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点检定修 探索设备科学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9256 次点击
王信海
摘要:综述华能淮阴电厂以检修管理实施点检定修制的情况:从部分实施、全面推行点检定修阶段,建立CMMS和寿命管理系统,实施锅炉寿命管理和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等方面回顾了实施点检定修的过程;从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是点检制的基本特征、点检员管理者、点检管理标准的建立和应用等方面阐明该制度的特点。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点检定修制;CMMS;寿命管理;设备管理体系;特点;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723.4文献标识码:B
我厂自1995年开始对检修管理实施点检定修制,至今积累了大量管理和检测经验,并在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应用讨一算机管理方面开发研制了发电企业CMMS应用示范系统,并通过了验收。
一、实施点检定修过程回顾
1.部分实施点检定修阶段
我厂两台机组投产初期,设备状态不佳,出现大量危及安全生产的缺陷;人员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整体素质不高;检修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通过对企业现状的研究和国内外检修管理体制的调研,决定推行点检定修制。
1995年,成立了包括汽机、锅炉、电气、热工及燃化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点检组,以设备缺陷管理为突破口,逐步介入生产管理。点检员在做好设备巡查的同时,还监督运行和检修人员的设备检查及缺陷处理过程,对检修工艺和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对重大缺陷的处理和重要检修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规范了设备运行和检修技术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生产很快转入正轨,并于1997年通过了安全生产达标双文明单位的验收。本阶段点检工作重点是强化管理,解决了建厂初期管理混乱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建立起设备状态检修的理念,使用了红外测温等设备诊断技术。
2.全面推行点检定修阶段
1999年,在技术设备部设立了点检室;扩大了点检队伍,点检人员增加至26人;调整了工作职责,配置了点检仪器。点检员不但对设备日常维护和消缺负责,还对设备大小修项目的确定,物资材料计划的编制,到货质量的验收,检修技术工艺制订,检修全过程管理以及设备技术改造方案的提出、调研、改造负责。点检职能已不再局限于管理,而是管理和支持系统并重,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点检管理系统。
3.建立CMMS和寿命管理系统,向主设备状态检修迈进
科学管理依靠科技支持。在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同时,我厂又实施了CMMS计算机检修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如下。
(1)设备全过程管理。以设备规范编码为线索,实现缺陷管理、检修管理、技改管理等从项目的产生、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对一台具体的设备,不仅有设备基本情况、参数、检修记录、缺陷历史、异动情况,还有大小修项目管理、费用管理,维修作业标准、点检标准、技改项目制订以及上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设备详细档案,再结合点检分析,就有了进行新一轮检修项目安排及编制新维修作业标准的依据。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使得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协调一致,提高了管理水平,保障了生产的安全正常。
(2)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集成。系统为点检人员提供备品备件库存信息,由此可以了解物资计划的编制、审批和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的全过程。当准备安排进行一个项目的检修时,可了解设备的所有历史数据和备品备件的库存信息。在编制检修计划时,系统能自动编制物料需求。
(3)设备管理与计划管理、预算控制集成。点检员在制订项目计划的同时,可及时计算该项目的预算费用,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整个大小修或技改计划及年度检修计划费用。项目实施后,还可进行整个项目费用的统计、分析。
4.实施锅炉寿命管理,控制锅炉状态
2001年,我厂与国电热工研究院合作,在1#机组实施寿命管理项目,对锅炉管线和部件在线进行温度评估、应力评估和寿命评估,结合离线理化实验,实时计算剩余寿命。可随时掌握锅炉状态,为合理调整主机组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5.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的设备管理体系
根据对安全、生产影响和修复费用的评价,将设备分为三个类别(图1)。关键设备或机组是连续安全稳定生产的核心,通常没有备用;一般设备通常并不威胁安全和生产,但因其数量多,对生产成本仍有重要影响;主要设备介于两者之间。
根据设备分类,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对策和技术支持系统。关键设备通过锅炉寿命管理系统和汽轮机振动监测系统进行在线连续监测;主要设备采用TM2000系统有选择地进行在线巡检;一般设备通过离线定检,加上旋转机械振动监测、油液定期化验检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以及红外测温、热成像检测等手段综合管理。通过分层次的分类管理,结合CMMS系统,我厂的点检定修水平不断提高,已建立起一整套比较规范和先进的状态检修管理体制。
二、点检定修制的特点
点检定修制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以提高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使其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在点检、检修、运行三方中,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1.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是点检制的基本特征。参加点检活动的除专职点检员外,还包括管理人员和生产运行人员。点检活动贯穿于设备的运行、检修、技改以及日常维护的全过程。
2.点检员是管理者。点检制的精髓是管理职能层次减少,管理重心下移,全部职能按设备分工的原则落实到点检员。
3.点检管理标准的建立和应用。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给油脂标准等作业标准以及整套点检管理标准是点检活动的科学依据,这一标准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4.强调生产、检修、管理三者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体现了在所有设备上全面、全方位应用PDCA工作方法,以及管理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突出为生产服务的观点。
5.坚持安全第一,很多工作强调点检、检修、运行的三方确认制度。
6.点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日常检查诊断,发现设备的劣化倾向,预测寿命周期,确定检修项目及备件、资材需用计划,提出改善措施,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和持续、稳定运行。“点检定修”是一套制度的两个侧面,点检发现的问题将随时根据经济性、可能性,通过日常维修、临检或者列入各种修理计划处理,减少了修理的盲目性,逐步实现状态检修。
三、效益
目前这套体制运转良好,点检在生产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企业的稳步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通过定期检测,多次及时发现电缆接头温度异常,避免了电缆接头和线鼻爆炸;通过对送、引风机及磨煤机等重要辅助设备的定期检测,及时发现了送风机主轴承的异常。点检定修制的不断深入,使燃料、化学、灰渣等公用系统设备取消了按计划检修的管理模式,对有备用的主要辅助设备亦按点检对设备状态的评价安排检修;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主设备则采用点检定修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根据点检对设备状态的评价,适当延长检修周期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通过推广点检定修制,使全厂的生产设备始终保持较好状态,满足了电网需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减少一次小修,节约检修材料和人工费用约150万元,减少辅助设备检修费用及材料费用约100万元,减少设备故障引起的损失300~500万元,减少库存200~300万元。自1995年推行点检定修至今,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4000万元到5000万元,每年约500~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