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0554 次点击
陈务明
摘要结合企业实际,从设备基础管理、点检定修、运行管理、成本管理和管理创新等几方面阐述了“强化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
一、前言
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耐火材料和冶金辅料等产品。其设备呈现小型化、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破粉碎类设备、热工类设备、工程机械类设备、成型设备、提升运输设备和机床设备等,固定资产原值2.1亿元。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过渡。为适应企业生产需要,公司决策层和设备管理部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经过近几年的运作,在生产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稳定,事故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二、重视设备基础管理
公司针对生产节奏和设备特点,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即分为A、B、C三类。对于A类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管理,设备的修理采用主动维修和预知状态维修;对于B、C类设备,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的方式。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契机,按照过程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对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建立了以设备基础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备件管理、能源管理、供用电管理等15个管理标准为主线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了制度少、运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设备档案、管理台账等的管理,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以点检定修为基础强化设备运行管理
1.狠抓设备的点检定修和预知维修
设备点检定修制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是全员维修管理制度(TPM)的重要实现形式。然而,在实施初期,由于生产方、维修方和管理方三者之间职责不够清晰,岗位日常点检、维护点检、专职点检分工不细,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点检定修制的最大效用没有发挥出来。为此,公司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点检定修管理制度,明确了各方职责,优化了点检和检修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点检考核,有效保证了点检质量的提高,为设备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施点检定修管理模式以来,设备日历作业率逐年提高,故障停机率不断下降。
2.采用诊断技术,保障设备运行状态稳定
设备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公司设备诊断技术的应用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一是通过与设备诊断中心、油品分析中心等单位合作,对活性石灰生产线主体设备实施在线测振等精密诊断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通过自备的一些诊断仪器(如测振仪、轴承故障分析仪、测温仪、油品分析仪等)实施精密诊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人员培训不到位,实施精密诊断的设备范围还较小,因此,全面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是我公司近几年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3.设备隐患的综合治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备隐患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设备隐患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管理、全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隐患的查找除依据设备点检外,还依据各种专项检查。具体做法是:
(1)设备隐患分级管理。设备隐患分为分公司级和厂矿级,分公司级隐患由各分公司自行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并检查其整改情况;厂矿级隐患由公司机动部统一管理。
(2)档案管理。发现的隐患均建立台账,其中分公司级由分公司建立台账,厂矿级由公司机动部建立台账。台账内容包括:隐患项目名称、隐患内容、发现时间、计划整改时间、实际整改时间、负责人等。对于厂矿级隐患还建立专项档案,内容除隐患台账的内容外,还包括:具体采取的监护措施、详细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资金落实情况、项目负责人、各阶段的技术资料(如:监测数据、整改可行性方案、设计图纸、开工报告、施工方案、竣工验收、隐患消号等)。
(3)动态管理。对于发现的隐患,及时安排整改,对于暂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制定有效的监护措施,掌握其劣化趋势,并限期整改。
(4)全过程管理。从隐患的发现到最后消号,均有项目负责人按照“三定三强化”的原则(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整改时间,未整改前强化监护、强化整改的全过程管理、强化考核)使设备隐患始终受控,确保了设备、人身安全。
四、以成本管理为纽带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1.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合理设计、科学选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关键。设计选型时既要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适用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因素,又要考虑到厂情,尽量同原有的设备系列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设备后续生产、运行、维护的经济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传统的设备一生管理中,由于各环节都是以行政单位为界,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常有脱节的现象,有时候设备刚投运,就出现改善、改造情况,既影响生产又增加了投资,因此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就可解决这一矛盾,不能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
2.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优化,公司近几年来在不断探索,如活性石灰系统在1998年以前每隔3个月就修理一次,通过不断优化,现在的修理周期已延长到近一年修一次,这不仅节约了大笔的修理费,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停机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公司在设备修理费管理上逐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中,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认真进行实绩分析,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了成本。
五、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加强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多年来,公司设备管理取得的进步无不得益于创新管理。首先,创新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思想。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设备管理就是经营设备,要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点,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为此,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2004年,通过认真总结和研究近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明确提出了公司设备管理的指导方针: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点检定修为载体,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目标,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为公司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资基础。这一方针的出台,指明了近期设备管理的方向。其次,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一方面,从传统的事后维修到实行点检定修制和对主体设备推行“零故障”管理;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备件和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从质量体系的认证到“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理念融入到设备管理全过程等。这些新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了公司设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三是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特别是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维修费用。四是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第三,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为此,公司先后实施了变频调速技术、筒磨软启动技术、集中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小回转窑润滑系统改造、φ1200圆锥液压系统改造、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和长寿化等多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设备装备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结束语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资基础,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年以来,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设备是本”这一原则,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主题,在强化设备管理上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只有与时俱进,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