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船厂设备管理的探索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3335 次点击
徐平
摘要:介绍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采取系统化、制度化、区域化、自主化、分类化的集成管理,确保了设备完好率,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船厂;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B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技术设施最先进的大型现代化船舶总装厂,2002年10月竣工,公司一期投资32.14亿元,年造船能力一期规划为105万载重吨,2004年造船总量达到174.5万载重吨,跃居全国各船厂之首。二期工程投资约12亿元,已于2005年3月开工,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60万载重吨。
我公司采用了中心制造船模式,充分运用成组技术、集成技术和信息技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实现分道流水作业,达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和设备高效的壳栖涂一体化的均衡生产,真正形成封闭的中间产品。
根据公司的造船模式,共配置了设备4700余台套,其中重、大、精设备50余台,进口设950余台,如600t龙门吊、2200t×21m三辊卷板机、4000kN肋骨冷弯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22.5×20m平面分段流水线、管子流水线等世界先进的造船设备。
作为一个全新的企业,如何实现公司一期和二期工程中“建厂、造船、育人、效益”四同时;如何实现公司造船生产的均衡发展;如何走出符合自己企业特色的管理之路,都是公司主管层一直思考的课题。
一、设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我公司汲取国内外企业的优点,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系统化、制度化、区域化、自主化、分类化的集成管理,缩短了设备磨合期,确保了设备的完好率,保证了持续、均衡生产。
1.系统化管理
作为一个全新企业,在设备系统化管理方面主要是对设备台帐及保养运行情况进行管理,监督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迅速反馈信息,为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提供依据,保障设备最佳状态运行。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为目标,为我公司持续稳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通过引进专业厂家的设备软件,为设备系统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2.制度化管理
我公司建立了《设备管理程序》《重点设备管理办法》《设备事故管理办法》《委托管理项目控制程序》等20余项管理制度,实现一r管理的制度化。为了更好地贯彻各项规章制度,除强化对使用部门巡检和月检外,同时对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作业长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宣讲、培训、考核,达标上岗。
3.区域化管理
根据公司中心制造船模式的需要及生产流程对设备实行区域管理。每个区域设立兼职的设备管理员,区域作业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每月由设备主管部门根据区域管理的要求,对每个部门实施绩效考核。在各区域设立标准线,各种通道都有明显的界线,在生产现场画出作业区域界线,明确各类物品存放区域。各区域设立标牌,分别表示生产、在制品储备、物流标准。实行自主化管理,对每台设备,明确设备操作人员为第一责任人,设备主管作业长为负责人。由责任人负责设备的日点检、开动台时记录、故障报修、日常润滑、一级保养等工作。每年通过“红旗设备”的评选,表扬自主化管理的先进个人,操作人员主人翁精神明显增强,参与意识大大提高。
二、建立“以我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支撑的设备保障体系”
现代制造企业为增强综合竞争力,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在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上正在不断寻求变革和创新,如调整流程,充分运用成组技术、集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机构设置上实行扁平化,在生产组织上构建配套社会化、职能复合化的管理体系等。
1.利用社会技术资源,保证设备维修质量
作为一个新企业,为避免传统维修管理体制“大而全”、“小而全”造成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采取了新型分类管理法。
(1)一级保养。根据设备开动台时和加工精度状态,设备主管部门每月下达保养计划,由设备操作者实施。一级保养完成后,设备管理员及作业长在验收单上签字验收。
(2)二级保养。根据不同的设备分类,借助社会专业队伍力量,由受托单位派出技术小组根据设备技术状态及二级保养计划,制定二保方案,包括维修周期、内容、费用等交业主审核后执行。
(3)设备日常维修。由维修小组负责,根据管理部门制定的重点设备巡查表内容进行巡回检查,并承担生产部门设备报修的维修及应急抢修的任务。
(4)设备大修。根据设备特点,选择社会上的专业单位作为设备大修理定点单位。由定点单位派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状态跟踪和监测,确保大修理周期和质量。对关键及特殊设备委托制造厂进行大修,保证设备技术状态的恢复。
目前,公司已将10台32t门机、电焊机的维修委托给原制造厂,将20台高空作业车、38辆运输车辆委托给专业维修单位维修。
2.利用社会设备资源,满足生产需要
船舶企业的设备种类多、品种杂,要全部配置齐全,一次费用投资巨大。为此,利用社会设备资源,采用儿种租赁的方法来满足公司非持续生产设备的需求。
(1)项目与设备一起委托。船厂进坞、出坞,码头系泊作业较为频繁。每次操作均需大功率的拖轮数条协同配合(如出坞须配2386kW以上拖轮五条),如全套自备,费用可观。我公司采用项目与设备一起委托的方法,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2)融资租赁。3#码头舾装由出租设备单位出资800多万元新造一台32t门机,融资租借给我公司,每年只支付租费即可满足生产需要。
(3)按需租赁。船舶建造过程中,装配、焊接、打磨、涂装、试验、检验,无一不需要高空作业车和汽车吊。公司一期购置的高空作业车、汽车吊、移动式空压机的数量明显不够。而采用按需租借,既保证了生产的需求,又不会造成设备的闲置及发生维修费用。到2005年5月底,共计租借5200余日台套。
3.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委托站房运行管理
船舶建造过程中使用的动能设备品种多、耗能大,动力站房装机容量及数量也多。我公司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对部分动力站房,通过利用社会的专业人力资源,采用驻厂、定时、定点、阶段委托管理四种方式,将其运行、维护保养实施委托管理,既保证了站房运行的专业化操作,又避免了因站房三班制而设置较多人员的弊病。目前,已将35kV总降压站、39个l0kV的配、变电站委托给有资质的单位管理;将1#、2#空压站委托给专业单位管理运行。
为了加强对受托单位的管理,公司设备主管部门制定了《委托管理项目控制程序》《委托管理项目考核评分标准》作为合同附件,并由专人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建立“优留劣汰”及规范可控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设备管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强化班组自主管理
为了确保设备管理重心的下移,在设备管理系统构建时,建立了公司设备主管(包括设备主管副总经理、部门部长、综合管理室主任)为管理控制级,以主管设备管理员为执行调度级,以部门兼职设备管理员、作业长为作业事务处理级的设备三级垂直管理体系。
针对船厂外包工多的特点,由设备主管部门、劳务队使用部门、劳务队共同签订了设备使用合同。合同明确外包工使用设备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了设备的操作。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将设备管理向直接使用的劳务队下移,效果明显。
由于公司为新建船厂,员工中绝大部分为新进厂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新工人,缺乏工作经验。为提高他们工作能力,公司在设备制造与安装期间,就安排他们到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培训,让操作者对结构、性能有深入了解,效果明显,员工很快成为了操作能手和生产骨干。
建立了部门设备员组织操作者每周例行一次自检,主管设备管理员每周抽检,主管领导以基础管理及现场检查为基础的月度检查制度。
为强化班组自主管理,在设备管理方面,形成一个互动的学习团队。这个互动是全方位的,上级、下级、同级之间互相学习、促进、提高,并组织不同生产部门、不同设备类别的班前会进行观摩与交流,在丰富班组自主管理内涵的同时,也积淀着公司企业文化的精华。
四、巩固与深化“5S”管理
设备“5S”管理从另一个方面补充和完善了设备的标准化管理。设备“5S”管理包括设备的清洁、清理、整理、整顿和素养。通过“5S”的常态管理,改变了过去对设备一般的清洁、整理和大扫除的管理方式。
设备“5S”管理要求操作人员早上开10分钟班前会,上班后养成自觉整理工作环境的习惯,标准化地进行设备日点检,贯彻安全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种交接班记录。
在实行设备“5S”管理中,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还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组织各班组进行“5S”管理的研讨会,让各个班组进行交流,激发各班组的潜能,使得管理标准不断提升、不断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