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中国的发展与问题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5944 次点击
周一工
摘要:本文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前景,指出中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最大的商业市场。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商业市场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是燃料随床料在炉内多次循环,这为燃料提供了足够的燃烬时间,使飞灰含碳量下降。对于燃用高热值燃料、运行良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说,燃烧效率可达98%-99%,相当于煤粉燃烧锅炉的燃烧效率。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良好的燃料适应性,一般燃烧方式难以正常燃烧的石煤、煤研石、泥煤、油页岩、低热值无烟煤以及各种工农业垃圾等劣质燃料都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有效燃烧。
由于其物料循环量可调节,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性能和低负荷运行性能,能适应调峰机组的要求。
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优越的环保性能。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新型高效低污染燃煤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回顾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我国获得发展的内在原因,对探索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一、市场分析
从我国电力发展规划的总量分析,2005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为48.5万MW,其中火电35万MW。规划到2020年底,总装机容量增加到110120万MW,其中火电75万MW左右。就是说,自2005-2020年的15年间,平均每年要新增火电装机容量2.6-2.8万MW。
我国含硫量大于1%的高硫煤占25%以上,每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中有近7OOOMW的燃料为高硫煤。与煤粉燃烧锅炉尾部烟气脱硫相比,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脱硫经济性和脱硫能力的综合性能上占有优势。以燃用高硫煤的机组有75%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计算,2005~2020年每年将有5OOOMW以上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市场。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燃用无烟煤的煤粉锅炉的NO,排放为7501l00mg/m3,尚不能满足排放控制要求,而燃用无烟煤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NO,排放可控制在200mg/m3以下。随着环保标准执行力度的加大,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用无烟煤的电站锅炉中也会占领部分市场。
目前大量新机组是建于煤矿附近的坑口电厂,燃料以洗煤厂副产品洗中煤、煤研石、洗煤泥为主,由于燃料的特殊性,循环流化床锅炉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同时,大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投运的50MW、l00MW和125MW煤粉燃烧锅炉发电机组面临技术改造,这也是近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市场。
炼油行业的副产品石油焦、煤化工行业的煤制油油渣、氮肥行业的造气炉渣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且只能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燃烧,因此,中国将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最大的商业市场。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1.目前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均是从法国ALSTOM公司引进的,技术品种单一,且该公司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业绩并不多(250MW容量三台,300MW容量一台),所以,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由于近年来电煤紧张,目前投运的一大批中小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所使用的燃料普遍偏离设计值,造成磨损严重、排渣不畅、可用率低等严重运行问题。这一由外部原因引发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被当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的技术问题。
3.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范围认识存在偏差。项目审批部门将循环流化床锅炉仅仅作为劣质燃料利用的手段,这一定位不利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健康发展。事实上,即使对于常规燃料,循环流化术锅炉机组的造价也略低于煤粉炉加湿式脱硫的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当然是可以使用劣质燃料的,但若仅使用劣质燃料,长期下去,使用劣质燃料存在的一些固有的问题会被当成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
4.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操之过急。与煤粉炉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不同,超临界、超超临界煤粉炉在发达国家已有30年成熟运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来加速我国超临界、超超临界煤粉炉的产品开发工作是可行的。但是,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发达国家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也才刚刚起步,这项技术到底存在多大的技术风险还很难评估。我们着手开始一些基础研究工作是必要的,但在产品开发上不必过急。
三、发展前景
尽管走过一些弯路,20年来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总体还是成功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进入了燃煤电站锅炉的商业市场。但是也应该看到,到目前为止,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还没有一台投入运行。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技术发展条件和煤资源特点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道路。
首先,应坚定不移地坚持走技术引进的道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正在发展之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能使我们及时跟上国际上技术进步潮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的市场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我们将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搏弈,没有先进的技术是无法生存的。
其次,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要根据煤资源特点和用户要求,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有所创新,使这一技术更适合于中国,更适合于中国的煤种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