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手段 优化设备资源(上)——国航航空地面特种设备配备的预测研究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6893 次点击
马燕生
摘要:航空地面特种设备作为站坪服务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航班生产保障中起着重要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项研究课题本文从航空的范围和指标、特种设备现状来讨论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简述了影响特种设备需求量的11种因素类型,进而通过定性和定量预测,结合德尔斐法对各影响因素加以调研分析,导出特种设备最低理论需求配备量和年度计划配备量,得出了设备配备标准;讨论了预测结果,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航空;特种设备;配备;预测研究;因素类型;定性;德尔斐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B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在国家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中诞生,拥有员工2.5万名,资产总额590亿元。其中,航空运输主业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简称国航)作为中航集团全资子公司有飞机118架,经营国内国际航线395条,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占全民航的31.9%、21.6%和29.1%。
首都机场是我国最大的门户机场和国际国内综合性枢纽机场,2002年客流量为2716万人次,飞机起降24万架次。首都机场作为国航基地机场,为实施北京机场复合航空枢纽港发展战略,提高国航地面服务保障水平和能力,研究机场站坪服务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空地面特种设备(以下简称特种设备)作为站坪服务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航班生产保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摆在设备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研究课题。笔者借助国航站坪服务保障体系设备资源在航班生产保障上的研究结果,提出预测和分析国航特种设备规划配备的有关问题,提供一种分析方法和思路,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航空运输指标
目前首都机场共有21家国内和46家国外航空公司通航,其中国航为19家国内和25家国外航空公司代理地面服务业务。国内和国际航班代理占有率分别为95%和85%a,占首都机场总航班量的93%。
近17年来,首都机场航空运输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1985~2001年航班年增长率为13.01%,2001年日航班量是1985年的6.5倍,日均达到601架次。按照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和中国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预测,到2010年首都机场年起降40万架次,高峰日起降将达到1258架次;流量4800万人次,高峰日旅客吞吐量为15.1万人次;货邮量130万t;客坪机位将达到120个(目前可停靠航班机位为73个)。
依据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和中国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对首都机场2010年的预测,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WTO,北京地区航空运输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到2009年,首都机场航空运输量将处于高增长期,年增长率将达到9%左右;2010~2015年处于平缓增长期,年增长率为6%左右。
2.特种设备现状
截至2002年1月,国航(北京地区)共拥有特种设备15种共341台,其中进口设备占54%,据航班生产统计,2001年8月航班量为20002架次,日均645架次;设备作业台次179922,日均5804台次。航班高峰日设备投入总量204台。
2001年国航特种设备完好率为91.92%,超过2002年新规定民航运输设备完好率达标为90%的要求。虽然特种设备完好率总指标达标,但由于役龄结构不合理及待报废、待修设备较多,有些设备仍存在月完好率长期偏低的问题。
(1)设备役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设备役龄为6~11年的已达185台,占总量的58.73%。役龄结构的不合理,造成设备故障高峰期和大修期集中及设备报废高峰和投资更新高峰。
(2)部分设备规格型号偏小。现有特种设备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初购置的,部分设备在规格上存在与现航班机型需求不匹配现象,造成航班单架次生产保障运行成本增加。
(3)设备维修力量薄弱。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特种设备维修机制。受特种设备维修人员及维修设备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对设备组织有效的大、中修,致使设备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4)零备件供应周期过长。用于保障航班生产的进口设备占设备总数的54%,备件供应周期长,设备不能及时恢复,是造成特种设备紧张的又一重要原因。
为保证各种数据的可比性和真实性,有效地研究和分析各数据变化规律,结合目标分析方法,拟对1987~2001年数据进行抽样收集和分析。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