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钢设备管理向专业化经营模式转化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4993 次点击
赵永利蒲国庆
1前言
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1951年建厂至今,已发展成为具备年产钢230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经历了事后维修(BM)制,计划维修(预防维修PM)制和目前推广的点检定修制。
以上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其共同特点是设备产权的拥有者、使用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为一体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在八钢几十年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国内大批钢铁项目陆续上马,钢铁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就对具有一体化特征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能否满足八钢今后的发展提出挑战,且笔者从“管理上的精确定量和严格程序化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经营问题,经营具有比管理更为重要的地位”观点出发,结合八钢实际,就设备维修方式按两权分离,主客体互补实现设备管理向专业化经营转化提出见解。
2八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现状
2.1点检定修制实施的效果
八钢自1993年在学习宝钢公司全面预修制(TPM)的基础上,结合八钢实际引进了点检定修管理制度,并于1995年在全公司范围推广。八钢在采用点检定修制后,优化了设备系统资源配置,提高了设备运行水平,为八钢当期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2年,八钢与广州正泰商业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SGMIS系统,将设备管理子系统按点检定修制的模式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于2004年3月开始在炼铁分公司试运行。
2.2点检定修制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点检定修制的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其突出的特点一是职能分离,点检方属于管理方,且处于核心地位,在整个设备管理系统中,一切设备信息主要源自点检方,维修计划、资材计划均由点检方制定落实,设备劣倾向管理、精密点检都是由点检方组织实施,设备点检方既是设备的责任者,又是设备技术状况的诊断者、维修工程的组织者、维修费用的经营者,而操作方、维修方属被管理方,是协从者。二是人员分离,即把维修人员从生产方分离出来,组建专业的维修队伍,使设备所有者和维修者成为主、客体,并明确客体的主要职责及主体对客体的考核办法及制约机制。
八钢虽然按点检定修制开展设备管理工作,但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实施将维修人员从生产方分离的单位,其设备管理方(点检方)与设备维修方仍为一体,点检方在设备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未能充分体现,造成事实上的管理主体空缺。(2)对所属一切设备均采用点检定修的设备管理方式,使有限的设备点检、维修资源不能重点关注影响主作业生产线正常生产的设备,同时又形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3)有限的技术、人力、物力资源只能实现部分共享,且不能作到合理调配及充分利用,使设备维修队伍专业化水平及技术实力降低。
3专业化经营管理的提出
3.1专业化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参考国内外设备经营管理先进模式及设备工程管理理论,在设备管理中引入经营机制,实现两权分离,走专业化经营管理道路,这不仅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把设备维修推向市场,使维修市场化的需要。实行专业化管理可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设备资产所有者、生产使用者和设备维修者三者之间责、权、利关系,以此来提高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2专业化管理的可能设备的专业化管理,就是将目前生产、设备一体化(即产权者、使用者、维修者为一体)的管理体制,通过经营管理权限分割开来,使生产、维修、管理专业化。生产方的根本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管理,高效低耗地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维修方的根本任务就是精心维修设备,提高维修队伍的检修实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赢得市场信誉;管理方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营管理好设备,监督检查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并选择合格的维修队伍,明确使用者与维修者经济责任关系,对所管设备适时安排维修和改造,以确保设备的性能、精度及过程保证能力持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
4八钢设备管理向经营化转化的设想
4.1完善点检定修制,为设备专业化经营管理创造条件
目前八钢实施的点检定修制设备管理模式,已经对设备维修方的制造费用、设备小修理费、备品备件费、机物料消耗及设备热停时间等制定出相应的指标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已含有对设备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的成分,因此需完善目前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4.1.1以点检制为核心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将点检人员作为设备管理方从设备维修方中分离出来,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重点作好以下工作:(1)维修工程计划和工程实施协调;(2)维修计划资材落实:(3)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并做好设备故障仲裁;(4)维修费用的预算和控制、承包:(5)维修技术的掌握和标准的制订:(6)设备技术信息的传递:
4.1.2根据设备地位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将关键设备、重点设备及部分一般设备纳入点检管理的范畴,并进行定修管理,对其他一般设备和附属设备采取巡检的方式,进行日修管理,以确保有限资源发挥发挥最大作用。
4.2推行生产运行与设备维修两条线,明确生产方与维修方的经济责任关系
由生产方(产权方)与设备维修方以约定形式确定经济责任和经济关系(包含考核指标及奖罚条款),维修方根据生产方提出维修项目计划和提供的配件物资进行设备维修,生产方按约定在设备管理方确认后对维修方支付劳务费(或按单位产品维修费包干)。当维修方因维修力量所限,部分检修项目需外委实施,则生产方在对维修方支付劳务费时将此外委项目费用扣除。这样由于经济利益所在,维修方压力增大,从而必然产生经济责任制并不断提高维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及设备维修实力。
4.3整合八钢设备维修力量,实现设备维修市场化
整合后的八钢设备维修队伍,实现了维修资源共享,并可以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在确保完成对八钢设备维修任务的前提下,逐步使维修队伍参与全疆乃至全国的设备维修市场竞争,以提高其生存能力,最终实现八钢设备维修市场化。
5结束语
设备管理及维修模式向专业化经营转变,不仅是解决企业设备管理现行弊端,也是与企业外部专业化接轨并适应中国入世后全球一体化格局和设备维修市场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王振明主编.冶金企业设备管理培训教材(下册).北京.中国冶金企协装备分会《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编辑部,1998年10月
吴红辉.“企业内部维修体制改革实践”.《设备管理与维修》,2002(1)
张吉恒等.“冶金企业设备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冶金设备》2004(2)
朱德惠等.中级成本管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