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设备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4173 次点击
王治方
摘要对设备管理的目的提出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服务的论点;对设备维修的方式,提出了多种维修形式合理地选用论点;对检修计划及实施,提出了在确定检修计划时,要应用诊断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要重视检修技术、技术经济分析等论点;对设备维护保养和企业现场管理,提出了设备维护保养应与生产现场管理、5S管理、定置管理密切结合,创建无泄漏工厂的论点,并对上述论点进行了论证。
我国改革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设备管理的某些观念,还深深束缚着设备管理者的头脑。因此,如何使企业的设备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当前设备关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引起同行的讨论。
一、关于设备管理的目的
设备管理的目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只对企业每年生产出多少产品感兴趣,由于设备管理的基础性,也是人们常说的设备是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产品的产量。因此,对设备管理从上到下都比较重视,国家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部门,都对设备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甚至还定期组织设备检查,督促企业搞好设备管理。如20世纪70年代,原化工部由于化肥产品任务完不成,便直接从企业设备整顿开始抓起,经常组织全国范围化肥企业间设备检查,才使化肥产品产量逐年有所上升。这时提出设备管理目的是为企业的生产服务是符合当时需要的。
随着经济改革开始,权力下放,企业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后,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要求不仅是生产产品计划的完成,而且还要求企业上缴利润,即要求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经济效益,在这个阶段提出了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此时,也从国外传人许多设备管理的新观念,比如设备综合工程学、后勤学、设备一生管理(寿命周期费用)、全员设备管理等,这些新观念、新理论为设备管理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使人们设备管理的观念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实施政企分开,市场经济机制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被推向了市场,这时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逐渐把主要精力放在全社会经济管理上,加大宏观调控,重视安全生产,并对特种设备进行监督管理;关注环境保护并直接监督企业对环境污染状况;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开始推进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要考虑本身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能否继续生存下去。近几年,国家为了治理淮河、太湖地区水污染,关停了不少经济效益较好的污染企业。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关停了不少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窑。为了制止资源的浪费,关停小炼油厂等。所以,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的时代,设备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既然企业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设备管理人员应具有以下观念:
1.企业设备管理必须随着企业商品市场变化来制定管理目标。当商品销售较好时,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千方百计地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保证设备能按时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当生产和设备维修发生矛盾时,经过科学论证,如果继续生产所发生设备损坏不会带来安全和环保的灾害,可以暂时服从生产,待生产允许停产时,再进行维修、改造或更新设备。当市场商品销售一般时,应该按照正常设备维修标准来维修、改造和更新设备。当市场商品滞销而暂时停产时,就要充分利用停机时间,用最经济手段(少花钱或不花钱)来维修保养设备。当市场不需要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时,如何科学的利用和处理生产这种商品的设备,为企业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就成为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
2.企业设备管理目标必须遵守国家发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这就是说,企亚涉笔管理大员必预要有法制观念。随着改革进程,政企分开,需要政府部门管理的事情,主要是通过法规和标准来实现。比如,国家院发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对这些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环保法也对企业设备管理提出了要求。作为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必须明白,在制定设备管理目标、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3.企业设备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总体目标一致。设备管理过去比较强调设备管理自身规律的重要性,在正常的情况下,遵循这些规律设备能活得寿命周期费用最为经济的效果,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所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因此,企业管理的总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管理必须与企业管理的总目标相适应。有时为了企业长远利益和生存及发展的需要,暂时牺牲设备管理这个局部利益是需要的。必须坚信由于设备管理的基础性质,那种暂时的牺牲,最终会得到补偿的。
二、关于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维修方式是从坏了才修的事后维修方式开始的,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有了预防维修、预知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以及主动维修等。合理选择维修方式,可以使得设备维修工作既可靠又经济。但是,当前有一种误区,认为现在已进入了预知维修时代,设备都要进行预知维修,对过去的其他维修方式采取绝对否定态度。在实践过程中,现在设备还不可能都用仪器来检测判断故障,也不可能全部准确判断设备什么时候坏,需要进行维修。据资料报道,以时间为基础的定期预防维修在某些电器、阀门上还不能用仪器检测的预知维修所取代。所以对不同设备应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甚至同一类设备在不同的企业其维修方式的选择也不一定相同。最近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设备管理学术委员会京津委员到首都钢铁公司调研时发现,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预防维修制度,主要是根据他们多年对设备运行状况的了解和实践来确定检修计划项目和周期(当然也采用部分检测仪器)。该公司现场设备状况、装置环境及企业维修效益都很好,得到参加调研人员的好评。所以企业选定维修方式时,应根据企业设备实际状况,多种维修方式合理结合,并不是只选用最先进而把原来的淘汰掉。
三、关于维修计划制定方式及其实施方面的问题
在讨论该问题时,必须首先澄清一个事实,就是不能把计划检修与计划经济相提并论。计划检修是设备维修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设备管理从各种检查方式(主观的—耳听、鼻闻、目测,客观的—用仪器)和实践经验获得设备实际状况,都是为了正确制定检修计划。据报道,计划维修与非计划维修相比,可减少检修工时约1/3。
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设备维修计划是根据国家产品的订货方式和企业备件生产周期,每年由企业车间设备管理人员提出检修项目于当年9月集中上报,经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由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这种制定维修计划的方式,一是容易漏掉应该修的项目,二是可能提出一些不该维修的项目。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允许对维修计划作适当修改(化工企业约为10%~15%)。但是,实践证明仍然存在着过剩维修或没有及时维修,发生故障的现象仍旧存在,这种制定维修计划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设备管理需要。
笔者认为,随着设备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蛇别管理方法的推广,应大力采用新技术方法,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把需要维修的设备及维修计划及时输入计算机,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定期进行综合平衡,确定设备检修时间和装置(或全厂)停车时间,这样确定的检修项目和周期比较科科学。
过去企业在实施检修时,对检修技术非常重视,检修过程的技术指标和质量验收都记录得相当完整。但是对于维修管理数据,如维修工时、材料备件的消耗等数据记录不完整,甚至有的企业还没有这方面非路,或者是进行追记,这就不能对检修进行可靠的数据分析,不利改进维修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科学地管理维修工程,必须要有完整的技术经济分析。所以,在设计检修任务书时,不但技术数据要求记录,一些管理数据如工时、备件材料消耗也要记录,这些记录应多用数字及符号表示,便于检修人员填写。
四、关于设备维护保养与企业现场管理
现代化企业很重视现场管理,这是因为现场管理的好坏是评价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很难想象,一个现场管理很差的企业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者说能按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笔者曾到一个机械厂参观学习,当问到企业为何重视现场管理时,接待人员说,由于过去不重视现场管理,一些国外订户看到企业现场管理混乱放弃了订货。
企业现场管理与设备维护保养有密切关系,我国有很多企业的经验证明,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密封点泄漏率是企业设备维护保养得主要内容,那种以提高经济效益理由来否定“两率”的论点是不可取的。一个设备完好率很低,跑、冒、滴、漏严重的企业,现场管理是不会好的。相反,高标准地执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企业现场管理才能搞好。但是,制定设备维护标准不应把标准订得过高或不具体,让执行者很难执行而流于形式。日本推行现场5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文明礼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种方法。他们有一个简明的现场检查方法,即一看放在现场的机器、机具及其物件是否都是有用的,无用的东西是否都清理出去了;二看放在现场的有用的东西是否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定置管理);三看放置好的东西是否都很清洁干净;四看放置东西清洁状况是否有标准,是否按标准执行了;五看现场工作人员对待工作是否有热情和责任心。这种上世纪80年代就传人我国的设备管理方法已被欧美企业逐渐接受。笔者近年在参观一些与欧美的合资(或独资)企业时,企业现场管理就是从贯彻5S做起的,而且做得很好,很认真,并取得好的效果。我国设备管理工作者应认真总结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本企业经验,如创建无泄漏工厂的经验等,探索我国设备维护保养标准体系。
另外,企业设备管理指标的评价体系也是设备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曾以专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