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928 次点击
付永明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情况,对油价波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确保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价格;波动;战略储备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B
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回顾
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低迷,1998年12月甚至跌破了10美元/桶的整数大关,创下9.55美元/桶的12年来的新低。但仅几个月后,到1999年第四季度,国际石油价格竟涨破30美元/桶的9年来的历史高位。此后国际油价缓慢波动,但从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又开始不断攀升,2004年1月后国际油价更是直线上涨,一再突破历史新高。继5月突破40美元/桶的大关后,国际油价一路飘升,国际油价一度达到了55美元/桶,涨到21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回落到45美元/桶左右,短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仍然不能盖棺定论,不过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还是有迹可循的,一个中长期的石油供需不平衡正在形成,国际油价稳中有升将是必然趋势。
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如欧佩克产油国政策变化、伊拉克战争恐怖袭击、地缘政治、美元汇率变动等。而自2002年以来的国际油价的这种剧烈变动,并非劣全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即使从目前的生产能力看,国际石油的供给能力仍处于满足需求有余的彩态。目前的油价波动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石油资源的国际垄断资本(如巨际石油跨国公司)操纵价格的垄断行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国际投机资本(如投机性的对冲基金)在石油市场上的空前活跃,更加大了油价的波动幅度。
2004年以来的一个明显迹象是,美国那斯达克指数的每次暴跌,总是与国际油价的暴涨呈现同步反向变动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全球流动的速度极其迅速。从纽约股票市场撤出的巨额投机资本15分钟后就可以在伦敦原油期货市场建仓。特别要注意到的是,1998年至2004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的巨幅跌涨几乎没有给美国经济的景气状态造成明显影响,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取代,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程度已经大为减弱;与此相反,我国在未来一段较长发展过程中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增长将是全球范围内最快的,再考虑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我国将可能是国际大资本操纵下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和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受害国。
三、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我国进口石油已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一,石油的定价已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国际市场不油价格上涨必将导致国内油价的上升。专家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初步估计2004年高油价将拖累GDP下降0.7至0.8布百分点。若我国对国际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1年,我国GDP平均要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国际油价上涨64%,中国GDP下降了0.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约600亿元。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和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强劲,进口量大,而出口的制成品多为一般的普通商品,价格难以与石油同步上涨,无法将高油价产生的影响转移出去,只能独自承担和消化。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但目前中国石油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并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定价权,只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处于较高水平,单位GDP的石油消耗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要高,如美国和中国的GDP规模分别为8万亿和1万亿美元时,原油消耗分别是4.8亿吨和2.4亿吨。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
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缓慢,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6%,预计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50%和60%左右。资源不足引起的石油价格风险是我国炼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的发展,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如果我国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从目前的40:1降至20:1,化工用油的需求量将要增加一倍。石油化工原料自给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进口部分化工原料油势在必然。随着国内石油产品市场按人世协议期限开放,关税的逐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四、确保经济发展的石油安全对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工业社会,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与争夺更为激烈,石油安全问题便被提到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地球石油储量和经济可获取量正变得越来越少,石油供求缺口的日益扩大势必扰动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的波动又必然在一国经济社会的震荡中反映出来。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高速发展,可采取的石油安全对策如下。
1.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投资,实现国内石油战略接替
这是针对稳定石油供应采取的措施。东部的油田需要继续增加投入,提高开发技术;西部开发要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海上开发需要对目前的渤海、东海、南海北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2.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政策,提高油气工业的竞争力
中国是目前世界五大产油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资本寻求投资的一个大市场。随着市场的全球化,我国石油工业将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由于油气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所以制定适当措施对其适当保护是必要的。目前,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总体上看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分散。因此,行业政策的制定应当把消灭无序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作为主要目标,迅速实现国内油气工业的全国一体化。
3.建立二级石油战略储备,提高抗风险能力
提高抗风险能力是确保石油安全的基本手段,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和经合组织普遍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建立于1979年,国内有六个储备基地。日本的石油储备最多长达4个多月,这是石油进口国应付石油冲突的第一道屏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为应对油价波动造成的冲击,参照国际经验建立国家和企业两级储备势在必行。
4.海外油气扩张战略:石油利用多元化、多途径,保证油气资源的安全供应
中国未来油气对外依赖程度将日益增大,为减少这种依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多途径、多元化的石油利用将是可行的战略。目前,中国这种战略已经在国际上逐步摆开:(1)中东地区是目前和未来的中国油气的主要供应源,尽管在这一地区任何进入者都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关系,但中国不能不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2)由于地缘关系,今后俄罗斯、中亚将是中国石油向海外油气市场扩张的重点地区。中国可根据不同情况,以各种方式保持同上述地区的关系,如直接进口、易货贸易、合作开发或期货合同等,以期最大限度保证石油安全。
5.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考虑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资源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具有不同的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特点。这就决定了石油地缘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具有明显经济倾向的外交去贯彻。当今石油外交在国际石油角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国在中东、北非、中亚等地的外交活动需要强化油气资源的经济倾向,以有力的石油外交来士高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的安全系数。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