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设备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2755 次点击
陈务明攀钢冶材公司机动部
摘要结合企业实际,从设备基础管理、点检定修、运行管理、成本管理和管理创新等几方面阐述了“强化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
一、前言
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耐火材料和冶金辅料等产品。其设备呈现小型化、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破粉碎类设备、热工类设备、工程机械类设备、成型设备、提升运输设备和机床设备等,固定资产原值2.1亿元。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过渡。为适应企业生产需要,公司决策层和设备管理部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经过近几年的运作,在生产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稳定,事故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二、重视设备基础管理
公司针对生产节奏和设备特点,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即分为A、B、C三类。对于A类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管理,设备的修理采用主动维修和预知状态维修;对于B、C类设备,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的方式。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契机,按照过程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对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建立了以设备基础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备件管理、能源管理、供用电管理等15个管理标准为主线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了制度少、运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设备档案、管理台账等的管理,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以点检定修为基础强化设备运行管理
1.狠抓设备的点检定修和预知维修
设备点检定修制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是全员维修管理制度(TPM)的重要实现形式。然而,在实施初期,由于生产方、维修方和管理方三者之间职责不够清晰,岗位日常点检、维护点检、专职点检分工不细,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点检定修制的最大效用没有发挥出来。为此,公司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点检定修管理制度,明确了各方职责,优化了点检和检修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点检考核,有效保证了点检质量的提高,为设备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施点检定修管理模式以来,设备日历作业率逐年提高,故障停机率不断下降。
2.采用诊断技术,保障设备运行状态稳定
设备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公司设备诊断技术的应用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一是通过与设备诊断中心、油品分析中心等单位合作,对活性石灰生产线主体设备实施在线测振等精密诊断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通过自备的一些诊断仪器(如测振仪、轴承故障分析仪、测温仪、油品分析仪等)实施精密诊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人员培训不到位,实施精密诊断的设备范围还较小,因此,全面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是我公司近几年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3.设备隐患的综合治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备隐患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设备隐患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管理、全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隐患的查找除依据设备点检外,还依据各种专项检查。具体做法是:
(1)设备隐患分级管理。设备隐患分为分公司级和厂矿级,分公司级隐患由各分公司自行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并检查其整改情况;厂矿级隐患由公司机动部统一管理。
(2)档案管理。发现的隐患均建立台账,其中分公司级由分公司建立台账,厂矿级由公司机动部建立台账。台账内容包括:隐患项目名称、隐患内容、发现时间、计划整改时间、实际整改时间、负责人等。对于厂矿级隐患还建立专项档案,内容除隐患台账的内容外,还包括:具体采取的监护措施、详细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资金落实情况、项目负责人、各阶段的技术资料(如:监测数据、整改可行性方案、设计图纸、开工报告、施工方案、竣工验收、隐患消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