得以继续利用的潜在能力,是通过改善维修及再制造工程加以保证的。
(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材料科学、可靠性工程技术、系统工程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产品进行现代化改装,使其在技术进步、节能、节材的前提下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其中提到的再制造工程是利用以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及其它先进的成型技术为代表的再制造成型技术对原有设备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形成再制造产品。这种再制造产品可以重新用于新的机器设备,经再制造制备的零部件性能优于原零部件本体材料性能,不但可以使原有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得以恢复,而且可以通过再制造技术使其可靠性、耐用寿命及其它一些性能得到提高。
现代维修工程的目标是在费用优化的基础上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对产品的再利用与传统的循环利用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对旧设备及零部件通过高新技术进行现代化改装或再制造以形成新的产品,耗能、耗材极少且极少产生新的废料,不仅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影响产品的设计,提高其技术性能;后者(如废旧设备及零部件的回炉冶炼)则是在消耗大量资源并污染环境的条件下重新利用原有的材料,其产品也仅仅是需进一步加工的初级原材料而已。
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的关键性措施,现代维修工程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在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环节采取措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产品的使用、维修阶段通过加强管理以提高其利用率;通过现代化改装、再制造技术对废旧产品加以再利用。根据现代维修工程所具有的功能,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延缓和弥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及消耗。产品一旦形成,由于使用及时间所造成的磨损和消耗就是一种固有的、不可逆转的过程。通过改进对产品的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在使用及维修阶段通过维修工程中的维护、检查(状态监测)、薄弱环节分析乃至修理等一系列措施就可以延缓和弥补这种磨损及消耗,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对于维修作业来说,其产出就是产品的可利用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使用时间就是产品,通过高质量的维修管理延长产品的利用率也就相当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样可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
改善维修避免了因恢复性维修的重复进行所导致的产品陈旧老化及报废所产生的资源消耗。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强化了对产品的再利用,使产品的功能得以扩展,性能得以提高,相当于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