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基层单位的设备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579 次点击
吴辉,徐国发
摘要:本文针对油田单位使用设备小而分散的特点,及一些基层单位设备管理的不足,提出两条主要措施:(1)采用动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结合基层单位设备管理实际情况推广应用;(2)加强对基层单位领导及设备管理员的考核力度,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设备;综合管理;状态监测;诊断
目前,油田基层单位设备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开展状态检测与诊断工作,或虽已开展,但未与传统管理工作衔接好。
2.基础资料的积累仅限于应付检查,对了解设备状态、快速诊断故障及综合管理的实际作用不大。
3.设备维修基本处于事后维修状态,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4.油水管理工作尚未很好地开展起来。
5.设备管理仅限于操作者、机修人员和设备管理员,领导者不够关心,尚未形成“全员参与”。
6.为应付突发性事故,往往大量储备备品配件,重点设备甚至配置2-3台套备用机器,导致大量库存积压。
一、利用现有条件开展状态监测
目前,油田基层单位一般都已配有微型计算机,人员结构和素质也有较大改观,只要配置一些简易检测仪器,稍加培训,即可开展状态监测与诊断工作。
以机床维修为例,可采用如图1所示模式,并建立如表1所示动态监测表。
针对CW6163车床进行随机故障及规律性故障的研究,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对应的处理措施。如对有规律性、有发展期的导轨故障,进行状态监测维修;对有规律但无明显发展期的如电器柜内的电器元件,采用定期更换的维修方法;对有发展期的随机故障如轴承失效,采用在状态监测条件下选择周保期间等合适时机更换;对于随机故障无发展期的如灯炮、按钮等,采取积极备库、事后维修的方式。
表1主要采用的是主观监测,所用仪器也只是简易的207电子诊断仪和点温计,但效果却不错。
当然,仅此还是不够的,要想快速诊断故障,除现有的基础资料如机床运转、保养记录等须完整、真实可靠外,还要建立详尽的设备故障台帐表,内容包括故障发生时间、部位,现象,是否规律性故障,产生的原因,整改的措施,更换零部件情况,故障处理后运转情况等。
这些都是动态管理的重要信息,要及时整理、归档,还要建立设备故障分析对策表、常用库存一览表等相关的数据库基础表,以便检索、对比,寻找在各种检测异常情况下可能的故障原因,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推广以点检定修为主的维修方式
机床大多是中等价值的设备,非常适合实行点检定修的维修方式:
1.根据机床的声音、温升、振动、开关灵敏性及润滑、密封、电流、精度等状态参数,便可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倾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早期检测并减少或消灭突发性故障;同时可根据机床磨损、腐蚀、损伤等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维修措施,避免盲目拆卸和不必要的停机。如我们发现电器柜内2-3周内就有油污产生,交流接触器等寿命明显偏低,经检查发现系密封件问题。经过对油毛毡进行改装并安放干燥剂,效果明显,原先常需更换的交流接触器寿命大为延长。
2.状态监测与ABC分类法相结合。根据状态监测结果,采用ABC分类法对备用设备和备品配件进行分类,卡盘、按钮、中拖板、刀架丝杠、开合螺母等为A类,重点管理;闸刀、交流接触器、轴承、拨叉等易产生疲劳损伤的为B类,其余为C类。由于油田基层单位普遍小而分散,因而备件应采取集中库存的方式,可节约大量流动资金。
3.加强设备例保、周保和二级保养,实践证明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维修保养方式。例保由车间主任负责,周保由设备管理员负责,二保是设备运转到2000h左右进行的全面保养,可对平时不易检测的零部件进行检测、登记,更换影响设备性能的零部件。要加强油水管理,对大型设备采用按质换油,严格执行“三过滤”环节,保质保量,润滑充分。
三、加强考核,确保设备管理落到实处
建立硬考核、硬兑现的考核体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确保设备管理规范化、运行正常化、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例保(含动态监测数据)结果由操作者填写在设备运转记录本上,班长(车间主任)对例保结果负责,发现例保不到位或舞弊者,对操作者和班长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
2.周保检查由设备管理员负责,未达要求的,给设备管理员以相应的经济处罚。
3.每季度的设备评比必须评出1-2名优秀,给予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1-2名不合格的,予以相应的处罚。
4.基层领导(队长或书记)必须参加各项检查,尤其是周保,缺席即应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