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0532 次点击
黄忠民赵金松易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设备管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株冶近年来根据市场变化致力于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在设备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本文着重介绍了株冶设备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供设备管理人员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设备管理创新效益最大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国企设备管理应紧紧围绕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管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才能使国企的设备管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虽然许多企业进行了管理创新与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缺乏理论上的研究。在此以株冶为例,对国企设备管理创新进行相应的探讨。
1.企业设备管理历程简要回顾
株冶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其设备管理历程与其他国企类似。
株冶始建于1956年,从1958年投产至1978年,株冶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方式,与之相应,设备管理也采用前苏联五十年代的设备管理模式,以事后维修管理为核心。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给国企设备管理带来崭新变化,从1979年至1985年前后,株冶开始注重设备的前期管理,参与设备的设计与造型,设备管理基本采用设备的前期管理与事后管理相结合的模式。1985年至九十年代初期,株冶逐步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手段,如西方的设备工程学等。从九十年代初至今,株冶实行了设备综合管理,具体实施了设备点检制、设备寿命周期法、TPM等管理方法,全面推进了设备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株冶的策略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以及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经验,设备管理的理论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宏观的设备管理理论方面提出了“综合管理”的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企设备管理的发展。但是作为微观的国企设备管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如何恰当地对国企设备管理定位?设备管理如何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由于国企本身存在着产权不明晰、用工制度不完善等诸多缺陷,许多国企面对上述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造成国企设备管理的被动,甚至造成国企的生存危机。
株冶近年来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株冶在困难和危机面前没有退缩(退缩意味着灭亡),根据市场变化致力于设备管理务实创新与追求卓越,在设备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多年设备管理实践,株冶首先要寻找设备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就是重新确定国企设备管理的目标定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株冶对设备管理的目标定位为:
设备管理是企业满足用户需求的支持过程。设备管理的核心是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基础,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提高设备适应性,通过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
3.株冶设备管理模式的选择与管理创新
3.1设备管理以故障管理为突破口,建立流程系统管理模式
株冶设备管理更新观念,把只注重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等单一的机电设备的管理转变为对整个流程设备的系统管理。针对公司的实际和流程工业的特点,提出了“围绕生产流程,深化设备管理,降低系统故障,保证流程畅通”的设备管理工作目标。设备管理部门每天收集生产过程中有关设备信息及现场管理技术人员的信息,及时安排处理,同时每周对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报,督促各冶炼生产厂针对故障采取措施完善设备管理。各冶炼生产厂相应建立设备信息及故障统计台帐,使流程系统设备管理体系完整有效。流程工业最大的特点是生产的连续性。一台设备、一套装置、一条管线甚至一个零件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系统的停产。同时流程装置中的控制自动化、技术复杂化、设备的大型化和超小型化,以及高温、强酸、烟尘的腐蚀磨损,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株冶根据流程工业企业的设备特点,建立了24h设备应急抢修网络,实行设备抢修不过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设备故障的有效处理。
3.2建立具有株冶自身特色设备点检模式
株冶在设备点检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株冶自身特色的设备区域点检模式。一方面把技术较高的钳、电工或机电技术人员相应地选配到各生产工序,作为本工序的设备维护代表和设备技术状态管理者,并与维修站用经济的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格局。另一方面投资购置各类检测诊断仪器,通过由设备主管部门精密点检、各冶炼生产厂简易点检和岗位日常点检组成的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网络,使点检工作更具体化、数据化并形成体系。在具体工作开展上,注重把“点检与状态监测有机结合”,对公司3000多台套主要设备实行挂牌点检制,确定专人负责维护,防止故障扩大化趋势,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故障,提高了设备作业率。近年来共发现并及时排除运行中故障1000多起,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保证了生产流程畅通。尤其是解决了一些设备疑难问题,例如通过对铅鼓风炉电热前床进行为期三年多的跟踪检测,发现其运行薄弱点,改进后使用寿命由6个月提高到2年。多次诊断出大型风机的运行故障和故障趋势,及时地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生产流程的畅通。由于采用了诊断技术,可实施针对性维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效能,缩短了检修时间,基本实现了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相结合的主动性维修方式。
株冶设备点检制逐渐向设备点检维护承包制过渡。在挥发窑机械系统进行专业化点检制的试点后,挥发窑机械传动部分的状况大为改观,设备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未出现大的机械传动设备故障,挥发窑连续运行5个多月,其托轮、挡轮及相关备件未换新(原先2个月更换),为挥发窑的增产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降低了挥发窑机械传动设施的备件消耗费用。
3.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为企业设备管理服务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为设备管理服务,株冶引入了“社会化维修”与“专业化维修”的观念,探索与构建一种全新的维修管理体制,即在设备所有者与承担维修服务者之间用经济利益手段建立一种有效的对立监督和互相促进的关系。在设备使用方面,建立以机、电、仪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主体,以区域点检、巡检和设备技术维护为核心的责任制有效地管好用好设备。在检修方面,选择和确定按专业化分工和平等竞争的社会维修力量,完成小而全的设备维修分流萎缩和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化、社会化设备维修队伍。目前已开展专业化、社会维修的设备类别有:电动机、变频器、电葫芦、空调器、电梯、起重机等。
3.4创新设备检修管理,根据市场需要建立年度检修模式,寻求公司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国内外铅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铅锌冶炼由于产能扩张速度太快,原料供应严重短缺,市场铅锌价格在长时间内一直萎靡不振,冶炼企业均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状况。面对这种局面,为适应市场变化,对铅锌生产系统停产检修模式的创新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探索生产系统年度检修“多元化”模式,其原则是根据市场需要,由定期全面集中检修转变为全年“预防性不停产分散检修”和“适时短期局部停产检修”相结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铅锌生产系统的年度检修逐步由1年1次长达1个月的全面停产检修向2年1次的停产检修过渡,并且停产检修时间缩短到20~25天,其中锌Ⅰ生产系统基本实现了焙烧局部停产检修和锌Ⅱ5#沸腾炉~硫酸系统局部停产检修,锌湿法系统能够保持一定负荷生产的目标。在全面停产检修的间断期,日常检修项目主要是利用生产空隙组织进行,原则上采取边生产边检修的方式,从而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目标。
3.5设备管理流程再造,确保合理使用与有效控制维修费
维修费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合理使用与有效控制维修费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维修费是有限的,为了让维修费使用在“刀刃”上,避免设备处于欠修和失修状态,株冶实施了设备管理部分的流程再造。为实现在满足安全、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节约维修费用,株冶首先编制、实施了《外委维修项目内部管理程序》,对所有设备的外委维修项目(含大修及检修)实行了立项申报、预算、审批制度及由甲方提供主材的规定,费用实行合同包干或预算限额委托,使维修项目及费用处于受控状态,大幅降低了维修费用。在此基础上,2003年公司实行“先算后做、合同委托、现场签证、当期结算”的外委维修项目管理流程。通过公司设备管理流程的再造,维修费得到合理利用,近3年共计节省维修费12000万元,同时达到了生产所需的设备保障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3.6设备采购管理创新,实现设备采购综合效益最优化目标
通过近几年不断吸收现代管理成果,特别是吸收、消化世界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结合株冶设备采购管理实际情况,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角度出发,株冶对设备采购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出了“战略采购”的全新概念,建立设备采购管理新模式,与设备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供需之间对市场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设备采购费用,努力实现设备采购综合效益最优化目标。株冶设备采购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是规范设备采购管理,避免采购风险,其主要措施有:①通过制度建设和执行,实现设备采购过程中隐性的权利透明化、集中的权利分散化、决策的权利民主化、所有的权利公开化,从根本上消除制度缺陷、管理缺位、人为高价采购等原因所造成的风险;②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行为规范采购,建立对市场高度敏感的设备采购管理机制,规避价格风险;③选择和综合评价供应商,从源头确保质量,对供应商实行外部资源管理,采购活动渗透到供应商的制造及服务过程,掌握主动权,促使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符合技术、质量要求的设备产品及相应服务;④实行设备的招标、竞标采购,执行设备性能价格比最优的中标原则,中标的供应商或设备应具有价格优势或比较优势;⑤实行设备备件采购卡“一卡通”制度,实现计划、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和结算“一卡通”;⑥严格执行价格管理的分级审批制,全方位监督管理和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是与设备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供应商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其主要措施有:①株冶将设备采购行为定位为完全市场行为,通过建立一种开放的设备采购模式,避免非市场行为,杜绝“暗箱操作”,让那些真正有技术、质量、价格、服务优势的企业不会因为种种非市场原因而不能站在起跑线上,为供应商提供完整有效、合理平等的“进入”与“退出”机会,让所有的供应商及潜在的供应商得到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降低市场的进入壁垒,实现供应商的“零成本进入”;②通过打造优秀的品牌和树立良好的形象,使供应商在为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过程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借助或利用企业的品牌来提高供应商的知名度;③通过供需双方的技术、经济信息交流及信息共享,使供应商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供应商借此可以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提高质量、完善服务,从而提高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④通过制度建设约束采购行为,实行“阳光放心采购工程”,消除供应商的公关成本或“隐性费用”,实现供应商的“零隐性费用支出”,提高供应商获利能力,使供需双方的利益达到平衡;⑤建立设备采购的规范化程序,明确员工基本行为规范,使供应商能够在企业享受到快捷、有效、周到的设备接收、检验、验收、结算等一整套服务,同时对设备采购付款坚持诚信、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合同约定时间付款,避免供应商货款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
有付出总会得到回报,株冶为供应商提供大量增值服务的目的在于与供应商建立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并在质量、价格和服务上得到更为优惠的待遇。
3.7通过技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装备基础
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公司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株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株冶依靠“两条腿”走路,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关键设备选型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对原有生产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大修时,坚持大修与改造相结合。近年来,公司先后引进了100余台套大型国外先进设备,结合大修改造锌挥发窑等大型生产设备数十台。
3.8设备的挖潜增效与经济运行管理创新
设备挖潜增效与经济运行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公司近年组织完成了大量挖潜增效项目的实施,余热发电、浸出机械搅拌等设备挖潜增效项目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如株冶自行研制开发的浸出超长轴机械搅拌机,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投入生产后改善了浸出的技术操作,减少了浸出冒罐对建、构筑物的腐蚀,有效提高了浸出率,年直接经济效益在340万元以上。株冶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开展了广泛的动力经济运行及节能降耗活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通过开发利用生产废水,经过净化后,实施废水的回用,节约了新水,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
4结束语
株冶通过这几年对设备管理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深刻地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结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现有的国企框架内,如果能够有效认识市场,根据市场规律对设备管理进行创新,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定能够做好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追求卓越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