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设备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8001 次点击
大多数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都拥有很多先进的设备,为了保证产品的产量、质量,企业的设备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由过去的只为生产服务转变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上来,不光要追求较高的设备完好率,而且要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这就要求企业从设备实物管理转变为设备实物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并重的地位上来。就是要求设备管理工作重视维修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就是要以最少的维修费用达到最高的设备科利用率,以获得企业的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设备维修的技术力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维修设备的技术力量非常重要,为判断设备故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一台设备一天被拆几次,既误事又费力反倒耽误生产,又造成很大的浪费,增加了维修成本。
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维修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职工管好、用好、维护好设备的自觉性,培养职工爱护设备、节约为本的思想。
1.教育维修人员积极参与并配合厂部进行原辅材料的优化配置工作。
2.大力开展成本教育活动,为提高成本管理,技术人员就费用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分析,商定各种对策。
3.提倡节假日维修,平时生产,结合维修工考评进行专项培训,使成本管理深入人心,人人了解。
三、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把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与其收入挂钩。设备管理是否科学合理,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对成本管理具有很大影响,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设备管理的重点,为杜绝和减少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帐物不符,维修保养不到位,设备带病运转,违章操作以及润滑不良等形式的浪费,要提高全体职工管好、用好、维护好设备的自觉性,培养职工树立爱护公物,以厂为家的思想。制定维修费用管理规定,非正常损坏件与设备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关于旧件修复的鉴定与奖励制度等。编写安全操作规程、保养规范、岗位职责、点检与保养记录、提出工作要求等。
四、对设备要精心维护,细致保养。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可预防设备零部件非正常磨损与损坏,减缓磨损程度,延长修理间隔期,减少维修费用。
五、制定科学、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对设备的维修费用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在费用管理中进行月统计,季分析。由于维修的不确定性,维修费用的发生是不均衡的,要优化费用支出,必须对年、季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找出费用发生的规律性与最佳控制值,把计划分析、预测分析和事后分析结合起来,建立完整地分析体系。最好是建立维修费用管理与分析的微机化。
六、加强技术改进工作,消除设备的固有缺陷。技术改进对完善设备性能,降低维修费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七、提倡修旧利废,降低维修费用。充分发挥和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对旧件修复、零件的损坏制定专门的鉴定程序与奖罚处理规定。对设备更换件必须由技术员鉴定,对备件的领用程序、非正常损坏件的鉴定与处理制定专门的规定。对修复后的零件,经技术员鉴定,设备科长认可,可以对修复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而对人为损坏或失误事故,则给予加倍处罚。
八、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减少维修浪费。加强设备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设与维修人员自我约束机制的建设,组织设备完好治理。维修浪费存在两种:一是失修,这是由于设备检查漏项预测不准确,对设备不重视而造成的设备失修现象,使本来较好的设备由于某一零件或部件的失修而造成的其他零部件与功能的连锁性急速损坏;二是维修过剩,这是由于对设备进行过多的维修安排,以及过分追求设备性能的完好而造成的浪费。
九、定期检查设备管理工作,强化设备综合管理。
1.设备管理检查多种方法的结合:a.自主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b.设备检查与现场环境检查相结合;c.设备检查与安全防护检查相结合;d.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e.一般检查与各专项检查相结合;
2.设备维修多种手段相结合:a.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相结合;b.大修、中修、项修、轮修、抢修相结合;c.大修与更新改造相结合;d.一般维修与改善维修相结合;e.设备维修与产品质量攻关相结合;f.设备维修与安全整顿相结合;g.设备维修与节能治漏相结合;h.设备维修与现场管理相结合;i.设备维修与设备完好专项治理相结合;j.维修与保养相结合;k.集中维修与分散维修性结合。
3.设备管理多种方法相结合:a.传统管理与管理创新相结合;b.设备价值形态管理与实物形态管理相结合;c.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结合;d.设备的技术状况管理与专项利用状况管理相结合;e.设备的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相结合;e.短期费用管理与长期费用管理相结合;f.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与程序化相结合;g.设备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