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市场租赁的企业设备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690 次点击
陈伦彬
摘要:介绍重庆梁平邵新煤矿模拟市场租赁,以经济为纽带,实行合同约束的设备租赁,以此为核心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设备综合管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模拟市场租赁;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F721文献标识码:B
1999年以来,梁平县邵新煤矿针对以生产单位为主体的设备管理体系条件下形成“小而全”的封闭状态;无偿占用资产多和重复购置导致闲置设备多;使用维修不到位,不计使用成本,设备事故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等弊端,模拟市场租赁方式,实施以设备租赁为中心的设备综合管理,运用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管好、用好设备,使全矿835台件设备高效安全运转,走出了一条有邵新特色的设备管理新路子。
一、准备工作
1.调查现状,摸清家底。由矿机电科、计财科组成工作组,对全矿八个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逐一登记,做到了心中有数。
2.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设备租赁课题攻关小组,结合原煤炭部《煤矿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制订出《邵新煤矿设备租赁管理办法》,做到管理有依据,检查有标准,考核有奖惩。
3.制订设备租赁的工艺流程,以形成租赁设备的有序运转。
4.采用分类管理法,将全矿设备按照与煤焦生产、安全管理、企业发展的相关程度分类,对重点租赁设备重点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看板管理法使设备的性能特征、使用地点、流向情况等一目了然,为实施内部租赁综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5.配置设备租赁工作场所和工作机构
(1)1998年10月投资10万余元,开辟300多平米的房屋作为设备租赁的工作场所。
(2)成立设备租赁站,聘用五名技术过硬、有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从事设备租赁和维修业务,并与矿机电车间建立设备委托维修关系,保证大型设备维修和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作。
6.围绕设备租赁实行综合管理,制定《设备租赁管理办法》,为实施设备租赁运行提供保证。
(1)制订岗位责任制。明确站长、机电维修工、库管员、保管员等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严格执行租赁制度,视其工作情况实行奖惩。
(2)确定租赁设备范畴。针对煤矿设备移动频繁、共用性强、购置费高、潜力大等特点,确定了水泵、起动设备、通风机、变压器、绞车、矿车、管线、电动机、开关、工器具等为租赁设备。
(3)建立健全租赁管理制度。明确组织机构及职责、租金计算及财务管理,日常维修及大修等管理办法,使此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二、实施办法
1.租赁计划。由租用单位根据生产需要每季向租赁站提交租赁计划,站内设备不能满足生产所需时,租赁站统一转供应部门采购,有效保证生产所需。
2.租赁程序。使用单位因生产需要租赁设备,必须到租赁站签订合同,进行设备检查、试车,办理交接手续,并开始计算租金。交回的设备必须完好无损,方可办理退租手续,否则由租用单位按损坏程度赔偿。
3.租金收取。设备租金按日计算,按月转人租用单位成本;租用当日开始计租,退租当日不计租金。
设备日租金的计算公式为
每月底由租赁站计算出租金总额,报矿财务部门转人租用单位成本;对外出租设备,租金按矿内价格的两倍计收。
4.维修费控制。中小修和日常维修由租用单位负责,并承担费用。需要大修时,由租赁站、租用单位及矿设备部门共同鉴定,租赁站安排大修,并承担维修费用。租赁站对全矿维修费用包干,按比例实行节奖超罚。
5.跟踪管理。为配合矿井生产,租赁站配备专管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租赁设备日常监管。专管人员必须深入生产一线,对自己包干的租赁设备实行全过程控制,对设备何时入井、出井,使用时间,何时发生移动,都要有详细记录;在符合有关规定范围内,有权租出或退租。
6.质量监督。在实施租赁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运用TQC方法开展质量标准化管理,对重点设备建立质量管理点,并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对机电设备行使运行质量监督管理权,对不完好设备发出维修指令,对不按指令进行维修的有权责令其停止使用,并作相应处理。
7.监督考核。为保证设备租赁计费、结转成本的准确无误和租赁设备的有效使用,设备租赁的全过程纳入方针目标管理和成本核算系统进行监督考核,形成独立完整的监督考核系统(图1),为设备租赁工作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保证。
三、动态监控
1.完善以经济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管理制度,形成以人为本、设备“三全”(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的生动局面。规定了租赁设备考核的五项经济技术指标,纳人租赁单位方针目标考核,将租赁费转入租赁单位生产成本,与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挂钩,上下浮动,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奠定了租赁设备综合管理的基础。
2.加强技术培训,稳定特岗队伍,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技术素质。为使操作、维修工队伍基本稳定,技术素质不断提高,对全矿15类共273名特岗人员实行挂牌管理,未经总工程师批准不得擅自调动。采用岗位练兵、送外培训、技术比赛和末位淘汰制,调动特岗人员学习钻研技术的积极性。2000年,采用送外培训签订劳动协议的形式,明确受训工作时间和培训费用的承担办法,提高受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保持了队伍相对稳定。2001年,对117名机电维修工进行技术考核定级,18名维修工享受不同级别的技术津贴,形成特岗人员自觉钻研业务技术的机制。近两年来,举办机电知识培训班59期861人次,送外培训103人次,机电操作工和特岗人员特证上岗率达100%。
3.摆正生产与设备的关系,认真贯彻操作规程,强化租赁设备的现场管理。确定操作者是第一责任人,对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负有直接责任;管生产的必须同时管设备,使设备为生产服务,生产为设备让路的管理思想得以落实。现场管理的重点是按章操作和严禁“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为此,一是重点设备定人操作;二是定期设备大检查和不定期巡回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整改重大隐患;三是实行车间(分厂)旬检,维修人员日检,操作工班检的“三检制”,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四是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设备事故。3年来,全矿开展设备大检查54次,巡回检查168次,查处“三违”人员176人次,分析处理设备事故七次,有效提高了操作、维修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促进了租赁设备的安全运行。
4.在矿属八个生产单位的18个重要机台开展“红旗机台”竞赛活动,以提高租赁设备的有效运行。按照《红旗机台的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每季度对获得“红旗机台”称号的操作、维修人员奖励,对未达标的黄牌警告并予处罚,2002年共评定“红旗机台”七个,对获黄牌的三个机台进行了曝光和处罚。
5.加强通风机、水泵、瓦斯检测等租赁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危险源,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井下主风机实行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各采掘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实行风电闭锁,以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局部通风;井下10台主排水泵实行设备主任负责,一台运行,两台备用,一台维护,使水泵完好率长期保持100%;将瓦斯检测设备配备到车间和采掘队,严格执行班班瓦检制和“一炮三检”制(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检查瓦斯),设专人维护,现场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以上措施有效杜绝了矿井通风、淹井及瓦斯爆炸事故,3年来全矿未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减少损失80多万元。
6.将分散在全矿的各类设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闲置设备的效能。将部分闲置设备对外租赁和出售,实现收入30余万元。
四、综合效益
通过3年内部租赁综合管理,发挥了设备潜力,盘活了存量资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共租赁设备1.8万余件次,电缆32.76km,工器具2560件次,共收入设备租金662万元,年均220.7万元,为采购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提供了资金准备,形成取之于设备,用之于设备的良性循环。
2.减少投资59.4万元,自行开展设备维修业务,减少支出,共维修、组装各类设备438台件,减支95.4万元。
3.利用闲置设备开展对外出售、出租业务,每年创收10万余元。
4.内部租赁综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使设备效益大幅提升,使用率达92%,设备“三率”达到原煤炭工业部“9051”标准要求,共减损增收468.06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