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设备管理的实践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8752 次点击
李杰何勇
一、前言
几年来,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简称宝新公司)以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以“做精、做强、做大”,公司绩效跨入世界先进水平为战略目标,确立、培育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企业设备管理全系统的分析,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精髓,规划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六全一体”的最佳设备管理摸式,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实物质量先进水平、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并趋向合理,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是企业以快制胜,持续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是以企业战略为目标的设备管理不断创新的结果。
二、设备管理创新实践的背景
企业在进入建设期,起步期和设备运转平稳期,都会产生生产与设备管理的矛盾,并日渐突出,由于生产设备万国会聚,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越来越多的复杂技术性问题。如何科学地把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设备管理好,用好企业赖以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基础设备,维护好企业产生具大经济效益的设备;如何确保设备的功能、精度,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率;如何克服人力资源短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障碍,人才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效益,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前期的设备管理、工程建设总结、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设备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开创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全员工的管理组织、全过程的管理范围、全手段的管理技术、全系统的管理动态、全社会的管理循环、全效益的管理目标的“六全一体”合理、有效的、最佳设备管理模式,使设备管理能适应企业跨越性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宝新公司的设备管理已基本形成了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六全一体”设备管理为核心,全员工参与的设备管理框架结构。
三、设备管理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1、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导向: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利益出发,通过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传统管理与管理创新,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逐步改造不适应的生产设备,发挥现有先进生产设备的作用,推动设备产品升级换代,改善、提升企业产品实物质量,满足公司发展、生产调整的需要。
2、做好设备管理宏观调控: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多元化与程序化相结合,设备组织结构扁平化调整与设备管理区域体系布局,设备流程再造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资源重组,促进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3、坚持科技进步:设备技术状况管理与设备利用状况管理相结合,通过高科技、专业化、高效益的设备改造策略,以自主科研为主导,社会科技力量支援协作的设备科研方针,采用先进技术、优化技术装备结构,带动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设备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相结合,把设备短期管理与设备长期管理相结合,设备技术手段诸方法的结合,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充分有效地发挥设备一生的资源化、无害化、最大价值化,应用国内外现代现场管理的经验,以人为本,对生产作业现场实施设备、生产、检修相结合的互为补充设备区域自治管理。
5、坚持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合同协作:开拓社会化检修、专业化合同协作“两个市场”,通过设备维修诸手段的结合,设备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有效、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互通信息,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使设备管理不断创新。
6、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把整体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把理论知识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紧扣适应公司发展和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这一根本需求,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队伍。
四、“六全一体”设备管理实施步骤
1、合理资源配置:通过设备组织机构重组,制定维修体制,合理布局设备管理区域体系,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2、支撑体系配套:通过建立设备管理支撑的文件体系,选择适当管理方法(5S,TPM等)和手段,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多元化。
3、理论目标实施:通过信息化手段,宣传、分解、完善管理理念、目标,实现管理理论的明示化,促进全员工参与实施的积极性。
4、效率效益激励: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实现效率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五、“六全一体”设备管理的内容
1、全员工的管理组织
以人为本,以设备为基础,建立全员工设备责任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工信息化管控,强化设备基础管理,推进团队学习培训,提高系统分析能力,创建高效一流队伍,不断持续全面地创新。
1)通过建立“专业点检包线,维护检修点检包片,生产工人分岗位对设备负责”三位一体设备维护、保驾体系,来完善设备管理区域体系布局,强化操作队伍对设备基本日常维护、检修队伍对设备的专业维护、专业技术队伍对设备的精密维护,完善了定点、定人、定方法、定标准、定周期的作业方式。
2)通过建立以设备维修管理综合系统为支点的TPM、5S管理委员会,推进TPM、5S现场管理,使得现场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拓展全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3)完善各区域维护体系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激励启发全员工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创造洁净性、明示性、定量化、有效化,具有激励特征的设备现场管理景观。
4)建立操作人员“点检、清洁、保养、润滑、信息、传递”的标准化指导作业体系。
5)打破界限,开展“四破四立”教育。
●破除生产工人重生产、轻设备保养、维护的本位思想,树立岗位设备管理的新概念;
●破除检修工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树立检修保质量,保周期的新观念;
●破除重点检、轻保养的思想,树立点检保养为主,检修为辅的新观念;
●破除工序、界限之间事不关己的思想,树立工序服从的服务管理理念。
6)树立“严格管理、宽松文化”的思想理念,贯彻“用脑做事,只能将事做完;用心做事,才能将事做好、做全”的设备管理精神。
7)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员工信息化反馈管理体系。
依靠设备信息系统创新工程,收集、整理、分析、统计各类设备信息,并反馈到相关责任部门,使得信息得到管理和控制,不断追求设备系统的持续生命力,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8)建立三级动态激励机制。
根据员工每年的业绩划分优秀、合格、试用三个等级并制定激励标准,提高促进全员工意识,避免和克服尾数淘汰激励效应传递损耗,逐级尾数淘汰与逐级头数晋升相结合的双向激励方式,有效地克服了单纯尾数淘汰的负面效应,通过逐级头数晋升给每位员工奋发向上的空间,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使每位员工产生能动力,通过逐级尾数淘汰给每位员工施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巨大压力。
2、全过程的管理范围
采用设备一生全过程管理“一贯制”方式,对设备维修全过程协作循环管理,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跟踪,对员工培训及效果进行全过程管理,对设备费用、指标进行全过程掌控。
1)从设备引进(国内外)谈判直至设备正常投入使用、运行、维护、报废的全过程,由专业维护人员承担。强化设备一生一贯到底管理,将先进技术迅速消化、吸收、创新,从而提高设备人员技术水平,以快制胜,持续增强竞争力。
2)通过建立机、电、检、管、操五位一体的协作方式,对设备维护、检修及管理全过程协作循环管理。(机械、电气、检修、管理、操作)
3)对生产产品质量按区域维护、保驾体系进行全过程跟踪。
4)通过建立以公司计量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计量管理组织体系,全面展开计量设备的评定、检校、标识等一系列实施工作,进行计量体系认证,对企业计量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3、全手段的管理技术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设备诊断工程技术;运用设备管理宏观调控手段促进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生产、科研、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格局
1)建立有效的设备状态监测体系
以状态监测为手段,在线与离线相结合(通过局域网对现场设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与设备防腐、监测相结合,收集现场运行设备数据,强化重点设备状态及劣化倾向的监控,搞好预知维修,抑制设备劣化的发生。
2)强化设备基础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完善设备管理程序文件及制度、设备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相关紧急预案及流程;建立、健全、完善设备技术、设备维修技术、设备给油脂和设备点检四大标准;建立、健全、完善设备综合管理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完善辅助检查、承诺制度。使设备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章可循、行有规范。
3)通过建立计算机集成生产管理系统(CIP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基础自动化级PLC(“L1”)、过程控制计算机PCC(“L2”)一道,构筑了一个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交换、共享的平台,监测日常运作和整体绩效,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
4)通过建立设备零缺陷管理体系,使生产作业现场与设备运行相结合、岗位操作与设备点检相结合,按生产区域进行合理分工,规范设备缺陷管理的流程和考核,实现设备运行、维修的“零缺陷”,促进观念的转变,确保生产、安全、质优、设备高效稳定运行。
⑴围绕设备的稳定运行,推行七个“零”目标值管理:
①由于责任心不强而引起的故障为“零”;
②由于失检和过失而引起的故障为“零”;
③重复故障为“零”;
④检修项目在一个周期内故障为“零”;
⑤检修质量事故为“零”;
⑥定(日)修后48小时故障为“零”;
⑦安全、环保事故为“零”。
⑵树立“四破四变”的理念,推进“零缺陷”管理,
●打破传统的“人总是要犯错误”的观念、变为“只要主观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不犯错误”的理念,以此动员全体员工追求无缺点目标,自觉避免工作失误。
●打破传统的“设备总是要出故障”的观念,变为“只要人去努力,设备是可以无故障”的理念,以此动员全体员工追求故障为零目标的实现。
●打破过去对故障只有事后发现和抢修的常规,变为预知点检、预知维修,事先排出可能产生设备故障的各种因素提前采取纠正措施。
●打破各专业、各区域、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习惯状态,变为发挥团队力量,树立全局观念,主动配合、密切合作、从总体上保证零缺陷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