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修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果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2052 次点击
丁立汉
摘要通过研究和分析企业维修体制改革之后出现的八种情况和三项成果、社会维修体制改革的三项进展和成果,展望维修体制改革发展中信息化问题、规范化问题、国际化问题,反映了维修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初步成果,维修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维修体制改革多年,企业维修体制和社会维修体制改革进展怎样,有什么成果,今后的展望,是本文要研究分析的三个课题。
一、企业维修体制改革进展和成果
几年来,大而全、小而全的国有企业经过体制改革,已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绝大多数的机修车间或分厂也从母体大厂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维修企业或制造企业,据笔者调查了解机修分厂主要有以下八种现状。
1.成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科技装备公司或机电公司或设备修理厂,这些专业厂既为母体大厂服务,又对社会市场开放。其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基本相当。生产能力大的机电公司、修理厂还在开拓市场和开发新产品。新成立的机电公司、修理厂仍是国有企业,具有法人地位或相当于法人地位,不吃大锅饭,依靠市场,依靠维修、改造和制造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维修和生产总值有明显提高(如中国一拖集团、首钢集团)。
2.成立股份制维修企业。母体大厂以机修分厂的全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入股,机修职工以现金入股。总厂委派董事和股民选出的董事组成董事会。生产任务来自母体大厂和社会市场,既承担维修业务,也承担制造任务,通过开发非标产品开拓市场,增加产值和利润。为留住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和工人技师,在分配上除按劳分配,还按生产(技术)要素分配,年底有红利按股分配。入股后的机修职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加关心,生产效率提高(如北京618厂)。
3.模拟法人的维修企业。即母体大厂负责原机修分厂员工的档案工资和劳保等福利,机修分厂承担母体大厂的全部大修、抢修、项修、备件、改造设备等任务,其员工的奖金靠承担社会维修任务的创收。由于实际收入中岗位、技能等其它工资和奖金部分要占到50%左右,所以模拟法人企业(俗称二级法人)必须积极开拓市场,承揽维修和制造任务,生产效率必须有明显提高,企业产值必须成倍增长,维修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如天津碱厂、北京重型电机厂)。
4.机修厂转产成为母体大厂新产品开发车间。母体大厂全部依靠社会维修力量来完成本厂大修、抢修、改造、备件等任务,原机修车间成为大厂的一个生产车间。对机修车间来说,不失为一条好出路(如北京开关厂)。
5.机修厂改产,成为机械产品制造厂,只承担极少修理和抢修任务。原机修厂勇于闯市场,在国内、国际招标中,中标并制造机械成套设备,生产产值从一二百万元提升到七八千万元,向总厂上交管理费和利润,承担职工全部工资奖金福利和缴纳社会保险,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转产制造业时,要争取到较有把握的市场订单,有产品设计制造图纸,有配套厂家、协作厂家等,企业才能巩固和发展。母体大厂仍保持一定维修力量,开展区域维修,必要时原机修厂投入力量来抢修设备,保证母体大厂生产(如天津新港船厂)。
6.机修厂关闭。母体厂靠社会力量维修设备,原机修工人转岗或待岗,或买断工龄自谋职业。这对机修行业来说是下策。但母体厂统筹全局,对减轻企业负担来说,也是一项措施。关键是要安置好机修职工,使人尽其才。自谋职业后,社会上出现的维修个体企业,同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如北京一机床)。
7.母体大厂经济效益好,机修厂建制不变,生产任务充足,生产效率较高,职工情绪饱满,工资奖金福利劳保和社会保险均由总厂统一开支和分配(如天津大沽化工厂)。
8.改革不成功,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机修企业,仍不能在工资、奖金、福利、劳保、社会保险上脱离总厂,维持生存困难重重。
改革成功的维修企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
1.走向市场,开拓市场,取得思想和经营的成果。维修企业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的领导集体,带领职工不断地在市场中开拓进取,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维修(制造)企业。企业生存和发展有较大的空间。
2.质量第一,科学管理,取得改革和管理的成果。维修企业内部机制逐步现代化、规范化,诸如经营和决策、生产和管理、质量和成本、安全和环保、财务和效益、思想工作和福利分配、职工和领导、民主和集中、人财物和产供销等;工厂内部的管理、协调都按科学、法律、制度办事,工作有合理流程、有考核评比,全厂能团结一心,搞好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浪费现象、效率不高、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等过去工厂中不良现象正在消失;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正在引进,应用到维修中、产品中,产品不断创新,坚持质量第一,维修企业信誉越来越好。
3.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取得经济效益成果。设备维修属微利行业,通过走改革之路,面向市场,多数维修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做到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利润),保证了维修企业的生存。在生存前提下,有些企业维修开始考虑发展问题,如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争取维修业务;如发展高科技设备的维修业务,争取维修技术领先;如维修为主业,发展备件、配件、诊断、安装、制造等业务,形成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的集团公司,以应对市场,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以上成果再次证实维修企业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
二、社会维修体制改革进展和成果
随着国有企业维修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维修体制改革步伐加大。社会维修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成果有:
1.社会化维修市场初步建立。由社会上专业维修厂家、国有大企业分离出来的维修法人企业、国外制造厂在华代理商组成的售后服务公司、合资或股份制的维修企业、个体或集体的修理厂商,以及国内制造厂家的售后服务公司等组成的多元化的维修技术供方。由工厂企业为主组成的维修需方。在市场经济运行下,开始走上维修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尤其是特种、专用设备(如汽车、电梯、起重机械、电机、变压器等)维修社会化发展很快,使生产企业不必再搞大而全、小而全,做到了人力、技术、物资和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2.维修市场的价格体系、质量标准、规范合同和争议仲裁等问题正在逐渐规范。
设备的修理价格,目前大致有四种方式来确定:(1)修理厂家估工估料,估修理时间,做出报价,然后双方协商,达成一致。(2)修理厂家根据机电设备修理复杂系数进行报价,并确定修理范围,双方协商后,确定价格签订合同。(3)根据用户提出的修理规模和范围,修理厂家根据同类型新设备售价的30%~60%报价,双方认可后确定。(4)用户和修理厂家根据市场行情,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于工厂设备种类繁多,型号不一,修理情况又千差万别,制订出一套修理价格标准,有一定困难。但制订出“工厂常用设备修理指导价格”是有可能的。
工厂设备的修理质量标准在市场化的维修工作中尤显重要。很多维修企业在收集修理标准,目前修理标准没有国标,但有部标和地方标准;主要有5种:(1)金属加工设备修理通用技术条件。(2)桥式起重机修理技术标准。(3)桥式起重机修理技术标准引用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摘录选编。(4)机床检验通则第一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第二部分:数控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5)《设备工程实用手册》内有:锻压设备大修理通用技术条件,机械设备电气部分修理通用技术条件,金切、锻压、起重设备安装检查验收项目、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在订立维修合同和合同争议仲裁问题上,修理厂家和用户双方都应按合同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维修市场的厂家技术资格认可,有的协会正在进行这一工作。为避免用户受损失,通过政府或社会相关机构认可资格,使修理厂家有信誉保证。但设备制造厂家资格认可和设备修理厂家资格认可,应由政府部门或政府委托中介组织或社会团体协会、学会来进行。
从上述进展可以看到社会化、专业化的社会维修体制正在成长和发展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很多企业设备维修已主要靠社会维修力量。新建的国有、民营企业多数在规划时就考虑社会化维修。在开发区创办的三资企业多数也是靠社会维修。维修的需方市场正在扩展,维修的供方厂家也在增多,设备社会化、专业化维修市场正在成长。
三、展望设备维修市场
正在发展中的社会化维修前景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维修市场在发展中急需解决一些问题,主要有:
1.维修市场信息化问题。目前还没有编制维修厂家名录,用户找修理厂家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很多维修厂家生产任务不饱满,找用户,也缺少信息。因此,社会中介组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尽快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包括大型设备修理的招投标信息。
2.维修市场规范化问题。前面提到的维修价格、维修质量、维修资质、维修合同、争议仲裁等尚需进一步规范,这些基础性工作需投入较大人力、物力,中介组织学会、协会在没有政府委托和社会资助情况下,也难有作为。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维修市场高度发达时,规范化问题将成为迫切问题。目前,有条件的应积极开展这一工作。
3.维修市场国际化问题。我国正式参加WTO之后,经济全球化将是发展趋势。国外设备进口到我国,安装、检测、诊断、维修、改造等服务企业,也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国外维修业可以进入我国,我国的维修业眼光也要放远,既盯住国内市场,更应盯住国际市场。高科技设备的维修经济效益明显,但技术素质要求很高,维修厂家谁早培训人才、早掌握高科技,谁将占领维修市场制高点,成为维修领域的领头企业。开拓国际维修市场,是维修市场发展的方向之一。
对维修体制改革,希望设备工程界人士共同研讨,把维修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